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2 (1700-1725).djvu/23

此页尚未校对

岐亡羊,終成畫餅。此無主之為害也。有最畏出奇,惟 求穩當;車薪杯水,難免敗亡。此過慎之為害也。有境 緣不偶,營求未遂;深情牽掛,良藥難醫,此得失之為 害也。有急性者,遭遲病更醫而致雜投;有性緩者,遭 急病濡滯而成難挽,此緩急之為害也。有「參朮沾脣, 懼補心先痞塞;硝黃入口畏攻神即飄揚」,此成心之 為害也。有諱疾不言,有隱情難告,甚而故隱,病狀試 醫以脈,不知自古神聖,未有舍望聞問,而獨憑一脈 者。且如氣口脈盛,則知傷食,至于何日受傷。所傷何 物。豈能以脈知之。此皆病人之情。不可不察也。

《張三錫醫學準繩六要》

《問病必詳》

凡診病必先問「所看何人,或男或女,或老或幼,或婢 妾或僮僕,次問得病之日,受病之原,及飲食胃氣如 何,便利如何,曾服何藥,日間何如,夜寐何如,膈間有 無脹悶痛處。」

問病不答,必耳聾,即當詢之是素聾否,不則病久或 汗下過傷虛聾。

問而「懶言點頭,是中氣虛。」

昏憒不知人。是暴厥耶。抑久病耶。

婦人多中氣。

婦人當問月水如何。寡婦氣血凝滯。兩尺多滑。不可 誤斷為胎。室女同。

心腹脹痛問「是舊病舉耶。或新起耶。」

診病必問所欲何味,所嗜何物,或縱酒,或齋素,喜酸 則知肝虛,喜甘則知脾弱。

頭身臂膊作痛,必問「曾病惡瘡否。」

《徐春甫古今醫統》

《問證》

王海藏曰:常人求診緘默,唯令切脈,試其能知病否。 且脈,人之氣血,附于經絡,熱勝則脈疾,寒勝則脈遲; 實則有力,虛則無力。至于得病之由,及所傷之物,豈 能以脈知之乎?故醫者不可不問其由,病者不可不 說其故。孫真人云:「未診先問,最為有準。」

蘇東坡云:「脈之難明,古今所患也。至虛有盛候,大實 有羸狀,疑似之間,便有死生之異。士夫多祕所患,以 驗醫之能否。吾平生有疾請療,必盡告其所患,使醫 了然知疾之所在,虛實寒熱,先定于胸中,然後診脈, 疑似不能惑也,吾求愈疾而已,豈以困醫為事哉? 婦科產後,先問坐草難易,惡露多少,飲食遲早,生子 存亡。」蓋形傷血傷之不同,補氣補血之有異。飲食失 節宜調中,生子不存兼開鬱,問其所欲,以知其病。如 欲熱者知為寒,欲冷者知為熱;如好靜惡動者知其 為虛,煩躁不寧者知其為實。惡食知傷食,惡風知傷 風。好食甘者為脾虛;好食辛者為肺病;好食酸者為 肝虛;好食鹹者為腎弱;嗜食苦者為心病,此皆順應 而易治。若乃心病愛鹹,肺傷欲苦,脾弱喜酸,肝病好 辢,腎衰嗜甘,此為逆候。病輕必危,危者必死。治得其 法,服藥預防,猶可回生。

又如唐汝正治小兒風熱,通身俱愈,惟頭頂不痊。問 其因乳母好熱酒,知其貽毒,本方倍用葛根、黃連而 遂愈。

《醫門法律》
臣喻昌著

《問病論》

醫,仁術也。仁人君子,必篤于情。篤于情,則視人猶己, 問其所苦,自無不到之處。古人閉戶塞牖,繫之病者, 數問其情,以從其意,誠以得其歡心,則問者不覺煩, 病者不覺厭,庶可詳求本末,而治無誤也。如嘗貴後 賤,病名《脫營嘗》。後貧,病名「失精」,以及形志苦樂,病 同治異,飲食起居,失時過節,憂愁恐懼,蕩志離魂,所 喜所惡,氣味偏殊,所宜所忌,稟性迥異,不問何以相 體裁方也。所以入國問俗,入家問諱,上堂問禮,臨病 人問所便便者,問其居處動靜,陰陽寒熱,情性之宜。 如問其為病熱,則便于用寒,問其為病寒,則便于用 熱之類,所謂順而施之也。人多偏執己見,逆之則拂 其意,順之則加其病,莫如之何。然苟設誠致問,明告 以如此則善,如彼則敗,誰甘死亡而不降心以從耶? 至于受病情形,百端難盡。如初病口大渴,久病口中 和,若不問而概以常法治之,寧不傷人乎?如未病素 脾約,纔病忽便利,若不問而計日以施治,寧不傷人 乎?如未病先有痼疾,已病重添新患,若不問而概守 成法治之,寧不傷人乎?如疑難證,著意對問,不得其 情,他事閒言,反成真面,若不細問而急遽妄投,寧不 傷人乎?《病形篇》謂「問其病,知其處,命曰工。」今之稱為 工者,問所非問諛。其間病者欣然樂從,及病增更 醫,亦復如是,乃至徬徨。醫藥偶遇明者,仍復不投。此 宜委曲開導,如對君父,未可飄然自外也。更可怪者, 無知戚友探問,忘其愚陋,強逞明能,言虛道實,指火 稱痰,抑孰知其無責而易言耶?坐令依傍迎合,釀成 末流,無所底止,良足悼矣。吾輩其明以律己,誠以動 人,共砥狂瀾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