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2 (1700-1725).djvu/26

此页尚未校对

實皆有之。當辨而治之也。

《問胸》

胸即膻中,上連心肺,下通臟腑。胸腹之病極多,難以 盡悉,而臨證必當問者,為欲辨其有邪無邪,及宜補 宜瀉也。凡胸腹脹滿,則不可用補,而不脹不滿,則不 可用攻,此大法也。然痞與滿不同,當分輕重。重者脹 塞中滿,此實邪也,不得不攻。輕者但不欲食,不知饑 飽,似脹非脹,中空無物,乃痞氣耳,非真滿也。此或以 邪陷胸中者有之,或脾虛不運者有之。病者不知其 辨,但見胃氣不開,飲食不進,問之亦曰「飽悶」,而實非 真有脹滿。此在疑虛疑實之間,若不察其真確,未免 補瀉倒施,必多致誤,則為害不小。

今人病虛證者極多,非補不可,但用補之法,不宜造 次。欲察其可補不可補之機,則全在先察胸腹之寬 否何如,然後以漸而進。如未及病,再為放膽用之,庶 無所礙。此用補之大法也。

凡虛證勢在危急,補劑難容少緩,亦必先問其胸寬 者,乃可驟進。若元氣真虛,而胸腹又脹,是必虛不受 補之證,若強進補劑,非惟無益,適足以招謗耳。此胸 腹之不可不察也。

《問聾》

耳雖少陽之經,而實為腎臟之官,又為宗脈之所聚, 問之非惟可辨虛實,亦且可知死生。凡人之久聾者, 此一經之閉,無足為怪。惟是因病而聾者,不可不辨。 其在熱論篇則曰:傷寒三日,少陽受之,故為耳聾。此 以寒邪在經,氣閉而然。然以余所驗,則未有不因氣 虛而然者。《素問》曰:「精脫者耳聾。」仲景曰:「耳聾無聞者, 陽氣虛也。由此觀之,則凡病是證,其屬氣虛者什九, 氣閉者什一耳。」

耳聾有輕重,輕者病輕,重者病重。若隨治漸輕,可察 其病之漸退也,進則病亦進矣。若病至聾極,甚至絕 然無聞者,此誠精脫之證。余經歷者數人矣,皆至不 治。

《問渴》

問渴與不渴。可以察裡證之寒熱。而虛實之辨亦從 以見。凡內熱之甚。則大渴喜冷。水不絕而腹堅便結。 脈實氣壯者。此陽證也。

凡口雖渴而喜熱不喜冷者,此非火證中寒可知。既 非火證,何以作渴?則水虧故耳。

凡病人問其渴否,則曰口渴;問其欲湯水否,則曰不 欲。蓋其內無邪火,所以不欲湯水;真陰內虧,所以口 無津液,此口乾也,非口渴也,不可以乾作渴治。 凡陽邪雖盛,而真陰又虛者,不可因其火盛喜冷,便 云實熱,蓋其內水不足,欲得外水以濟,水涸精虧,真 陰枯也。必兼脈證細察之,此而略差,死生立判。余常 治垂「危,最重傷寒,有如此者,每以峻補之劑,浸冷而 服,或以冰水、參、熟等劑,相間迭進,活人多矣。常人見 之,咸以為奇,不知理當如是,何奇之有?然必其乾渴 燥結之甚者,乃可以參附涼水並進,若無實結,不可 與水。」

《身經通考》
臣李瀠著

《問證》

望、聞、問、切,察病之四法也。望色、聞聲、切脈,古人反復 言之,至于「問而知之之謂工」,先哲尚未發明,不無有 疑焉。何以故?如至病家問其瀉痢以知其瀉痢,問其 寒熱以知其寒熱,則淺矣,必非古人之意也。

問「其病起于何日, 日少為新病,實證居多,日多為 久病,虛證居多。」

曾食何物。 食冰而病。藥用冰煎。如傷肉。食用草果 山查之類。

曾有怒勞房慾等事。 怒則傷肝。勞則內傷元氣。房 慾則傷腎。

及問初起何證。 如初起頭疼發熱惡寒,屬外感。如 初起心腹疼痛及瀉痢等證,俱屬內傷。

後變何病? 如痢變瀉、變瘧為輕;瘧變瀉、變痢為重; 先喘後脹,病在肺;先脹後喘,病在脾;先渴後嘔,為停 水之類。

口渴思飲否? 口不渴,內無熱也。口渴欲飲為熱。老 人口渴不思飲,主津液少。若嗽水不欲嚥,主蓄血,主 陰極發燥。

喜熱喜冷否? 喜熱內寒,喜冷內熱。

口中淡苦否? 苦熱鹹寒淡虛甘,脾熱成疳酸傷食 思食否? 傷食不思食。《雜證》,思食,為有胃氣則生,否 則無胃氣則死。

胸中寬否 不寬傷食痰積氣滯之證。

腹中有無痛處否? 無痛處知病不在內,主虛。有痛 處主食積痰血之類。有痛處手按則減者為虛。 大小便如常否? 小便祕結,黃赤為熱,清白為寒。濁 如米泔,為濕熱下陷。大便祕,為實為熱,自利為虛。暴 瀉暴痢為實,久瀉久痢為虛。下黃赤為熱,下清白為 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