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2 (1700-1725).djvu/49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一百十五卷目錄

 醫部彙考九十五

  臟腑門三總三

  趙獻可醫貫形景圖說 五行論

  章潢圖書編五臟六腑咽喉說 臟腑始生總論 臟腑全圖說 三陰三陽

  臟氣臟德 神氣為臟腑之主 臟腑緒論

  喻昌醫門法律內經十問 一申治病不本四時之律 先哲格言

  張介賓景岳全書五臟內傷 五臟虛實 臟象別論

  李瀠身經通考臟腑問答 臟腑名位 臟腑陰陽

  陳士鐸石室祕籙五臟生尅 論臟腑 臟治法 腑治法

藝術典第一百十五卷

醫部彙考九十五

臟腑門三總三

《明趙獻可醫貫》

《形景圖說》

《臟腑內景》,各有區別。咽喉二竅,同出一脘,異途施化。 喉在前主出,咽在後主吞。喉系堅空,連接肺本,為氣 息之路。呼吸出入,下通心肝之竅,以及諸脈之行氣 要道也。咽系柔空,下接胃本,為飲食之道路。水穀同 下,併歸胃中,乃運糧之關津也。二道並行,各不相犯。 蓋飲食必歷氣口而下,氣口有一會厭,當飲食方嚥, 會厭即垂厥,口乃閉,故水穀下咽,了不犯喉,言語呼 吸,則會厭開張,當食言語則水穀乘氣逆入喉脘,遂 嗆而咳矣。喉下為肺,兩葉白瑩,謂之華蓋,以覆諸臟, 虛如蜂窠,下無透竅,故吸之則滿,呼之則虛,一吸一 呼,水之有源,無有窮也。乃清濁之交運,人身之橐籥。 肺之下為心,心有系絡,上係於肺,肺「受清氣,下乃灌 注。其象尖長而圓,其色赤,其中竅數多寡各異,迥不 相同,上通於舌,下無透竅,心之下有心包絡,即膻中 也。象如仰盂,心即居於其中,九重端拱,寂然不動。凡 脾胃、肝、膽、兩腎膀胱,各有一系,繫於包絡之旁,以通 於心。此間有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脈而 行呼吸,即如霧者是」也。如外邪干犯,則犯包絡,心不 可犯,犯心即死矣。此下有膈膜,與脊脅周迴相著,遮 蔽濁氣,使不得上熏心肺。膈膜之下有肝,肝有獨葉 者,有二三葉者,其系亦上絡於心包,為血之海,上通 於目,下亦無竅。肝短葉中有膽附焉。膽有汁,藏而不 瀉,此喉之一竅也。施氣運化,熏蒸流行,以成脈絡者 如此。咽至胃,長一尺六寸,通謂之「咽門。」咽下是膈膜, 膈膜之下有胃,盛受飲食而腐熟之。其左有脾,與胃 同膜,而附其上,其色如馬肝,赤紫,其形如刀鐮,聞聲 則動,動則磨胃,食乃消化。胃之左有小腸,後附脊膂, 左環迴周疊積。其注於迴腸者,外附臍上,共盤十六 曲。右有大腸,即迴腸當臍左環迴周疊積而下,亦盤 十六曲。廣腸附脊,以受迴腸,左環疊積下辟,乃出滓 穢之路。廣腸左側為膀胱,乃津液之腑。五味入胃,其 津液上行,精者化為血脈,以成骨髓。津液之餘,留入 下部,得三焦之氣施化,小腸滲出膀胱,滲入而溲便 注洩矣。凡胃中腐熟水穀,其精氣自胃之上口曰「賁 門」,傳於肺,肺播於諸脈,其滓穢自胃之下口曰「幽門」, 傳於小腸,至小腸下口曰闌門,《泌別》。其汁清者,滲出 小腸而滲入膀胱,滓穢之物,則轉入大腸,膀胱赤白 瑩淨,上無所入之竅,止有下口,全假三焦之氣化施 行,氣不能化,則閉格不通而為病矣。此咽之一竅,資 生血氣,轉化糟粕而出入如此。三焦者,上焦如霧,中 焦如漚,下「焦如瀆」,主持諸氣,以象三才,故呼吸升降, 水穀腐熟,皆待此通達,與命門相為表裏。上焦出於 胃口,並咽以上,貫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陰之分而 行,傳胃中穀味之精氣於肺,肺播於諸脈,即膻中氣 海所留宗氣是也。中焦在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 穀,沁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脈,乃化為血 液,以奉生身,莫貴於此。即腎中動氣,非有非無,如浪 花泡影是也。下焦如瀆,其氣起於胃下脘,別迴腸,注 於膀胱,主出而不納,即州都之官。氣化則能出者,下 焦化之也。腎有二,精所舍也,生於脊膂十四椎下,兩 旁各一寸五分,形如豇豆,相並而曲附於脊,外有黃 脂包裹,裏白外黑,各有帶二條。上條係於心包,下條 過屏翳穴,後趨脊骨。兩腎俱屬水,但一邊屬陰,一邊 屬陽。越人謂左為腎,右為命門,非也。命門即在兩腎 各一寸五分之間,當一身之中,《易》所謂一陽陷於二 陰之中,《內經》曰:「七節之旁,中有小心」是也。名曰命門, 是為真君真主,乃一身之太極,無形可見,兩腎之中, 是其安宅也。其「右旁有一小竅,即三焦。三焦者,是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