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2 (1700-1725).djvu/78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脈故曰通

《臟氣法時論》

心主夏,手少陰,太陽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緩,急食酸 以收之。」

心主夏火之氣,手少陰主丁火,太陽主丙火,二者相為表裏,而主治其經氣。丙為陽火,丁為陰火,在時主夏,在日為丙丁。

病在心,愈在長夏;長夏不愈,甚於冬,冬不死,持於春, 起於夏。禁溫食熱衣。心病者,愈在戊己;戊己不愈,加 於壬癸;壬癸不死,持於甲乙,起於丙丁。心病者,日中 慧,夜半甚,平旦靜,心欲耎,急食鹹以耎之,用鹹補之, 甘瀉之。

「持於春,起於夏者,不死則能持,能持則能愈矣。禁溫食熱衣者,心惡熱也。當愈不愈,故有所加;值死不死,故有所起。一日分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故自得其位而慧,至其所不勝而甚,至其所生而靜也。心為火臟,心病則剛燥矣,故宜食鹹以耎之。鹹味下泄,上湧而從水化,能泄心氣以下交。湧水氣以上濟。水火既濟。則心氣自益。火欲炎散。以甘之發散而瀉之。

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

心志喜,喜則氣緩,緩則心神懈弛,故宜食小豆、犬、李之酸,以收養心氣。

《刺熱篇》

心熱病者,顏先赤。

心合火而位居南方,故「《額顏》先赤。」

《氣厥論》

肝移寒於心,狂隔中。

肝為陽臟,而木火主氣,陽并於陽,故狂。心居膈上,肝處膈下,母子之氣,上下相通,肝邪上移於心,留於心下,故為膈中。蓋言臟不受邪,五臟之寒熱相移,留薄於臟外而干臟氣,不傷臟真者也。

肝移熱於心則死。

心主君火而不受邪,邪熱乘之,故死。

《標本病傳論》

「心病先心痛,一日而欬。三日脅支痛,五日閉塞不通, 身痛體重,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

「心先痛者,病先發於心欬者,一日而之肺也;脅支痛者,三日而之肝也;閉塞不通,身痛體重者,五日而之脾也。」此皆逆傳其所勝,是以三日不已而死。心為火臟,冬之夜半者,水勝而火滅也。夏之日中者,亢極而自焚矣。

《方盛衰論》

心氣虛則夢救火,陽物得其時則夢燔灼。

「救火」,心氣虛也。陽物,龍也,乃龍雷之火游行也。得其時氣之助,則君相二火並炎,故夢燔灼。

《靈樞經》

《本輸篇》

心出於中衝,中衝,手中指之端也,為井。水;溜於勞宮。 勞宮,掌中,中指本節之內間也,為榮;注於大陵,大陵, 掌後高骨之間方下者也,為腧;行於間使,間使之道, 兩筋之間,三寸之中也。有過則至,無過則止,為經;入 於曲澤。曲澤,肘內廉下陷者之中也,屈而得之,為合, 手少陰也。

「心出於中衝」者,心臟所出之血氣,滲於皮膚之間,從中衝之井,而行於手厥陰之經也。「有過則至,無過則止」,謂止於經處而不行,過於肘中,與胞絡之血脈相合,乃自入於手少陰之經也。蓋血者,心神之化,心與胞絡,血脈相通,心臟所出之血氣,間行於手少陰、厥陰之經也。

《本神篇》

《心》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自失,破䐃脫肉,毛 悴色夭,死於冬。

思慮脾之情如心,因怵惕思慮則傷心臟之神,神傷則不能主持,而恐懼自失矣。脾主土而主肌肉,肺主氣而主皮毛,肉之膏肥曰「䐃」,色者氣之華。䐃肉者,地所成之形,毛色者,天所生之氣也。破䐃脫肉,毛悴色夭,天地所生之命絕矣。「死於冬」者,五行之氣,死於四時之勝尅也。

《經脈篇》

心手少陰之脈,起於心中,出屬心系,下膈絡小腸;其 支者,從心系上挾咽,繫目系;其直者,復從心系卻上 肺,下出腋,下,循臑內後廉,行手太陰心主之後,下肘 內,循臂內後廉,抵掌後銳骨之端,入掌內後廉,循小 指之內出其端。是動則病咽乾心痛,渴而欲飲,是為 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黃脅痛,臑臂內後廉痛厥, 掌中熱痛。

少陰之上,君火主之,是故動則病嗌乾心痛,渴而欲飲,少陰之氣盛也。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黃。心系上系於目,心火盛故黃也。臑臂,掌中心脈所循之部分。蓋心所生之病,而外及於經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