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2 (1700-1725).djvu/82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黑,語聲不轉。若天中等分,墓色應之,即死不治。看應

增損,斟酌賒促,賒則不出四百日內,促則不勝旬月 之間,心病少愈而卒死。何以知之?曰:赤黑色黯點顏, 若見顏度年上必卒死。心絕一日死。何以知之?兩目 回回,直視肩息,立死。凡面赤目白,憂恚思慮,心氣內 索,面色反好,急求棺槨,不過十日死。又面黃目赤,不 死。赤如衃血死,吉凶之色。若在於分部胐胐,而見赤 黑入口,此必死,不出其年,名曰「行尸。」若年上無應,三 年之中,病必死矣。

《心實熱》

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脈陰實者,手少陰經也。病苦閉, 大便不利,腹滿,四肢重,身熱,名曰心實熱也。

《心虛寒》

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脈陰虛者,手少陰經也。病苦悸 恐不樂,心腹痛,難以言,心如寒,恍惚,名曰心虛寒也。

《心小腸俱實》

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脈陰陽俱實者,手少陰與巨陽 經俱實也。病苦頭痛身熱,大便難,心腹煩滿,不得臥, 以胃氣不轉,水穀實也,名曰心小腸俱實。

《心小腸俱虛》

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脈陰陽俱虛者,手少陰與巨陽 經俱虛也。病苦洞泄,苦寒少氣,四肢厥,腸澼,名曰心 小腸俱虛。

《心勞》

心勞病者,補脾氣以益之,脾王則感於心矣。人逆夏 氣,則手太陽不長,而心氣內洞。順之則生,逆之則死。 順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關格,病則不得 生矣。

《脈極》

「凡脈極者主心也。心應脈,脈與心合,心有病,從脈起。」 又曰:以夏遇病為脈痹。脈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 心,則飲食不為肌膚,欬脫血,色白不澤,其脈空虛,口 脣見赤色。凡脈氣衰,血焦髮墮,以夏丙丁日得之於 傷風損脈為心風。心風之狀,多汗惡風,若脈氣實則 熱,熱則傷心,使人好怒,口脣色赤,甚則言語不快,血 脫色乾燥不澤,飲食不為肌膚。若脈氣虛則寒,寒則 欬,欬則心痛,喉中介介如哽,甚則咽腫痹。故曰心風 虛實候也。若陽經脈病治陰絡,陰絡脈病治陽經。定 其血氣,各守其鄉。脈實宜瀉,氣虛宜補。善治病者,定 其虛實,治之取瘥。病在皮毛肌膚筋脈,則全治之。若 至六腑五臟,則半死矣。

《脈虛實》

凡脈虛者,好驚跳不定,脈實者洪滿。凡脈虛實之應, 主於心小腸。若其腑臟有病,從熱生則應臟,寒則應 腑也。

《宋嚴用和濟生方》

《心小腸虛實論治》

「夫心者手少陰之經,位居南方,屬乎丙丁,火,為形之 君,外應於舌,主宰一身,統攝諸臟血脈,灌溉谿谷,內 潤五臟,外衛腠理,與手陽明小腸之經相為表裏。若 憂愁思慮傷之,因其虛實,由是寒熱見焉。方其虛也, 虛則生寒,寒則血脈虛少,時多恐畏,情緒不樂,心腹 暴痛,時唾清涎,心膈脹滿,好忘多驚,夢寐飛揚,精神 離散」,其脈浮而虛者,是虛寒之候也。及其實也,實則 生熱,熱則心神煩亂,面赤身熱,口舌生瘡,咽燥頭痛, 喜笑恐悸,手心煩熱,汗出衄血,其脈洪實者,是實熱 之候也。診其脈浮大而散,是不病之脈反得浮澀而 短,或前曲後据,如操帶鉤,此皆心死矣。治之之法,熱 則清之,寒則溫之,又當審其所自焉。

《金劉完素六書》

《風消證》主心脾

「二陽之病發心脾。」不得隱曲。女人月水病。血不流。脾 病食不化。風勝。真氣消。黃芪羌活散主之。

《心掣證》主心

一陽發病。少氣嗽洩。三焦不利。上咳下洩,心火不寧。 其動若掣。調中散主之。

《心疝證》主心痛

心脈急。小腹有形。心不受邪。必傳於腑,故小腹有形。 心氣逆不順。當痛不已。當兼心氣治。不止,為有寒邪 所中。木香散主之。

《伏梁證》主心積

「若梁之伏隱也。」居臍上逆。臍下順。不可移動。為水溺。 故有二等。𪔀甲湯主之。

《元李杲十書》

《心臟苦欲補瀉藥味》

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五味子;欲軟,急食鹹以軟之, 芒硝;以鹹補之,澤瀉;以甘瀉之,人參、黃芪、甘草;虛,以 炒鹽補之。虛則補其母,木能生火,肝乃心之母,肝木 也,以生薑補肝,如無他證,錢氏安神丸主之。實則甘 草瀉之,如無他證,《錢氏方》中重則瀉心湯,輕則導赤 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