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2 (1700-1725).djvu/85

此页尚未校对

作《中庸》:「天命之謂性」,以中為大本,而終於無聲無臭。 孟子說:「不動心有道,而根於浩然之氣。」及問浩然之 氣,而又曰:「難言也。」老氏《道德經》云:「谷神不死,是謂元 牝。元牝之門,造化之根。」又曰:「恍恍惚惚,其中有物。」佛 氏《心經》云:「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 又曰:「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夫一也,中也,性也,浩然也, 元牝也,空中也,皆虛名也,不得已而彊名之也。立言 之士,皆可以虛名著論,至於行醫濟世,將以何味的 為君主之藥,而可以綱維一身之疾病耶?余一日遇 一高僧,問之曰:「心是佛,佛在胸中也。」僧曰:「非也。在胸 中者是肉團。心有一真如心是佛。」又問僧曰:「真如心 有何形狀?」僧曰:「無形。」余又問在何處安寄?僧曰:「想在 下邊。」余曰:「此可幾於道矣。」因與談《內經》諸書及《銅人 圖》,豁然超悟,唯唯而退。

《醫門法律》
臣喻昌著

《心志》

《本神篇》曰:「心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自失邪 氣。」臟腑《病形篇》曰:「憂愁恐懼則傷心。」《口問篇》曰:「悲哀 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可見心為五臟 六腑之大主,而總統魂魄,兼該志意,故憂動於心則 肺應,思動於心則脾應,怒動於心則肝應,恐動於心 則腎應,此所以五志惟心所使也。設能善養此心,而 居處安靜,無為懼懼,無為忻忻,婉然從物而不爭,與 時變化而無我,則志意和,精神定,悔怒不起,魂魄不 散,五臟俱寧,邪亦安從奈我何哉!

《彭用光體仁彙編》

《心臟藥性》

且夫「心」乃手少陰之經。

居左手寸部。其經起自少衝穴。在手小指內廉之端。終極泉穴。在掖下筋間。動脈入腦。

多氣少血,丁火之臟,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任治於物,故云「君主之官。」 清靜棲靈,故曰「神明出焉。」

其旺於夏。

心火旺於夏

為生之本也。

「君主」 者,萬物繫之以興王,故為生之本也。

內合脈而外榮乎色。

遍行榮衛而養血也

《味喜苦》而志在乎笑。

《洪範》曰:「炎上作苦」 ,心屬於火,故喜則笑者,火之象也。

髮乃血苖,汗為心液,開竅於舌。

熱則汗出,司辨五味,舌和則知五味矣。

脈在左寸。

沈取候心,浮取候小腸。

是心也,實則熱,而虛則寒。

《守真》云:「心本熱,虛則寒。」

《靜則安》而動則躁。

養心惟靜。《老子》曰:「延年不老。心靜而已。」

虛寒者,怯怕多驚,健忘恍惚,清便自可,脈必濡細遲。 虛實熱者,顛狂讝語,腮赤舌乾,二腑澀黃,脈須數洪 沈實,心盛則熱見乎標。

左心臟實熱。則口舌生瘡。乾裂腫痛。

心虛則熱收於內。

心虛煩熱也

虛則補其母。

「肝乃心之母」 ,心虛當補肝。

實則瀉其子。

脾乃心之子,心實當瀉脾土,餘臟皆然。

虛實既知,補瀉,必當味甘瀉而補之以鹹。

凡味甘者能瀉心。味鹹者能補心。

氣熱,補而瀉之以冷。

凡氣熱者能補心,氣寒者能瀉心。

心陽不足。桂心代赭。紫石英補須參附。

參附湯薑煎服

離火有餘,竹葉大黃山梔子,瀉用芩連。涼心者硃砂, 壯心者琥珀。舌長過寸,研冰片敷之即收。血衄如泉, 炒槐花糝之即止。除瘡落菌膏,犀角與辰砂。

琥珀犀角膏:治咽喉口舌生瘡菌。用真琥珀研一錢,生犀角屑一錢,辰砂研一錢,茯神二錢,真腦子研一字,人參去蘆二錢,酸棗仁去殼研二錢,以人參、茯神、犀角為細末,入乳鉢內別研,藥味和勻,用煉蜜杵為膏子,以瓦瓶收貯,俟疾作,每服一彈子大,以麥門冬去心,濃煎湯化服,一日進五服,取效。

「定志寧神丸」,硃砂共連草。

《拔萃方》「硃砂安神丸,治心煩懊憹,心亂怔忡,心中氣亂,心下痞悶,食入反吐出。硃砂四錢研,黃連五錢,甘草生二錢半,為末,蒸餅丸如黃米大。每服十丸,唾津送下。」

「蔓荊子涼諸經之血,草連喬瀉六經之火。驚悸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