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2 (1700-1725).djvu/88

此页尚未校对

小腸為受盛之腑,其氣與膀胱相通,是以小腹痛,腰脊控睪而痛。時窘之後,當耳前熱者,病腑氣,而痛窘之後,則入於手之經脈矣。手太陽之脈,起於小指之端,循臂出肩解上頰,入耳中,至目眥,脈陷者,此太陽之經脈病也。腑氣之從下而上,合於手太陽之經,故當取之巨虛下廉。

《經脈篇》

「小腸手太陽之脈,起於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 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內側兩筋之間,上循臑 外後廉,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絡心,循咽下 膈,抵胃屬小腸;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銳眥, 卻入耳中,其支者,別頰上䪼,抵鼻,至目內眥,斜絡於 顴。是動則病咽痛頷腫,不可以顧肩」似《臑似折》,是 主液所生病者,耳聾,目黃,頰腫,頸、頷、肩、臑、肘臂外後 廉痛。

是動則病嗌痛頷腫。乃病氣而及於有形。小腸化水穀之精微。故主液所生病者。為耳聾目黃頰腫。頸項肘臂痛。皆經脈所循之部分而為病也。

小腸經諸穴之圖

小腸經諸穴之圖

小腸經諸穴歌 「小腸穴,十九終,少澤前谷後谿隆,腕骨陽谷養老崇,得支正於小海,逐肩貞以相從,值臑俞兮遇天宗,乘秉風兮曲垣中,肩外俞兮肩中俞,啟天窻兮見天容,匪由顴髎曷造。聽宮分寸歌 小指端外為少澤,前谷外側節前。」節後捏拳取後谿,腕骨腕前骨陷側,兌骨下陷陽谷討,腕上一寸名養老,支正腕後量五寸,小海肘端五分好,肩貞胛下兩骨解,臑俞大骨下陷保,天宗秉風後骨中,秉風髎外舉有空,曲垣肩中曲胛陷,外俞胛後一寸從,肩中二寸大杼旁,天窻扶突後陷詳,天容耳下曲頰後,顴髎面頄銳端量,聽宮耳端大如菽,此為小腸,手太陽。

《經水篇》

手太陽外合於淮水,內屬於小腸,而水道出焉。

小腸受盛胃之水液,而濟泌於膀胱,故外合淮水,內屬小腸。

《淫邪發夢篇》

厥氣客於小腸,則夢聚邑衝衢。

「厥氣」者,虛氣厥逆於臟腑之間。《客》者,薄於臟腑之外也。「夢聚貨物之衢邑」者,小腸之氣虛也。

《扁鵲難經》

《小腸形象》

《四十二難》曰:「小腸大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長三 丈二尺,受穀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重二 斤十四兩,長三丈二尺,廣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 左回疊積十六曲,盛穀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 大半。」

小腸腑形象之圖

小腸腑形象之圖

《漢張機金匱要略》

《小腸寒熱》

小腸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熱者必痔。

《華佗中藏經》

《論小腸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

小腸者,受盛之腑也,心為表裏也,太陽是其經也。心 與小腸絕者,六日死,絕則髮直如麻,汗出不已,不得 屈伸者是也。又心病久則傳小腸,小腸欬則氣欬一 齊出也。小腸實則傷熱,熱則口瘡,虛則傷寒,寒則泄 膿血,或泄黑水,其根在小腸。又小腸寒則下腫重熱 久不出則漸生痔疾。若積多發熱,則上病。若氣多發 冷則腰下重,食則窘迫而難,是其候也。小腹脹則小 腹膜脹,引腰疼。厥則邪入小腸,則夢聚井邑中,或咽 痛頷腫,不可回首,肩如杖,腳如折。又《黃帝》曰:心也者, 神之舍也。其臟周密而不傷,傷則神去,神去則身死 矣。故人心多病,病即死,不可治也,小腸受病也。又左 手寸口陽絕,則無小腸也,六日死。病則臍旁小腹中 有疝瘕也。右手寸口實大者,小腸實也,有熱小便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