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2 (1700-1725).djvu/92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一百十九卷目錄

 醫部彙考九十九

  臟腑門八脾一

  黃帝素問生氣通天論 金匱真言論 陰陽應象大論 靈蘭祕典論 六節臟

  象論 五臟生成篇 診要經終論 平人氣象論 臟氣法時論 太陰陽明篇 刺熱篇

   氣厥論 標本病傳論 方盛衰論

  靈樞經本輸篇 本神篇 經脈篇 脾經諸穴之圖 經水篇 病傳篇 淫邪發

  夢篇 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篇 本臟篇

  扁鵲難經脾臟形象 脾臟形象之圖

  張機金匱要略脾死臟 脾約

  華佗中藏經論脾臟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

  王叔和脈訣脾臟歌

  孫思邈千金方脾臟病脈論 脾實熱 脾虛冷 脾胃俱實 脾胃俱虛

  脾勞

  嚴用和濟生方脾胃虛實論

  劉完素六書蠱病證

  李杲十書脾胃虛實傳變論 臟氣法時升降浮沉補瀉說 脾胃勝衰論 肺之

  脾胃虛 腎之脾胃虛 飲食勞倦所傷始為熱中論 脾胃虛弱隨時為病隨病制方 脾

  胃虛不可妄用吐藥論 脾胃虛則九竅不通論 脾胃虛臟腑經絡皆無所受氣而俱病論

   脾臟苦欲補瀉藥味 脾數三 飲食傷脾論 脾胃損在調飲食適寒溫 脾胃將理法

藝術典第一百十九卷

醫部彙考九十九

臟腑門八脾一

《黃帝素問》

《生氣通天論》

味過于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

陽明絡屬心,子母之氣相通也。苦先入心,味過于苦,則母氣盛而胃氣強,胃強則與脾陰相絕矣。脾不為胃轉輸其津液,而脾氣不濡,故胃氣乃厚。

《金匱真言論》

中央為土,病在脾,俞在脊。

俞者,經氣之所注也。

中央黃色,入通于脾,開竅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 本。其味甘,其類土,其畜牛,其穀稷,其應四時,上為鎮 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宮,其數五,其臭香。

土旺四季,位居中央,脾為土臟,其氣相通。黃者土之色,口者脾之竅。《靈樞經》曰:「脾者主為衛,使之迎糧,視脣舌好惡,以知吉凶。」是脾氣通于舌也。土爰稼穡,稼穡作甘,脾屬土,故與五行之土同類。牛色黃而屬土,故為脾畜。稷色黃而味甘,故為脾穀。土之精氣,上為鎮星,二十八年一周天。脾主肌肉,故知病在肉。宮,土音也。五音以宮為主,五土之生數。土居五位之中。故獨主生數。氣因土變則為香。故其臭香。

《陰陽應象大論》

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 主口。其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體為肉,在臟為脾,在 色為黃,在音為宮,在聲為歌,在變動為噦,在竅為口, 在味為甘,在志為思。思傷脾,怒勝思,濕傷肉,風勝濕, 甘傷肉,酸勝甘。

中央,主土而灌溉四旁,故生濕。濕生土者,在天為氣,在地成形,以氣生形也。土生甘者,土主稼穡,稼穡作甘也。地食人以五味,甘先入脾,故主生脾。脾之精氣,主生肌肉。夫五行之相生者,以所生之氣而相生也,故肉生肺。脾氣通于口,脾和則能知穀味,故脾主口。其為濕為土、為肉為脾者,蓋人之形身臟腑,由五氣五行而生五氣,五行又歸于神化也。黃乃中央土色宮,為土音,大而和也。「為歌」者,脾志思,思而得之,則發聲為歌也。胃之上,肺之下,脾之分也,故氣逆于肺胃之間則為「噦。」脾者主為衛,使之迎糧,故脾竅在口也。甘,土之味也,因志而在變謂之思。脾主運用,故所志在思。思傷脾者,五臟化五氣以生五志,用志則傷氣,氣傷則臟傷也。怒為肝志,故能勝思。脾主肉而惡濕,故濕勝則傷肉。風乃木氣,故勝土濕。甘傷肉者,味傷形也。酸乃木味,故勝土之甘。

谷氣通于脾。

脾為土臟,而主司轉運谷氣,山谷之通氣也,故與脾氣相通。

《靈蘭祕典論》

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

脾胃運納五穀,故為倉廩之官。五味入胃,脾為轉輸,以養五臟氣,故「五味出焉。」

《六節臟象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