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2 (1700-1725).djvu/9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刺熱篇》

脾熱病者,鼻先赤。

土位中央,故「鼻先赤。」

《氣厥論》

腎移寒于肝,癰腫少氣。

按「肝」字當作「脾」字。蓋脾主肌肉。寒氣化熱。則腐肉而為癰膿。脾統攝元真之氣。脾臟受邪。故少氣也。

腎移熱于脾,傳為虛,《腸澼》,死不可治。

太陰濕土主氣,不能制水而反受濕熱相乘。脾氣虛傷。則不能磨運水穀。而為腸澼下利。穀氣已絕。故為不治之死證。

《標本病傳論》

脾病身痛體重,一日而脹,二日少腹腰脊痛,脛痠,三 日背𦛗筋痛,小便閉,十日不已,死。冬人定,夏晏食。

「病先發于脾,則身痛體重;一日而之胃,則脹;二日而之腎,則少腹腰脊痛脛痠;三日而之膀胱,則背𦛗筋痛,小便閉;十日不已,死。」《馬蒔》謂冬之人定在亥,謂土敗而水勝也。夏之晏食在寅,木旺而土絕也。

《方盛衰論》

脾氣虛則夢飲食不足,得其時則夢築垣蓋屋。

脾氣虛則夢取,故為飲食不足。夢築垣蓋屋,得時令之土氣也。

《靈樞經》

《本輸篇》

脾出于隱白,隱白者,足大指之端內側也,為井。水溜 于大都,大都,本節之後下陷者之中也,為榮;注于太 白,太白,腕骨之下也,為俞;行于商丘,商丘,內踝之下 陷者之中也,為經;入于陰之陵泉,陰之陵泉,輔骨之 下陷者之中也。伸而得之,為合,足太陰也。

天氣在上,水泉在下,地居于中,脾為陰中之至陰,而主坤土,不曰「陰陵泉」,而曰「陰之陵泉」,謂地下之泉水也。

《本神篇》

「《脾》憂」愁而不解則傷意,意傷則悗亂,四支不舉,毛悴 色夭,死于春。

「憂愁」,肺之情也。如脾因憂愁不解,則傷脾臟之意。意傷則悶亂而四支不舉。蓋意乃心之所生,而脾主四支也。

《經脈篇》

脾「足太陰之脈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內側白肉際,過 核骨後,上內踝前廉,上踹後,循脛骨後,交出厥陰之 前,上膝股內前廉,入腹,屬脾,絡胃,上膈挾咽,連舌本, 散舌下;其支者,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是動則病舌 本強,食則嘔,胃脘痛,腹脹善噫,得後與氣則快然如 衰,身體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體不能動搖, 食不下,煩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閉,黃疸,不能臥,強 立,股膝內腫厥,足大指不用。

是動則病氣而及于經,從經而及于腑臟,故為舌本強,食則嘔,胃脘痛,腹脹諸證。善噫者,脾氣上走心為噫,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者,厥逆從上下散也,身體皆重,太陰之氣逆也。是主脾所生之經脈病者,舌本痛,蓋病太陰之氣,則為舌本強,食則嘔,氣逆之為病也。在脾臟所生之經脈病者,則為舌本痛,食不下,經脈之為病也。氣主噓之,病在氣,故身體皆重。經脈者,所以濡筋骨而利關節,病在血脈,故體不能動搖。此太陰之是動,脾臟之所生,外內出入,而見證之少有別也。脾脈注心中,故煩心,心下急痛。脾家實,則為瘕泄水閉,黃疸,此臟病之在內也。不能臥,強立,膝股內腫,足大指不用,經病之在外也。

脾經諸穴之圖

脾經諸穴之圖

《脾經諸穴歌 》「足太陰念一穴,隱白大都太白,公孫商丘三陰交,漏谷地機陰陵接,血海箕門入衝門,府舍腹結大橫列,腹哀食竇連天谿,胸鄉周榮大包結。」

《分寸歌 》「大指內側起隱白,節後陷中求大都。太白內側核骨下,節後一寸公孫呼,商丘內踝陷中遭,踝上三寸三陰交。踝上六寸漏谷是,漏上五寸地機朝。膝下內側陰陵泉,血海膝臏上內廉,箕門穴在魚腹取,動脈應手越筋間,衝門期下尺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