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3 (1700-1725).djvu/113

此页尚未校对

「司化,故天氣嚴凝,水政以布,故火令不揚。」 凜冽,寒之化。堅凝,寒之氣流注,水之性漂泄沃涌,水注之為病也。凝慘寒雰,寒氣之和者,冰雪霜雹,寒極而變易也。其穀之豆稷,畜之彘牛,果之栗棗,蟲之鱗倮,物之濡滿,色之黑丹黅,味之鹹苦甘,皆交相承制而生化也。其象應冬,其經合於足少陰腎,足太陽膀胱,其臟合於腎心,其病脹者,水盛而乘土也。「上羽」 者,謂上臨太陽,寒水司天,乃丙辰、丙戌二歲,水氣太盛,故火氣不能施化也。水政太過,則土來復之埃昏,濕氣上蒸也。「氣交」 者,濕氣上升而為雲,天氣下降而為雨也。大雨時行,腎反受邪。

故曰:「不恆其德,則所勝來復,政恆其德,則所勝同化。」 此之謂也。

此總結五運之氣,如恃強而不恆其德,則所勝之氣來復,所謂「侮反受邪,寡於畏」也;如政令和平,各守其理,則所勝之氣同化矣。同化者,即春有鳴條律暢之化,則秋有霧露清涼之政是也。

帝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涼;地不滿東南,右熱而 左溫。其故何也?」

夫天有陰陽,地有陰陽,故論天之五運,而復論地之四方。左寒、右涼、右熱、左溫者,從後天之卦象也。蓋後天之卦,離南、坎北、震東、兌西,以天地開闢,而後有四方也。

岐伯曰:「陰陽之氣,高下之理,太少之異也。」

「陰陽之氣」者,謂四方有寒熱之氣。「高下之形」者,謂地土有高下之形。太少者,四象也,因四方之氣象而各有異也。

「東南方,陽也,陽者其精降於下,故右熱而左溫。西北 方陰也,陰者其精奉於上,故左寒而右涼。」是以地有 高下,氣有溫涼,高者氣寒,下者氣熱。

精者,即天一所生之精水也。天氣包乎下,精氣通乎天,故《陰陽應象論》曰:「天有精,地有形。」蓋天為陽而精為陰,陰陽上下之環轉也。故精降於下,則陽氣升於上,是以右熱而左溫;陰精奉於上,則陽氣藏於下,故左寒而右涼。西北勢高,東南地陷,故高者氣寒,下者氣熱。

故適寒涼者脹之。溫熱者瘡。下之則脹已。汗之則瘡 已。此腠理開閉之常。太少之異耳。

此論精氣之從中而上下升降者也。適生於寒涼之方,陰氣上奉,則陽氣下藏,故多脹,所謂臟寒生滿病也。往處於溫熱之方,陰氣下降則陽氣上升,故多瘡,所謂痛癢瘡瘍,皆屬於火也。故下之則陰氣降而陽氣自升,故脹者已。汗乃陰液,汗之則陰液升而陽氣自降,故瘡者愈。此精氣出入於肌腠之間,上下升降,一闔一開。乃自然之常理。人生於天地氣交之中。有四方寒熱之異。當從其氣而調之。自然苛疾不起。

帝曰:「其於壽夭何如?」岐伯曰:「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 所降其人夭。」

「陰精所奉之處,則元氣固藏,故多壽。陽精所降之方,則元陽外泄,故多夭。曰陰精,曰陽精,當知地有精而天有精,蓋在地為陰,在天則為陽也。」

帝曰:「善。其病也,治之奈何?」岐伯曰:「西北之氣,散而寒 之;東南之氣,收而溫之,所謂同病異治也。」

西北氣寒,寒固於外,則熱鬱於內,故宜散其外寒,涼其內熱。東南氣熱,則陽氣外泄,裏氣虛寒,故宜收其元陽,溫其中冷。所謂為病雖同,而治法則異也。

故曰:「氣寒氣涼」,治以寒涼,行水漬之;氣溫氣熱,治以 溫熱,強其內守,必同其氣,可使平也。「假者反之。」

「西北之氣寒涼,則人之陽熱遏鬱於內,故當治以寒涼。行水漬之」者,用湯液浸漬以取汗,開其腠理,以使陽氣通暢。東南之氣溫熱,則人之腠理開,而陽氣外弛,故當治以溫熱,強其元陽,固守於內,是閉者開之,開者閉之,氣之升長者,收而藏之,氣之收藏者,升而散之,必使其氣之和同而始平也。如西北之人,病寒邪而假熱者,又當治以溫熱。如東南之人病熱邪而假寒者,又當治以寒涼。所謂「假」者反之。

帝曰:「善。一州之氣,生化壽夭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 「高下之理,地勢使然也。崇高則陰氣治之,污下則陽 氣治之,陽勝者先天,陰勝者後天,此地理之常,生化 之道也。」

此復論一方之氣,而有陰陽寒熱之不同也。如山林高阜之地,則多陰寒;污下卑濕之地,則多陽熱。陽勝者,四時之氣先天時而至;陰勝者,四時之氣後天時而至。蓋寒暑往來,皆從地之出也。此地理高下厚薄之分,陰陽出入之常也。「生化之道」者,謂生長化收藏之氣。陽氣治之,氣多生長;陰氣治之,氣多收藏。

帝曰:「其有壽夭乎?」岐伯曰:高者其氣壽,下者其氣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