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3 (1700-1725).djvu/23

此页尚未校对

而滲入膀胱。氣化則出矣。

《五癃津液別篇》

水穀皆入於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 故三焦出氣以溫肌肉,充皮膚,為其津,其流而不行 者為液。

此論水穀之精,別而為津為液也。蓋胃者,五臟六腑之海也,水穀皆入於胃,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五味各歸其所喜,其津液各走其道,隨三焦出氣,以溫肌肉,充皮膚者為津,其流而不行者為液。

《扁鵲難經》

《三焦稟生始終》

《三十一難》曰:「三焦者,何稟、何生?何始、何終?其治常在 何許?可曉以不?」然:「三焦者,水穀之道路,氣之所終始 也。上焦者,在心下下鬲,在胃上口,主內而不出。其治 在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兩乳間陷者是。中焦者, 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穀。其治在臍旁。下焦 者,當膀胱上口,主分別清濁,主出而不內,以傳道也。」 其治在臍下一寸。故名曰三焦。其腑在氣街。

人身腑臟,有形有狀,有稟有生。如肝稟氣於木,生於水;心稟氣於火,生於木之類,莫不皆然。三焦既無形狀,而所稟所生,則元氣與胃氣而已,故云「水穀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上焦其治在膻中,中焦其治在臍旁天樞穴,下焦其治在臍下一寸陰交穴。

《三焦為腑》

《三十八難》曰:臟唯有五,腑獨有六者,何也?然:所以腑 有六者,謂三焦也。有原氣之別焉,主持諸氣,有名而 無形,其經屬手少陽,此外腑也,故言腑有六焉。

三焦主持諸氣,為原氣別使者,以原氣賴其導引,潛行默運於一身之中,無或間斷也。外腑,指其經為手少陽而言,蓋三焦外有經而內無形也。

《三十九難》曰:「腑有五者,何也?」然:五臟各一腑,三焦亦 是一腑,然不屬於五臟,故言腑有五焉。

「腑有五者。」以三焦配合手心主也。合諸篇而觀之。謂五臟六腑可也。五臟五腑亦可也。六臟六腑亦可也。

《三焦為陽故所行為原》

《六十二難》曰:「臟井榮有五,腑獨有六」者,何謂也?然:腑 者陽也,三焦行於諸陽,故置一俞,名曰原。腑有六者, 亦與三焦共一氣也。

臟之井,榮有五,謂井榮、俞,經合也。腑之井,榮有六,以三焦行於諸陽,故又置一俞,而名曰「原。」所以腑有六者,與三焦共一氣也。

《六十六難》曰:「十二經皆以俞為原」者,何也?然:五臟俞 者,三焦之所行,氣之所留止也。三焦所行之俞為原 者,何也?然:臍下腎間動氣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經之 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主通行三 氣,經歷於五臟六腑。原者,三焦之尊號也,故所止輒 為原。五臟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十二經皆以俞為原」者,以十二經之俞,皆係三焦所行,氣所留止之處也。三焦所行之俞為原者,以臍下腎間動氣,乃人之生命,十二經之根本,三焦則為原氣之別使,主通行上中下之三氣,經歷於五臟六腑也。通行三氣,即紀氏所謂下焦稟真元之氣,即元氣也,上達至於中焦,中焦受水穀精悍之氣,化為榮衛,榮衛之氣與真元之氣通行達於上焦也。所以原為三焦之尊號。而所止輒為原。猶警蹕所至。稱行在所也。五臟六腑之有病者。皆於是而取之。宜哉。

三焦腑形象之圖

三焦腑形象之圖

《漢張機金匱要略》

《三焦竭》

問曰:三焦竭部上焦竭,善噫,何謂也?師曰:「上焦受中 焦氣未和,不能消穀,故能噫耳。下焦竭,即遺溺失便, 其氣不和,不能自禁制,不須治,久則愈。」

《三焦熱》

師曰:「熱在上焦者,因欬為肺痿,熱在中焦者,則為堅, 熱在下焦者,則尿血,亦令淋祕不通。」

《華佗中藏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