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3 (1700-1725).djvu/26

此页尚未校对

主變化水穀之味,其精微上注於肺,化而為血,行於經隧,以榮五臟週身,故曰「中焦如漚。」 下焦主通利溲便,以時傳下,出而不納,開通祕塞,故曰「下焦如瀆。」 又曰:「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 上焦主納心肺若無上焦,何以宗主榮衛?中焦主不上不下,脾胃若無中焦,何以腐熟水穀?下焦主出腎間,動氣應焉。肝腎若無下焦,何以疏決津液。是三焦者,引導陰陽,分別清濁,所以主持諸氣。有其名而無其形,寄於胸中,以應呼吸而行氣血。夫氣者,上至頭而不能下。而血者,下至足而不能上。皆三焦之擁逼。使氣血由是而貫通焉。故謂「無形而有用。」

發為無根之相火,寒熱異常。

三焦為丙火之腑。故其發也。則為無根之相火。遊行諸經。令人惡寒發熱異常。

位寄膻中與血海,男女相共。

膻中即上焦,血海即下焦,男女均有此氣血,均有此血海,又名「血室」 ,乃榮衛停止之所,經脈流會之處。但男子則運而行之,無積而不滿;女人則停而止之,有積而溢下,為月經。

「募在石門」,「《貞元會合》以始終。」

石門在臍下二寸,為三焦之募,諸氣之所會聚,聚而復分於十二經,與手少陽厥陰相為表裏,故曰「為元氣之始終也。」

腑在氣衝,水穀資胃以傳送。

「氣衝在小腹毛中,去中行各二寸,乃陰陽道路,陽明脈之所發。足陽明主腐熟水穀之氣,三焦發用,貫通十二經絡,往來上下,腐熟水穀,營運氣血,皆其所主」 ,是知氣衝為三焦行氣之腑,蓋氣血必賴胃氣以為本也。

升中清,降下濁,造化出納無窮。

胃中濁氣下降而為溲便,清氣上升而為榮衛,上極必返於下,下極必復於上,造化自然之妙,循環無窮。至於水穀之所入者,自上而中,自中而下,糟粕轉輸傳導而無底滯,故云「水穀之道路」 也。

養精神,柔筋骨,襟懷喜氣若烘。

粹然清和之氣,上入中焦,則佐土德,翕受五穀,變化精微,內養精神,外柔筋骨。中焦既治,其氣上烘,入於膻中,以司出納,襟懷開豁,喜樂由生。

虛則引氣於肺,而中寒痞脹,甚則溺窘耳鳴。

《經》曰:「三焦病者,腹氣滿,小腹尤堅,不得小便,窘急,溢則水流,即為脹候。」 耳鳴者,手少陽支脈,從耳後入耳中也。

熱則上結於心,而胸中煩滿,甚則口渴咽腫。

手少陽脈。從膻中出缺盆。上項系耳後。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至䪼。

風若縈纏,小指次指,肘臂肩臑肋外皆疼。

實則攣痛。虛則不收。皆手少陽脈所行之為病也。

氣為是動。時祕時泄。耳後胸前。目銳作痛。

氣證或祕或泄,手少陽別脈,遶臂注胸中,合心主病。其支脈自耳中走耳前,交頰,至目銳,皆故氣滯則作痛。

血凝痿痹。泣流冷敗。汗多振慄。

血凝於膚者則為痹,凝於脈者則為泣,凝於足者則為痿。因臥汗出而風吹之也。凡吐衄便溺諸血,皆三焦所生也。冷敗則自汗不止,發為振慄,四肢冰冷如凍,甚則陰頭縮入,名「脫陽」 證。

瀉心脾以去中焦之熱,連蘗豬牛相宜。

瀉心,黃連、黃糵、山梔、連翹、薄荷、生地、麥門冬、柴胡、桔梗、木通、龍腦之類。瀉脾,豬苓、牽牛、澤瀉、赤茯苓、枳殼、木通、檳榔、芒硝、大黃、厚朴之類。

補肺胃以濟中焦之寒,參芪薑朮可供。

人參黃芪乾薑白朮甘草益智仁良薑之類。

「下熱涼肝,荊防地骨皮」劑輕。

荊芥、防風、地骨皮、銀柴胡、菊花、石膏之類。

下寒,溫腎。附子補骨脂,性重。

附子、補骨脂、當歸、熟地、木香、地榆、阿膠、蒲黃之類。

噫觀三焦妙用,而後知臟腑異而同,同而異,分之則 為十二,合之則為三焦。約而言之,三焦亦一焦也。焦 者元也,一元之氣而已矣。

《章潢圖書編》

《三焦有形考》

蘇黃門《龍川志》云:彭山有隱者,通古醫術,與世諸醫 用法不同,人莫知之。單驤從之學,盡得其術,遂以醫 名於世。予與驤遇於廣都,論古今術同異。驤既言其 略,復嘆曰:「古今論五臟六腑,其說有謬者,而相承不 察。今欲以告人,人誰信者?古說左腎,其腑膀胱,右腎 命門,其腑三焦。丈夫以藏精,女子以繫胞。據此則三」 焦當如膀胱,有形質可見。而王叔和言三焦有臟無 形,不亦大謬乎?蓋三焦有形如膀胱,故可以藏,可以 繫。若其無形,尚可以藏繫哉?且其所以謂三焦者何 也?三焦分布人體,有上中下之異。方人心湛寂,慾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