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3 (1700-1725).djvu/36

此页尚未校对

陰陽」也。

夫手有三陰三陽,足有三陰三陽,以合十二經脈,陰陽並交,表裏相應。是以聖人持診之道,先後陰陽而持之。診合微之事,追陰陽之變,章五中之情,取虛實之要,知此乃足以診。如切陰不得陽,診消亡;得陽不得陰,守學不湛。是故臟腑陰陽,相為表裏,此皆診候之要也。

《氣府論》

足太陽脈氣所發者七十八穴:

脈者血氣之府。穴者,脈氣所發。

兩眉頭各一。

攢竹穴也。

《入髮》至項三寸半,旁五,相去三寸。

大杼、風門二穴也。「入髮至項」者,謂上入於髮際,下至於項間,相去三寸半許;「旁五」者,謂五行之兩旁也,相去三寸半者,《大杼》在大椎各開一寸五分,《風門》在二椎間,各開一寸五分也。

其浮氣在皮中者,凡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

太陽之脈氣,循背上升於頭項,而中行督脈之「顖會、前頂、百會、後頂、長強五穴;旁兩行太陽經之五處、承光、通天、絡郄、玉枕十穴;又旁兩行少陽經之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十穴,皆從太陽之氣,而為太陽之脈氣所發,是剛健柔順,脈隨氣發者也。後六經皆然。

項中大筋兩旁各一。

天柱二穴也。

風府兩旁各一。

風池二穴也。

俠背以下至尻尾二十一節,十五間各一,五臟之俞 各五,六腑之俞各六。

自大椎至尾骶骨,計二十一節。其間十五椎旁各一穴,謂「肺俞、厥陰俞、心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大腸俞、小腸俞、膀胱俞、中膂內俞、白環俞」,兩旁共計三十穴,而五臟之俞各五,六腑之俞各六,皆在於其間。

委中以下至足小指旁各六俞。

委中崑崙京骨束骨通骨至陰各六俞。共十二穴。通計七十七穴。《外脫簡》一穴。

足少陽脈氣所發者六十二穴:兩角上各二。

天衝、曲鬢,左右各二,共四穴也。

直目上髮際內各五。

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左右各五。共十穴按太陽之氣。上升於頭項。少陽之氣。上升於頭頰。故此五脈。從太陽之氣。則為太陽之氣所發。從少陽之脈。則為少陽之脈氣所發也。

耳前角上各一。

頷厭二穴。

耳前角下各一。

懸釐二穴。

銳髮下各一。

和髎二穴,屬手少陽三焦經,

客、主人各一。

一名「上關。」在耳前起骨上廉。

耳後陷中各一。

翳風二穴。屬手少陽三焦經。

下關各一。

下關二穴。在「客主人下,耳前動脈下廉,合口有空。屬足陽明胃經。」

耳下牙車之後各一。

頰車二穴。屬足陽明胃經。

缺盆各一。

缺盆二穴。「在肩下橫骨陷者中,屬足陽明胃經。

掖下三寸,脅下至胠八間各一。」

腋下,謂淵液、輒筋、天池。脅下至胠,謂日月。章門、帶脈、五樞、維道、居髎,共九穴。曰「八間」者,自腋下三寸,至季肋間,凡八肋骨間也。淵液,在腋下三寸宛宛中,舉臂得之。輒筋,在期門下五分陷中,第三肋間。天池,屬手厥陰心包絡經,在腋下三寸,乳後一寸。《日月》:在期門下五分。章門,係足厥陰肝經穴,在季脅肋端,臍上二寸,兩旁開九寸,側臥,肘尖盡處是穴。帶脈:在季脅下一寸八分陷中。《五樞》:在帶脈下三寸。維道:在章門下五寸三分。居髎:在章門下八寸三分。

髀樞中旁各一。

環跳二穴:「側臥伸下足,屈上足,以右手摸穴,左搖撼取之為得。」

膝以下至足小指次指,各六俞。

陽陵泉、陽輔、丘墟、臨泣、俠谿、《竅陰》六穴。陽陵泉,在膝下一寸,胻外廉陷中,端坐取之。「陽輔:在足外踝上四寸,輔骨前三分。丘墟:在足外踝下陷中。臨泣:在足小指次指本節後間陷中。俠谿:在足小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