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3 (1700-1725).djvu/4

此页尚未校对

《臟氣法時論》

腎主冬,足少陰太陽主治,其日壬癸。腎苦燥,急食辛 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

腎主冬,足少陰主癸水,太陽主壬水,二經相為表裏而主治,在時主冬,在日為壬癸。腎者水臟,喜潤而惡燥,宜食辛以潤之,謂辛能開腠理,使津液行而能通氣,故潤。

腎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於戊己,戊己不死,持 於庚辛,起於壬癸。腎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靜,腎 欲堅,急食鹹以堅之,用苦補之,鹹瀉之。

「四季,辰戌、丑未時也。」腎病者,水王則慧,土王則甚,金王則靜也。腎體沈石,德性堅凝,病則失其常,故宜食苦以堅之,用苦堅以補之,鹹泄以瀉之。

腎色黑,宜食辛,黃黍雞肉、桃蔥皆辛。

腎色黑。則其氣喜潤。辛能開腠理。致津液。蓋「從革作辛。」能通母之化源也。

《刺熱篇》

腎熱病者,頤先赤。

顋下謂之頤。腎屬水而位居北方,故頤先赤。此後天之卦象也。

《氣厥論》

肺移寒於腎,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堅,水氣客於大 腸,疾行則鳴濯濯,如囊裹漿水之病也。

腎為水臟,肺主生原,是以肺之寒邪下移於腎,而腎之水氣,反上涌於肺矣。大腸乃肺之腑,肺居膈上,故水氣客於大腸,疾行則鳴濯濯有聲,如以囊裹漿者,水走於腸間也。

肺移熱於腎,傳為「柔痓。」

蓋腎水也而生骨,腎臟燥熱,則髓精不生,是以筋骨痿弱,而為柔痓。

《大奇論》

腎雍,腳下至少腹滿,脛有大小,髀胻大跛,易偏枯。

腎脈起於足,下循內踝上腨內,屬腎絡膀胱,故自腳下至少腹滿。腎主骨而寒,水主氣,故足脛有大小《髀》。胻大而跛,變易為偏枯。

《水熱穴論》

黃帝問曰:「少陰何以主腎?腎何以主水?」岐伯曰:腎者 至陰也,至陰者,盛水也,肺者太陰也,少陰者冬脈也, 故其本在腎,其末在肺,皆積水也。

盛者,受盛之多也。夫肺主天氣,太陰之氣主濕土,土氣上升於天而為雲,天氣下降而為水,是水由天降,雲自地生,故曰「肺者太陰」,謂天地之氣相合也。少陰主水而司冬令,其脈貫膈入肺中,故其本在腎,其末在肺,上下皆積水也。

帝曰:腎何以能聚水而生病?岐伯曰:腎者胃之關也, 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上下溢於皮膚,故為 胕腫。胕腫者,聚水而生病也。

水由中焦入胃之飲而生,從下焦決瀆而出,故關門不利,則聚水而從其類。蓋腎者主水,水不沾流,則水亦類聚矣。胕,腫脹也。皮膚者,肺之合,水聚於下,則反溢於上,故腫脹於皮膚之間,蓋因水聚而生此病也。

帝曰:諸水皆生於腎乎?岐伯曰:腎者,牝臟也,地氣上 者,屬於腎而生水液也,故曰「至陰。」

夫胃為陽腑,腎為牝臟,腎氣上交於陽明,戊癸合化而後入胃之飲,從地土之氣上輸於肺,肺氣通調而下輸決瀆,故曰地氣上者,屬於腎而生水液也。夫水在地之下,地氣上者,直從泉下之氣而生,故曰至陰,是地氣上通於天,而水氣亦上通於天也。

勇而勞甚則腎汗出。腎汗出,逢於風,內不得入於臟 腑,外不得越於皮膚,客於元府,行於皮裏,傳為胕腫。 本之於腎,名曰風水。所謂「元府」者,汗空也。

勇而勞,甚則傷骨,骨即腎,腎氣動則水液上升而為汗矣。逢於風,則內不得入於臟腑,外不得越於皮膚,客於元府,行於皮裏,傳為胕腫。本之於腎,名曰「風水。」蓋因風而致水腫於皮膚間也。元府者,乃汗所出之空竅,又名「鬼門」,蓋幽元而不可見者也。夫腎者主水,受胃腑之津液而藏之。腎之精液,復還入胃中,而資養其臟腑。又入心為汗。入肝為淚。入肺為涕。入脾為涎。自入為唾。是五液皆出於腎。而五臟六腑之氣。亦藉腎臟之津液以濡養。故曰「內不得入於臟腑。」

《標本病傳論》

腎病少腹腰脊痛,胻痠,三日背𦛗筋痛,小便閉,三日 腹脹,三日兩脅支痛,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晡。

病先發於腎,則小腹腰脊痛;三日而之膂膀胱,則背𦛗筋痛,小便閉;三日而之胃,則腹脹;三日而之肝,則兩脅支痛。冬之大明在辰,土旺而水滅也。夏之晏晡在亥,水絕而不能生也。

《陰陽類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