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3 (1700-1725).djvu/41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一百二十七卷目錄

 醫部彙考一百七

  經絡門二

  黃帝靈樞經經脈篇 肺經諸穴之圖 大腸經諸穴之圖 胃經諸穴之圖

  脾經諸穴之圖 心經諸穴之圖 小腸經諸穴之圖 膀胱經諸穴之圖 腎經諸穴之圖

   心包絡經諸穴之圖 三焦經諸穴之圖 膽經諸穴之圖 肝經諸穴之圖 督脈經諸

  穴之圖 任脈經諸穴之圖 經別篇

藝術典第一百二十七卷

醫部彙考一百七

經絡門二

《黃帝靈樞經》

《經脈篇》

雷公問於黃帝曰:「禁服之言,凡刺之理,經脈為始,營 其所行,制其度量,內次五臟,外別六腑,願盡聞其道。」 黃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幹,脈為 營,筋為剛,肉為牆,皮膚堅而毛髮長,穀入於胃,脈道 以通,血氣乃行。」雷公曰:「願卒聞經脈之始生。」黃帝曰: 「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

人始生,先成精者,本於先天水火之精氣,而先生兩腎。腦為精髓之海,腎精上注於腦,而腦髓生。「骨為幹」者,骨生於水臟,如木之幹也。營者,猶營舍之所以藏血氣也。「筋為剛」者,言筋之強勁也。「肉為牆」者,肉生於土,猶城牆之外衛也。皮膚堅而毛髮長,血氣之盛也。

肺經諸穴之圖

肺經諸穴之圖

「脈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 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 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 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是動 則病肺脹滿,膨膨而喘欬,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 瞀,此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欬,上氣喘渴,煩心胸 滿,臑臂內前廉痛厥,掌中熱。氣盛有餘,則肩背痛,風 寒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氣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 足以息,溺色變。為此諸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 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盛 者寸口大三倍於人迎,虛者則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是動者,病在三陰三陽之氣,而動見於人迎氣口,病在氣而不在經,故曰「盛則瀉之,虛則補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謂陰陽之氣偏盛,淺刺絕皮,益深,絕皮以瀉陰陽之盛,致穀氣以補陰陽之虛,此取皮腠之氣分,而不及於經也。如陰陽之氣,不盛不虛,而經脈不和者,則當取之於經也。所生者,謂十二經脈,乃臟腑之所生,臟腑之病,外見於經證也。夫是動者,病因於外;所生者,病因於內。凡病有因於外者,有因於內者,有因於外而及於內者,有因於內而及於外者,有外內之兼病者。本篇統論臟腑經氣,故曰「肺手太陰之脈。」「曰是動,曰所生」,治病者當隨其所見之證,以別外內之因。又不必先為是動,後及所生,而病證之畢具也。膈者,胸內之膈肉,前連鳩尾,後連脊之十一椎,胸旁肋下謂之腋,膊內肱處謂之臑,臑盡處為肘,肘以下為臂廉,側也。寸口兩寸尺之動脈處,魚際掌中大指下高起之白肉,有如魚腹,因以為名。榮血之道,內穀為實,穀入於胃,乃傳之肺,故肺脈起於中焦之胃脘,下絡大腸,還循胃「口而復上膈屬肺,橫出腋下之中府、雲門,下循臑內,歷天府、俠白,行手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抵尺澤,循臂骨之下廉,歷孔最、列缺,入寸口之經渠、太淵以上魚,出大指端之少商,其旁而支行者,從列缺分行於腕後,循合谷上行於食指之端,以交於手陽明大腸經之商陽。是動則病肺脹,膨膨而喘欬缺盆中痛,瞀,目垂貌,甚則交兩手而瞀」,此為臂氣厥逆之所致。蓋三陰三陽之氣,各循於手足之經,氣逆於外,而病見於內也。所生者,肺臟所生之病,而外見於經證。夫五行之氣,五臟所主,而六腑為之合。故在臟則曰主肺、主脾、主心、主腎、主肝;在腑則曰主經、主液、主氣、主血、主骨、主筋。此皆臟腑所生之病。而外見於經證也。是主肺所生之病。故欬喘上氣渴而煩心。肺主氣而為水之生原。肺乃心之蓋也。胸滿臑臂痛。掌中熱。皆經脈所循之部而為病也。氣之盛虛者。謂太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