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3 (1700-1725).djvu/55

此页尚未校对

系其氣實,膈間若有所支而不暢,虛則不能言。蓋心主言,而經別絡舌本也。掌後一寸,乃別走於太陽之絡脈處,故取陰陽分行之處而刺之。按:心脈上俠咽,繫目系,經別繫舌本,屬目系,蓋經別並經而行也。

手心主之別,名曰「內關」,去腕二寸,出於兩筋之間,循 經以上,繫於心包絡。心系實則心痛,虛則為頭強,取 之兩筋間也。

手心主之別絡,與經相干於內關之間,去腕二寸,別經脈而出於兩筋之內,循經並行,上繫於心包絡。心系實則心痛。心系與包絡之相通也,虛則為頭強。蓋包絡主行血脈,脈氣虛,故頭強也。按:十二經別,皆陽走陰而陰走陽,此不曰「別走少陽」,或簡脫也。

手太陽之別,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內注少陰,其別者 上走肘,絡肩髃,實則節弛肘廢,虛則生肬,小者如指 痂疥,取之所別也。

上腕五寸,乃手太陽經之支正。太陽之經別布於四末,與經相干,名曰支正之間,內注於手少陰之別絡,其別行者,上走肘,絡肩髃。手太陽小腸主液,實則津液留滯,不能淖澤於骨,是以節弛肘廢。《三因》曰:氣虛不行則生肬,小者如指上之痂疥,即皶痤之類,氣鬱之所生也。

手陽明之別,名曰徧歷,去腕三寸,別入太陰;其別者, 上循臂,乘肩髃,上曲頰,徧齒;其別者,入耳,合於宗脈。 實則齲聾,虛則齒寒痹隔,取之所別也。

「去腕三寸,乃手陽明經之徧歷」,手陽明之別絡,布於四末,與經相干於徧歷之間,而別入於太陰之經別。「其別行者,上循臂,乘肩髃,上曲頰,遍絡於齒;又其別者,入耳中,合於宗脈。」實則氣滯而為齒痛耳聾,虛則齒寒痹隔。蓋手陽明主行血氣於皮膚,以溫肌肉,虛則不行於外,故為齒寒而痹閉阻隔也。

手少陽之別,名曰「外關」,去腕二寸,外遶臂,注胸中,合 心主。病實則肘攣,虛則不收,取之所別也。

去腕二寸,乃手少陽經之外關,少陽之別絡,布於四末,與經相干於外關之間,外行遶臂注胸中,合心主之大絡。病實則肘攣,虛則不收,少陽、厥陰之主筋也。

足太陽之別,名曰「飛揚」,去踝七寸,別走少陰。實則鼽 窒頭背痛,虛則鼽衄,取之所別也。

踝上七寸,乃足太陽經之飛揚穴。足太陽之別絡,與經相干於飛揚之間,不入於經俞,別走於足少陰之絡,實則鼽窒背痛,虛則鼽衄,蓋別絡並經,而循於頭背也。

足少陽之別,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別走厥陰,下絡足 跗。實則厥,虛則痿躄,坐不能起,取之所別也。

踝上五寸,乃足少陽經之光明,少陽之大絡,與經相會於光明之間,別走於厥陰之別絡,下絡足跗。少陽主初陽之氣,實則膽氣不升,而逆於下,則為厥氣,虛則為痿躄,坐不能起。

足陽明之別,名曰豐隆,去踝八寸,別走太陰;其別者, 循脛骨外廉,上絡頭項,合諸經之氣,下絡喉嗌。其病 氣逆則喉痹卒瘖,實則狂顛,虛則足不收,脛枯,取之 所別也。

去足踝八寸,乃足陽明經之豐隆,陽明之別絡,與經相會於豐隆之間,而別走於足太陰之別絡,其別行者,並經脈而循於脛骨外廉,上絡頭項。十五大絡之氣血,皆本於胃腑水穀之所生,是以足陽明之絡,與諸經之氣相合。其病氣逆則喉痹卒瘖,經別之絡於喉痹也。實則氣厥於下,而為顛狂;血氣虛則足不收,脛枯,取之所別也。

足太陰之別,名曰「公孫。」去本節之後一寸,別走陽明。 其別者,入絡腸胃,厥氣上逆則霍亂,實則腸中切痛, 虛則鼓脹,取之所別也。

去足大指本節之後一寸,乃足太陰之公孫穴。「太陰之別絡,分布於足,與經相干於公孫之間,而別走於陽明之絡,其別行者,入絡腸胃,厥氣上逆,則為霍亂,氣有餘而實,則為腸中切痛,不足而虛,則為鼓脹,當取之所別也。」

足少陰之別,名曰「大鍾。」當踝後遶跟,別走太陽;其別 者,並經上走於心包下,外貫腰脊。其病氣逆則煩悶, 實則閉癃,虛則腰痛,取之所別也。

當踝後遶跟處,乃足少陰經之大鍾,少陰之別絡,與經相會於大鍾之間,而別走於太陽。其別行者,並經而行,上走於心包絡之下,外貫腰脊。其病氣逆則煩悶,水氣上乘於心,故煩悶,實則閉癃,別走太陽,而膀胱之氣不化也,虛則腰痛。腰者腎之腑也。按:手少陽三焦、手厥陰包絡之氣,皆本於腎臟之所生,故並經上走於心包下。蓋包絡之氣,生於腎臟,注於絡中,並經而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