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3 (1700-1725).djvu/61

此页尚未校对

於目也。再按《本經》大惑篇曰:病有不得臥者,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於陽,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蹻盛,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不瞑矣。病有不得視者,衛氣留於陰,不得行於陽,留於陰則陰氣盛,陰氣盛則陰蹻滿,不得入於陽則陽氣虛,故目閉也。此脈外之衛氣,復內通於蹻脈,外內之血氣相并而往還也 。尚御公曰:「脈外之陰氣虛,則目不瞑;氣不榮則目不合者,脈外之陰氣不榮於目也。」 此節始論蹻脈之起止,復曰氣不榮則目不合,謂脈內之陰氣流溢於脈外者也。夫脈度者,乃榮氣宗氣行於脈中,以應呼吸漏下。若夫榮血之流行,始於手太陰肺,終於足厥陰肝,其支者,止環轉督脈一周,而蹻脈不與焉。蓋蹻主榮運。腎臟之精水於脈中而為血者也。舉足行高曰蹻。蓋取其從下行上之義。

黃帝曰:「蹻脈有陰陽,何脈當其數?」岐伯答曰:「男子數 其陽,女子數其陰,當數者為經,不當數者為絡也。」

陰蹻脈從足上行,應地氣之上升,故女子數其陰。陰蹻屬目內眥,合陽蹻而上行,是陽蹻受陰蹻之氣,復從髮際而下行,至足,應天氣之下降,故男子數其陽。 尚御公曰:「陰蹻乃足少陰之別,陽蹻乃足太陽之別。男子之宗榮,注於太陽之陽蹻,女子之宗榮,注於少陰之陰蹻。氣之所注者,故為大經隧氣不榮者,為絡脈也。」

《逆順肥瘦篇》

黃帝曰:「脈行之逆順奈何?」岐伯曰:「手之三陰,從臟走 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 陰,從足走腹。」

此言手足陰陽之脈,上下外內,逆順而行,應地之經水也。

黃帝曰:「少陰之脈獨下行,何也?」岐伯曰:「不然,夫衝脈 者,五臟六腑之海也,五臟六腑皆稟焉。其上者,出於 頏顙,滲諸陽,灌諸精;其下者,注少陰之大絡,出於氣 街,循陰股內廉,入膕中,伏行胻骨內,下至內踝之後, 屬而別。其下者,並於少陰之經,滲三陰;其前者,伏行 出跗,屬下循跗,入大指間,滲諸絡而溫肌肉。故別絡」 結則跗上不動,不動則厥,厥則寒矣。黃帝曰:「何以明 之?」岐伯曰:「以言導之,切而驗之,其非必動,然後乃可 明逆順之行也。」黃帝曰:窘乎哉!聖人之為道也。明乎 日月,微於毫釐,其非夫子孰能道之也?

「衝脈者,五臟六腑之海也。五臟六腑之氣,皆稟於衝脈而行,其上者,出於頏顙,滲諸陽,灌諸陰;其下者,注少陰之大絡,下出於氣街。此五臟六腑之血氣,皆從衝脈而滲灌於脈外皮膚之間,應水隨氣而運行於天表也。」夫少陰主先天之水火,水火者,精氣也。衝脈並少陰之經,滲三陰,循跗入大指間,滲諸絡而溫肌肉,是少陰之精氣,又從衝脈而運行,出入於經脈皮膚之外內者也。故別絡結則少陰之氣不能行於跗上,而跗上不動矣。不動者,乃少陰之氣厥於內,故厥則寒矣。此氣血結於脈內,而不能通於脈外也。故當導之以言,導氣之外出也。驗之以脈,知精血之行也。其非跗上不動,然後乃可明逆順之行。逆順之行者,少陰之精氣,滲灌於膚表,而復運行於脈中,應司天在泉之氣,遶地環轉,而復通貫於地中。「明於日月,微於毫釐」者,言聖人之道,如日月麗天,循度環轉,無有毫釐差失,故曰:「聖人之為道者,上合於天,下合於地,中合於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數,法式檢押,而後可傳焉。

《陰陽繫日月篇》

黃帝曰:「陰陽合之於脈奈何?」岐伯曰:「寅者,正月之生 陽也,主左足之少陽;未者,六月,主右足之少陽;卯者, 二月,主左足之太陽;午者,五月,主右足之太陽;辰者, 三月,主左足之陽明;巳者,四月,主右足之陽明。此兩 陽合於前,故曰陽明。申者,七月之生陰也,主右足之 少陰;丑者,十二月,主左足之少陰;酉者,八月,主右足」 之太陰。子者。十一月。主左足之太陰。戌者。九月。主右 足之厥陰。亥者。十月。主左足之厥陰。此兩陰交盡。故 曰「厥陰。」

「歲半以上為陽,而主少陽太陽,歲半以下為陰,而主少陰太陰」,猶兩儀之分四象也。兩陽合明,故曰陽明;兩陰交盡,故曰厥陰。此四象而生太少中之三陰三陽也。「男生於寅,故始於正月之少陽;女生於申,故始於七月之少陰。陽從左,故左而右,陰從右,故右而左。」

甲主左手之少陽,己主右手之少陽,乙主左手之太 陽,戊主右手之太陽,丙主左手之陽明,丁主右手之 陽明,此兩火并合,故為陽明。庚主右手之少陰,癸主 左手之少陰,辛主右手之太陰,壬主左手之太陰。

太陽主日。少陽主火。故兩火并合。是為陽明。陽明者。離明之象也。明兩作離。故兩火并合。兩陽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