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3 (1700-1725).djvu/67

此页尚未校对

者也。氣弗營則皮毛焦,皮毛焦則津液去,津液去即 皮節傷,皮節傷則皮枯毛折,毛折者則毛先死。丙日 篤,丁日死。」

「肺者氣之本,其華在毛,其充在皮。」肺絕則皮毛焦而津液去,皮節傷,以諸液皆會於節也。

手少陰氣絕,則脈不通;脈不通,則血不流;血不流,則 色澤去,故面色黑如黧,此血先死。壬日篤,癸日死。

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心絕則脈不通,血不流,色澤去也。

三陰氣俱絕者。則目眩轉目瞑。目瞑者為失志。失志 者則志先死。死即目瞑也。

三陰,通手足經而言也。《靈樞》十篇作五陰氣俱絕,則以手厥陰與手少陰同心經也。目眩轉,目瞑者,即所謂脫陰者目盲,此又其甚者也。故云:目瞑者失志而志先死。 四明陳氏曰:五臟陰氣俱絕,則其志喪於內,故精氣不注於目,不見人而死。

六陽氣俱絕者,則陰與陽相離,陰陽相離,則腠理泄 絕,汗乃出,大如貫珠,轉出不流,即氣先死,「旦占夕死, 夕占旦死。」

汗出而不流者。陽絕故也。 陳氏曰:「六腑陽氣俱絕。則氣敗於外。」故津液脫而死。

《經有十二絡有十五故終有十五》

《二十五難》曰:「有十二經,五臟六腑十一耳,其一經者, 何等經也?」然:一經者,手少陰與心主別脈也,心主與 三焦為表裏,俱有名而無形,故言經有十二也。

此篇問答,謂「五臟六腑,配手足之陰陽」,但十一經耳。其一經者,則以手少陰與心主各別為一脈,心主與三焦為表裏,俱有名無形。以此一經,并五臟六腑,共十二經也。

《二十六難》曰:「經有十二,絡有十五,餘三絡者,是何等 絡也?」然:有陽絡,有陰絡,有脾之大絡。陽絡者,陽蹻之 絡也;陰絡者,陰蹻之絡也。故終有十五焉。

直行者謂之經,旁出者謂之絡。經猶江漢之正流,絡則沱潛之支泒。每經皆有絡十二經有十二絡,如手太陰屬肺絡太陽,手陽明屬大腸,絡肺之類。今云絡有十五者,以其有陽蹻之絡,陰蹻之絡,及脾之大絡也。謂之絡者,蓋奇經既不拘於十二經,直謂之絡亦可也。脾之大絡,名曰大包,出淵液三寸,布胸脅,其動應衣,宗氣也。 四明陳氏曰:「陽蹻之絡,統諸陽絡;陰蹻之絡,統諸陰絡,脾之大絡,又總統陰陽諸絡,由脾之能溉養五臟也。」

《奇經八脈》

《二十七難》曰:「脈有奇經八脈者,不拘於十二經,何也?」 曰:「有陽維,有陰維,有陽蹻,有陰蹻、有衝、有督、有任、有 帶之脈。凡此八脈者,皆不拘於經,故曰奇經八脈也。」

脈有奇常,十二經者,常脈也。奇經八脈,則不拘於十二經,故曰奇經。奇,對正而言,猶兵家之云奇正也。虞氏曰:「奇者,奇零之奇,不偶之義,謂此八脈,不係正經陰陽,無表裏配合,別道奇行,故曰奇經也。」此八脈者,督脈督於後,任脈任於前,衝脈為諸陽之海,陰陽維則維絡於身,帶脈束之如帶,陽蹻得之太陽之別,陰蹻本。諸少陰之別云。

經有十二。絡有十五。凡二十七氣。相隨上下。何獨不 拘於經也。然聖人圖設溝渠。通利水道。以備不然。天 雨降下。溝渠溢滿。當此之時。霈妄作。聖人不能復 圖也。此絡脈滿溢。諸經不能復拘也。

經絡之行有常度,奇經八脈,則不能相從也。故以聖人《圖》設溝渠為譬,以見絡脈滿溢,諸經不能復拘,而為此奇經也。然則奇經,蓋絡脈之滿溢而為之者歟?或曰:「此絡脈」三字,越人正指奇經而言也,既不拘於經,直謂之絡脈亦可也。此篇兩節,舉八脈之名,及所以為奇經之義。

《二十八難》曰:「其《奇經》八脈」者,既不拘於十二經,皆何 起何繼也?然:督脈者,起於下極之俞,並於脊裏,上至 風府,入屬於腦。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 腹裏,上關元,至喉咽。衝脈者,起於氣衝,並足陽明之 經,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也。帶脈者,起於季脅,迴身 一周。「陽蹻脈」者,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風池。陰蹻 脈者,亦起於跟中,循內踝上行至咽喉,交貫衝脈。陽 維陰維者,維絡於身,溢蓄不能環流灌溉諸經者也。 故陽維起於諸陽會也,陰維起於諸陰交也。比於聖 人圖設溝渠,溝渠滿溢,流於深湖,故聖人不能拘通 也。而人脈隆盛,入於八脈而不環周,故十二經亦不 能拘之。其受邪氣蓄則腫熱,砭射之也。

督之為言都也,為陽脈之海,而都綱乎陽脈也。其脈起下極之俞,由會陰歷長強,循脊中行,至大椎穴,與手足三陽脈之交會,上至瘖門,與陽維會,至百會,與太陽交會,下至鼻柱人中,與陽明交會。任脈起於中極之下曲骨穴,任者妊也,為人生養之本。衝脈起於氣衝穴,至胸中而散,為陰脈之海,《內經》作並足少陰之經。按衝脈行乎幽門、通谷。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