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3 (1700-1725).djvu/76

此页尚未校对

諸陽之會,由外踝而上行於衛分。陰維起於諸陰之交,由內踝而上行於榮分,所以謂一身之綱維也。陽蹻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於身之左右。陰蹻起於跟中,循內踝上行於身之左右,所以使機關之蹻捷也。督脈起於會陰,循背而行於身之後,為陽脈之總督,故曰陽脈之海。任脈起於會陰,循腹而行於身之前,「為陰脈之承任,故曰陰脈之海。」 衝脈起於會陰,夾臍而行,直衝於上,為諸脈之衝要,故曰「十二經脈之海。」 帶脈則橫圍於腰,狀如束帶,所以總約諸脈者也。是故陽維主一身之表,陰維主一身之裏,以乾坤言也。陽蹻主一身左右之陽,陰蹻主一身左右之陰,以東西言也;督主身後之陽,衝任主身前之陰,以南北言也;帶脈橫束諸脈,以六合言也。張紫陽云:「衝脈在風府穴下,督脈在臍後,任脈在臍前,帶脈在腰,陰蹻脈在尾閭前陰囊下,陽蹻脈在尾閭後二節,陰維脈在頂前一寸三分,陽維在頂後一寸三分。」 凡人有此八脈,俱屬陰神,閉而不開,惟神仙以陽氣衝開,故能得道。八脈者,先天大道之根,一炁之祖,採之惟在陰蹻為先。此脈纔動,諸脈皆通。陰蹻在《丹經》其名頗多,曰天根,曰死戶,曰復命關,曰生死根,有神主之名桃康,上通泥丸,下徹湧泉。倘能知此,使真炁聚散皆從此關竅,則天門常開,地戶永閉,尻脈周流於一身,和炁自然上朝,陽長陰消,水中火發,雪裏花開,身體輕健,容衰返壯,昏昏嘿嘿,如醉如痴。要知西南之鄉,在坤地尾閭之前,膀胱之後,小腸之下,靈龜之上,乃天地逐日所生炁根,產鉛之地也。

《李時珍奇經八脈考》

《八脈總論》

《奇經》八脈者,陰維、陽維、陰蹻、陽蹻、衝、任、督、帶也。陽維 起於諸陽之會,由外踝而上行於衛分;陰維起於諸 陰之交,由內踝而上行於營分,所以為一身之綱維 也。陽蹻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於身之左右。陰蹻起 於跟中,循內踝上行於身之左右,所以使機關之蹻 捷也。督脈起於會陰,循背而行於身之後,為陽脈之 「總督,故曰陽脈之海。」「任脈起於會陰,循腹而行於身 之前,為陰脈之承任,故曰陰脈之海。」「衝脈起於會陰, 夾齊而行,且衝於上,為諸脈之衝要,故曰十二經脈 之海。」帶脈則橫圍於腰,狀如束帶,所以總約諸脈者 也。是故陽維主一身之表,陰維主一身之裏,以乾坤 言也,陽蹻主一身左右之陽,陰蹻主一身左右之陰, 以東西言也。督主身後之陽,任衝主身前之陰,以南 北言也。「帶脈橫束諸脈」,以六合言也。是故醫而知乎 八脈,則十二經十五絡之大旨得矣;仙而知乎八脈, 則虎龍升降,元牝幽微之竅妙得矣。

《陰維脈》

陰維起於諸陰之交,其脈發於足少陰築賓穴,為陰 維之郄,在內踝上五寸腨肉分中,上循股內廉,上行 入小腹,會足太陰、厥陰、少陰、陽明於府舍,上會足太 陰於大橫、腹哀,循脅肋,會足厥陰於期門,上胸膈,挾 咽,與任脈會於天突、廉泉,上至頂前而終。凡十四穴。

《陽維脈》

陽維起於諸陽之會,其脈發於足太陽金門穴,在足 外踝下一寸五分,上外踝七寸,會足少陽於陽交,為 陽維之郄,循膝外廉,上髀厭,抵少腹側,會足少陽於 居髎,循脅肋斜上肘,上,會手陽明、手足太陽於臂臑, 過肩前,與手少陽會於臑,會天髎,卻會手足少陽、足 陽明於肩井;入肩後,會手太陽、陽蹻於臑俞,上循耳 後。會手足少陽於風池。上腦空、承靈正營目窗、臨泣。 下額。與手足少陽陽明五脈會於陽白。循頭入耳。上。 至本神而止。凡三十二穴。

《二維為病》

張潔古曰:「衛為陽,主表,陽維受邪,為病在表,故苦寒 熱;營為陰,主裏,陰維受邪,為病在裏,故苦心痛。陰陽 相維,則營衛和諧矣。營衛不諧,則悵然失志,不能自 收持矣。何以知之?仲景云:病常自汗出,是衛氣不與 營氣和也,宜桂枝湯和之。」又云:「服桂枝,反煩不解,先 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此二穴乃陽維之會,謂服」 桂枝後,尚自汗發熱惡寒,其脈寸浮尺弱而反煩,為 病在陽維,故先鍼此二穴。仲景又云:臟無他病,時發 熱自汗出而不愈,此衛氣不和也,桂枝湯主之。 又曰:陰維為病,苦心痛,治在三陰之交,太陰證則理 中湯,少陰證則四逆湯,厥陰證則當歸四逆湯、吳茱 萸湯主之。

陽維之脈,與手足三陽相維,而足太陽少陽,則始終相聯附者。寒熱之證,惟二經有之,故陽維為病,亦苦寒熱。蓋「衛氣晝行於陽,夜行於陰,陰虛則內熱,陽虛則外寒。邪氣在經,內與陰爭而惡寒,外與陽爭而發熱。則寒熱之在表而兼太陽證者,有汗當用桂枝,無汗當用麻黃」;寒熱之在半表半裏而兼少陽證者,當用小柴胡加減治之。若夫營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