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3 (1700-1725).djvu/86

此页尚未校对

下至季脅,長一尺二寸。季脅以下至髀樞,長六寸。髀 樞以下至膝中,長一尺九寸。膝以下至外踝,長一尺 六寸。外踝以下至京骨,長三寸。京骨以下至地,長一 寸。

此側身之骨度,皆縱數之也。耳上之旁為角,肩胛上之頸骨為柱骨,自角以下至柱骨,長一尺。肋下臑內為腋,自柱骨至腋中,計長四寸。脅骨之下為季脅,自腋以下至季脅,計長一尺二寸。捷骨之下為髀樞,一名髀厭,在臀之兩旁,即足少陽之環跳穴處。自季脅以下至髀樞,計長六寸。髀樞以下至膝蓋骨內之中分,計長一尺九寸,即上之腿數也。膝以下至外踝,長一尺六寸,即下之腿數也。京骨,《足太陽膀胱經》穴名,在足外側大骨下,赤白肉際陷中。外踝骨以下至京骨,長三寸。京骨以下至地,長一寸。此側身之骨度也。

耳後當完骨者。廣九寸。耳前當耳門者,廣一尺三寸。 兩顴之間相去七寸。

此頭側之橫度也。耳後高骨為完骨。入髮際四分廣者橫闊也。耳後當完骨者。從耳至於腦後也。耳前當耳門者。從耳而至於鼻準也。此頭側之橫度也。兩顴之間相去七寸者。此當面之橫度也。

兩乳之間廣九寸半。

此形身前面之橫度也。

兩髀之間,廣六寸半。

此形身背面之橫度也。

足長一尺二寸。廣四寸半。

此兩足之「縱橫數」也。

肩至肘。長一尺七寸。肘至腕。長一尺二寸半。腕至中 指本節長四寸。本節至其末長四寸半。

此兩臂兩手之骨度也。《本節》者,指掌交接之骨。《節末》者,指尖也。

項髮以下至背骨,長二寸半。膂骨以下至尾骶,二十 一節長三尺。上節長一寸四分分之一,奇分在下。故 上七節至於膂骨九寸八分分之七。

此脊背之骨度也。項髮以下至背骨者,自項後髮際,至背骨之大椎,計長二寸五分。膂骨,脊骨也,自背骨之大椎,循膂骨以下至於尾骶,計二十一節,共長三尺。上節每節長一寸四分一釐,其奇分之九釐在下節計筭,故膂骨以上計有七節,每節長一寸四分一釐,則七得七寸四七二寸八分,共九寸八分。又每節一釐,共計九寸八分七釐。故曰「九寸八分分之七」也。

此眾人骨之度也,所以立經脈之長短也。「是故視其 經脈之在於身也,其見浮而堅,其見明而大者,多血; 細而沈者多氣也。」

此總結骨之度數,定經脈之長短也。「經脈之浮而堅,明而大者多血,細而沈者多氣。」此篇論骨氣而結以經脈之血氣者,血脈資始於腎,骨之精氣盛,則經脈之血氣亦盛矣。

《邪客篇》

黃帝問於《伯高》曰:「願聞人之肢節以應天地,奈何?」伯 高答曰:「天圓地方,人頭圓足方以應之。天有日月,人 有兩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天有風雨,人有喜怒;天 有雷電,人有音聲;天有四時,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 有五臟;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天有冬夏,人有寒熱;天 有十日,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莖垂以 應之。女子不足二節,以抱人形」;天有陰陽,人有夫妻; 歲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節;地有高山, 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膕;地有十二經水,人有 十二經脈;地有泉脈,人有衛氣;地有草蓂,人有毫毛; 天有晝夜,人有臥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齒;地有小山, 人有小節;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募筋; 地有聚邑,人有䐃肉;歲有十二月,人有十二節;地有 四時不生草,人有無子。此人與天地相應者也。」

此論人形身四體,臟腑陰陽,應天地之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人與天地參也。衛氣晝行於陽,夜行於陰,應天道之繞地,一周一歲而終三百六十五度。日月五星,隨天道之環轉,風雨雷電,從天氣以施行,山川泉谷,上天之無不覆幬,林木草蓂,感天氣而生長。「衛氣日行於陽,上至頭目口齒,下至足脛膝膕,四旁之四」肢肢節、䐃肉皮毛,夜行於陰,內循五臟六腑,熏於募筋,充於胸腹。人之身形臟腑,應六氣之降升,五運之出入,衛氣之行,應天道之繞地,環轉而復通貫於地中。故曰:「地有泉水,人有衛氣。」是衛氣非獨行於形身之外內,而復貫通於經脈之外內者也。

《明徐春甫古今醫統》

背部胸部尺寸

大椎穴下,尾骶骨穴,共計二十一椎,通作三尺,故謂 「人為三尺之軀」者此也。

上七椎,每椎一寸四分一釐,共九寸八分七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