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4 (1700-1725).djvu/33

此页尚未校对

後,而土火常相混也,故土旺長夏火熱之內。丹溪深 悟此理,發明濕熱相火為病,十居八九,及有濕鬱生 熱,熱久生濕之論,良以此也。其五天之象,所經星宿 分野,獨當五運之干位,不及六氣之支位者,蓋干之 與支,即木根本之與枝葉。《經》言干則支在其中矣,故 其化皆干與支之同屬者。連位齊化者,是根本枝葉 同化者也。或曰:近世獨以五運之化,為出五天之象, 六氣之化,不言五天之象,但將正化對化立說,以土 正化於未,對化於丑;金正化於酉,對化於卯;水正化 於戌,對化於辰;木正化於亥,對化於巳;君火正化於 午,對化於「子。相火正化於寅,對化於申。又以未酉戌 亥寅午之正化為實,無勝復。丑卯辰巳子申之對化 為虛,有勝復。今子所釋經文,一以運氣之化,皆出五 天之氣」,與彼說異者何也?曰:經旨皎如日星,好事者 鑿此正化對化之說也。謹按《經》文,帝悉陳五運之干, 六氣之支,一併設問,非獨問五運,不及六氣也。岐伯 之答,亦以五天之象,所經星宿,一併答五運之干,六 氣之支,非獨答五運,而分出六支不答也。今何為不 究經旨,擅將運氣分作二義,妄譔正化對化異說,上 亂聖經,下惑後學,而作軒岐之罪人也。至於勝復之 說,《經》但以子午寅申辰戌六歲之紀,氣化大,而先天 無勝復,未聞未酉亥氣化少者,「為實,無勝復,以丑未 卯酉巳亥六氣之紀,氣化少,而後天有勝復,未聞子 辰申氣化大者為虛,有勝復也。」

按:「天地者,萬物之上下。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至「主 歲何如」節,乃論天右旋於外,而寒暑六入以舉其地, 地受天六入以為五行,左轉化生人物於天之中也。 天地萬物之上下左右陰陽之道路者,天右旋六節 之位也。「上下」,謂在上者司天之位,在下者在泉之位。 「左右」,謂在上之左右者,司天左間、右間之位。在下之 左右者,在泉左間右間之位也。故天之三陰三陽,於 其六位右旋,如巳亥歲上見厥陰,而左間少陰,右間 太陽,至如子午歲厥陰,右旋下降,則上見少陰,而左 間太陰,右間厥陰,常如此,逐歲自上旋降於右也。「面 北命其位,言其見」者,謂司天之位在南,而面北命其 左右,則西南為左間之位,東南為右間之位,而言其 所見之陰陽也。厥陰在上,則少陽在下,而左間陽明, 右間太陰。至如厥陰右旋下降,而少陰在上,則陽明 在下,而左間太陽,右間少陽,常如此隨司天而旋轉 也。「面南命其位」,言其見者,謂地之位在北,而面南命 其左右,則東北為左間之位,西北為右間之位,而言 其所見之陰陽也。自天地萬物之上下至此,獨論天 右旋之氣也。「上下相遘,寒暑相臨,氣相得則和,不相 得則病」者,言天之右旋,遶地方位,而其氣與地方位 之氣相遘相臨,其遘同類相生之氣則和,不同類相 制之氣則病也。或氣雖同類,相得亦病者,惟相火臨 於君火,為不當位故也。《經》下篇云:「君位臣則順,臣位 君則逆,逆則病近害速」者是也。動靜何如者,帝謂天 動能臨於地,地靜不能臨天,而難上下相遘,寒暑相 臨之語也。岐伯答以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則知天常 於上,自右降東南,而旋迴以臨地。地常於下,自左升 東北,而循顯明。木君相土,金水之位,循環臨於天,而 皆動下也。故左右臨動,各皆周天,過則復相會也。然 天之右行,即曆家退度之右行,其實皆如地之左行, 而東升西降也。應地者靜,此《帝復難》下者左行之言 也。岐伯答:以「天地之體,動靜雖殊,而其用之變化,在 地則五行麗地而載,生成之形類運於內,在天則七 曜緯虛而列,應天之精氣運於外,其形類與精氣之 相隨運動,猶根本之與枝」葉,同乎一氣而不殊,故但 仰觀七曜之象,周旋雖遠,其動可知也。自上下相遘 至此,通論天右旋,地左轉之氣也。地之為下否乎者, 帝謂天象周旋,皆轉於地下,而地居其上,今曰下者 左行,則地之左行為下,得非否乎?岐伯答以地為人 之下,太虛之中者,則上下之義始明矣。蓋以其所屬 言之,則司天在泉之氣,屬天者為上,五行之屬地者 為下;以其所在言之,則司天者為上,在泉者為下,而 地之五行居中。岐伯以所屬言之,故曰下者左行。帝 以所在言之,故難。地之左行,非下也,馮者附也,地居 太虛之中,何所馮附而不墜也,以大氣舉之也。謂風 寒暑濕燥火六節,大氣旋轉於外,任持其地,而「乾蒸 動,潤堅濕以入其體。故其入也,風寒在下,而風居東, 寒居北;燥熱在上,而燥居西,熱居南;濕氣在中,而居 中央。火於未入之前在濕上,已入之後在濕下,而遊 行上下之間也。」自地之為下至此,原地氣一,皆本乎 天也。候者,診候也。言天地之氣,及勝復之作,統貫六 位,難以診候。唯間氣偏治一位,「故可隨其所在,期之 於尺寸左右也。凡期之之法,陽之所在其脈應,陰之 所在其脈不應,故北政之歲,人氣面北,而寸北尺南 地,左間之氣在右寸,右間之氣在左寸。天左間之氣 在左尺,右間之氣在右尺。所以少陰在泉,則左間太 陰,右間厥陰,而兩寸俱不應;厥陰在泉,則左間少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