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4 (1700-1725).djvu/80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太陽之勝,凝溧且至,熱反上行,頭項囟頂腦戶中痛。

太陽之復,厥氣上行,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痞滿, 頭痛善悲,時眩仆。

太陽寒,水氣勝,故凝溧且至。「熱反上行」者,太陽之氣,隨經上入腦,還出別下項也。「厥氣上行」者,鬱逆之氣上行,而欲復歲半以前之氣也。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痞滿,頭痛善悲,時眩仆者,厥氣上行,從下而中,中而上也。

陽明之復,清氣大舉,病生胠脇,氣歸於左,善太息,甚 則心痛痞滿,腹脹而泄,嘔苦欬噦煩心,病在鬲中頭 痛。

陽明之復,發於本位,主令之時,是以病生。《胠脇》氣歸於左者,金乘木也。心痛痞滿,腹脹而泄,乘火土也。膽病者,善太息,嘔苦,木受金刑,腑亦病也。欬噦,肺氣逆也。欬噦煩心,病在鬲中者,陽明之氣上逆也。頭痛,厥陰病也。

厥陰司天,客勝則耳鳴掉眩。

風木之客氣勝於上,是以耳鳴掉眩。

少陰司天,客勝,則鼽嚏,頸項強,肩背瞀熱,頭痛。

「少陰司天,初之氣,乃太陽寒水;二之氣,乃厥陰風木;三之氣,乃少陰君火。」鼽嚏,耳聾,目瞑,厥陰之氣勝也,頸項強,肩背瞀熱,頭痛,太陽之氣勝也。

少陽司天,客勝則丹胗外發,及為丹熛,瘡瘍,嘔逆,喉 痹頭痛。

「少陽司天,初氣三氣,乃君相二火,二之氣,乃太陰濕土。」丹胗即斑疹,因火熱而發於外者也。丹熛即赤遊,發於外而欲遊於內者也。瘡瘍嗌腫頭痛諸證,亦皆感濕熱而生,蓋亦自上而下,從外而內也。

《著至教論》

「三陽獨至」者。是三陽并至。并至如風雨。上為巔疾。下 為漏泄。

獨至者。三陽合并。而為一陽也。三陽并至。則陽氣上行而為巔疾。下行而為漏泄。

《示從容論》

雷公曰:「於此有人,頭痛筋攣骨重,怯然少氣,噦噫腹 滿,時驚,不嗜臥,此何臟之發也?脈浮而弦,切之石堅, 不知其解,復問所以三臟者,以知其比類也。」帝曰:「夫 從容之謂也,夫年長則求之於腑,年少則求之於經, 年壯則求之於臟。今子所言,皆失八風菀熱,五臟消 鑠,傳邪相受,夫浮而弦者,是腎不足也;沉而石者,是」 腎氣內著也;怯然少氣者,是水道不行,形氣消索也; 欬嗽煩冤者,是腎氣之逆也。一人之氣,病在一臟也。 若言三臟俱行,不在法也。

「厥陰根起於大敦,經氣與督脈上會於巔頂而主筋,頭痛筋攣,厥陰經氣之為病也。少陰根起於湧泉,為生氣之原而主骨,骨重少氣,少陰經氣之為病也。太陰根起於隱白,與胃以膜相連,噦噫腹滿,時驚不嗜臥,太陰經氣之為病也。其脈浮者,開脈也;弦者,樞脈也;石堅者,闔脈也。」雷公不解其因,復問以三臟之脈「證,以知其比類於杳冥焉。從容者,氣之謂也,言經脈當求之於氣也。三陰者,長女、中女、少女也。太陰為長女,故當求之於腑,腑陽而主開也。少陰為少女,故當求之於經。經氣內連臟腑,外絡形身,主外內出入之樞也。厥陰處於兩陰中之交盡,故為中女,是以求之於臟,臟陰而主闔也。此因三陰之氣」,而見於證之頭痛筋攣,脈之浮弦而石,故當求之於三陰氣之《開闔樞》若止論其脈證,非從容之謂也。八風菀熱,人之陽氣行於上下四旁也。五臟消鑠,傳邪相受,謂五行之氣,運於天地之中,有相生而有勝剋也。夫浮而弦者,此腎氣之出於肝脾,而腎不足也;沉而石者,是肝脾之氣下歸於腎,主腎氣內著也。夫在泉之水,隨氣而運行於天表,是以怯然少氣者,乃水道不行,故使形氣之消索也。欬嗽煩冤者,是腎氣之上逆於心肺也。此五臟之三陰,總歸於一氣,一氣而復貫通於五臟者也。知天道之氣交,陰陽之離合,而後能從容中道。若言肝脾腎三臟俱行,不在陰陽離合之法也。

《方盛衰論》

氣上不下﹐。頭痛巔疾。

「氣」者,一陽之氣也。氣上不下,頭痛巔疾,陽氣自下而直上於巔頂也。

《靈樞經》

《終始篇》

病生於頭者,頭重。

天地四方之氣,各有所生之本位,故「生於頭」者,頭重也。

《經脈篇》

膀胱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其支者,從 巔至耳上角;其直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