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4 (1700-1725).djvu/81

此页尚未校对

膊內,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是動則病衝 頭痛,目似脫,項如拔。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瘧,狂癇疾, 頭䪿項痛。 膽足少陽之脈,起於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後,循頸 行手少陽之前,至肩上卻交出手少陽之後,入缺盆; 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眥後。是主 骨所生病者,頭痛頷痛,目銳眥痛,缺盆中腫痛。

《海論》

腦為髓之海,其輸上在於其蓋,下在風府。髓海有餘, 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痠 眩冒,目無所見,怠惰安臥。

「腦為髓之海,氣在頭者止之於腦,故其輸上在於其蓋,下在督脈之風府,是髓海之上通於天,而下通於經水也。精液補益腦髓而下流陰股,故髓海有餘則足脛輕健而多力。」度,骨度也。髓從骨空,循度而上通於腦,故有餘則自過其度矣。髓海不足則津液竭,精液者所以濡空竅者也,是以耳為之鳴,目無所見。液脫者。骨屬屈伸不利。故脛痠而懈怠安臥。

《五亂篇》

黃帝曰:「經脈十二者,別為五行,分為四時,何失而亂? 何得而治?」岐伯曰:「五行有序,四時有分,相順則治,相 逆則亂。故氣亂於心,則煩心密默,俛首靜伏;亂於肺 則俯仰喘喝,接手以呼;亂於腸胃,則為霍亂;亂於臂 脛,則為四厥;亂於頭,則為厥逆,頭重眩仆。」

《大惑論》

黃帝問於岐伯曰:「余嘗上清冷之臺,中階而顧,匍匐 而前則惑。余私異之,竊內怪之,獨瞑獨視,安心定氣, 久而不解,獨博獨眩,被髮長跪,俛而視之,後久之不 已也,卒然自上,何氣使然?」岐伯對曰:五臟六腑之精 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 脈并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故邪中於項,因逢 「其身之虛,其入深,則隨眼系」以入於腦,「入於腦則腦 轉,腦轉則引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

《扁鵲難經》

頭痛

脈來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曰平。一呼三至, 一吸三至,為適。得病「前大後小」,即頭痛目眩;「前小後 大」,即胸滿短氣。

一息四至,是為平脈。一呼三至,一吸三至,是一息之間脈六至,比之平人多二至,故曰「適得病未甚也。」「前後」,非言尺寸,猶《十五難》前曲後居之前後,以始末言也。

厥頭痛

手三陽之脈,受風寒,伏留而不去,則名厥頭痛。

真頭痛

入連在腦者。則名「真頭痛。」

真頭痛,其痛甚,腦盡痛,手足青至節,死不治。蓋腦為髓海,真氣之所聚,卒不受邪,受邪則死。

《漢張機金匱要略》

頭痛

師曰:「病人語聲啾啾然,細而長者,頭中痛。」

陽病十八,頭痛,項腰脊臂腳掣痛。

脈緊頭痛,風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也。

乾嘔吐涎。沬頭痛者。茱萸湯主之。

吐後渴飲得水而貪飲者,文蛤湯主之。兼主微風,脈 緊頭痛。

頭眩

諸肢節疼痛,身體尩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 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肺痿,吐涎沫而不欬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所 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多 涎唾,甘草乾薑湯以溫之。若服湯已渴者,屬消渴, 心下有痰飲,胸脇支滿,目眩,苓桂术甘湯主之。 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

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半夏加茯苓湯主 之。

假令瘦人臍下有悸。吐涎沫而癲眩。此水也。五苓散 主之。

趺陽脈緊為傷脾,風寒相搏,食穀即眩,穀氣不消,胃 中苦濁,濁氣下流,小便不通,陰被其寒,熱流膀胱,身 體盡黃,名曰「穀疸。」

陽明病,脈遲者,食難用飽,飽則發煩頭眩,小便必難, 此欲作穀疸。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穀疸之為病,寒熱不食,食即頭眩,心胸不安,久久發 黃,為穀疸,茵陳蒿湯主之。

頭搖

「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 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痓病也。」若發其汗者,寒濕 相得,其表益虛,即惡寒甚。發其汗已,其脈如蛇。

額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