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4 (1700-1725).djvu/89

此页尚未校对

家不能收攝榮氣,使諸血失道,此血虛眩運也。」要尋 致病之因,隨機應變,其間以鎮墜下行為最,不可妄 施汗下。

《玉機微義》云:「眩運一證,皆稱為上盛下虛所致,而不 明言其所以然之故。夫所謂虛者,氣血虛也;所謂盛 者,痰涎風火也。原病之由,有氣虛者,乃清氣不能上 升,或汗多亡陽,當升陽補氣;有血虛者,乃因亡血過 多,陽無所附,當益陰補血。此皆不足之證。有因痰涎 鬱遏者,宜開痰導鬱,重則吐下;有因風火所動者,宜」 清上降火。有因外感而得者,嚴氏雖分四氣之異,皆 當散邪,此皆有餘之證也。

鎮墜藥治眩運須分標本

世所謂氣不歸元,而用丹藥鎮墜,沉香降氣之法,香 燥散氣,其不歸之氣,豈能因此而復耶?凡用鎮墜,所 謂急則治其標也。若謂使氣歸元,必無是理。既曰歸 元,豈肯復作。凡鎮墜少止,又復眩者,此氣未歸元,而 未治其本也。要氣歸元,必求其本,緩而治之。

經曰:「百病皆生於風寒暑濕燥火之動而為變者。」岐 伯歷舉病機一十九條,而屬火者五,此非相火為病 之出於臟腑者乎?考諸《內經》,少陽病為瘈瘲,太陽病 時眩仆,少陰病瞀暴瘖,鬱冒不知人。非諸熱瞀瘈之 屬火者乎?少陰嘔逆,厥氣上行,膀胱病衝頭痛;太陽 病厥氣上衝胸,少腹控睪,引腰脊,上衝心,少陰病氣 上衝胸。嘔逆。非諸逆衝上之屬火者乎。

頭目眩運,眼前黑暗,如坐舟車,兀兀欲吐者,痰也。 消渴數飲,其人必眩,背寒而嘔者,因利虛故也。

頭重

《玉機》謂:「人稟中和之氣而生有三:曰元精,曰元氣,曰 元神。三者本身中之真精、真氣、真脈也。夫精乃臟腑 之真元,非營血之比,故曰天癸。人之精血常不足,加 之數奪其真,資化失則營氣乃虛,虛則衛氣不固,精 滑脫,腎氣竭而陰微,不能與胃氣上升,以接清陽之 氣,故病多頭重,或氣痛弱而食少,元氣下陷,脈即微」 弱。外散欲絕而虛洪。或見損脈。此實元精不足之所 致。非有外感賊邪之病也。

《經》曰:因於濕,首如裹,聲如從室中言。濕熱不已,熏蒸 於上,則頭重目黃而鼻塞也。故東垣云:濕淫所勝,助 風以平之,為濕邪之襲於上者也。

大頭瘟

治大頭瘟,不宜速攻則邪氣不伏,反攻其內而傷人 也。且頭空虛之分,既著空虛則無所不至也。所以治 法當先緩而後急,則邪伏也。緩治以清熱消毒,虛者 兼益元氣,胃虛食少者兼助胃氣,內實熱盛者大便 祕結,以酒浸大黃下之,乃宣熱而泄其毒也。此為先 緩後急之法。若先從鼻腫,次腫於目,又次腫於耳,至 頭上,絡腦後,結塊則止不散,必出膿而後愈。

腦疽

腫痛未作膿者。宜除濕消毒。黃連消毒飲之類。 大痛或不痛。或痲木者。毒甚者。隔蒜灸之。更用解毒 藥。

腫痛便祕者,邪在內也。宜泄之。

不甚痛,或不作膿者,虛也,托裏為主。不作膿及不潰, 俱宜托裏。

膿成而痛者。鍼之。更以托裏。

膿潰而多,及不斂者,大補氣血。煩躁飲冷,脈實而痛, 宜瀉火。

頭面赤腫

《經》云:「身半已上腫,天之氣也;身半已下腫,地之氣也。」 乃邪客心肺之間,上攻頭目而為腫,此感四時不正 之氣也。與膏粱積熱之證不同。硝黃之劑,非大便祕 實不可用。若不審其因,及辨其虛實表裏,概用攻之, 必致有誤,常見饑饉之時。蕘之人多患之,乃是胃 氣有損,邪氣從之,不可不察。常治邪在表者,用葛根 牛蒡子湯、人參敗毒散,或普濟消毒飲子。邪在裏者, 五利大黃湯、梔子仁湯。表裏俱不解者,防風通聖散。 表裏俱解而腫不退者,犀角升麻湯。腫甚者,砭患處 出惡血,以泄其毒,十日外自愈。若嚏出膿血即愈。欲 其作膿者,用托裏消毒散。欲「其收斂者,用托裏散。此 法最為穩當。五七日,咽喉閉塞,言語不出,頭面不腫, 食不知味者,不治。」時毒者,為四邪毒之氣感之於人 也。其候發於鼻面耳項、咽喉,赤腫無頭,或結核有根, 令人增寒發熱,頭痛或肢體痛,恍惚不寧,咽喉閉塞。 人不識者,將為傷寒,便服解藥,一二日腫氣益增,方 悟始求瘡醫。原夫此疾,古無方論,世俗通為丹瘤,病 家惡言時毒,切恐傳染。考之《經》曰:「人身忽輕變赤,狀 如塗丹,謂之丹毒。」此風熱惡毒所為,與時毒特不同 耳。蓋時初狀如傷寒,五七日間,乃能殺人,治者宜精 辨之。先論脈,滑、數、浮、洪、沉、緊、弦、濇,皆其候。蓋浮數者, 邪在表也;沉濇者,邪氣深也。氣實之人,急服化毒「丹 以攻之。熱實不利,大黃湯下之。有表證者,解毒升麻 湯以發之。年高氣弱者,五香連𧄍湯主之。」又於鼻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