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7 (1700-1725).djvu/104

此页尚未校对

頸痛

膺腫頸痛,胸滿腹脹,上實下虛,氣厥而逆,陽氣有餘, 鬱於胸也,不可鍼灸,宜服順氣湯,小茯苓湯主之。 腎熱者,腰痛胻痠,苦渴,數飲食熱,熱爭則項痛而強, 胻寒且痠,足下熱,不欲言。《經》曰:「汗出脈躁盛,一死」;脈 不與汗相應,其病二死;狂言失志者,三死。皆是怫鬱 結,不能解散,以致危殆。

《瘰𤻤論》

夫瘰𤻤者,經所謂結核是也。或在耳前後,連及頤頷, 下連缺盆,皆為瘰𤻤;或在胸及胸之側,下連兩脅,皆 為馬刀。手足少陽主之。此經多氣少血,故多堅而少 軟,膿白而稀,如泔水狀,治者求水清可也。如瘰𤻤生 在別經,臨時於《銅人》內,隨其所屬經絡部分對證之 穴灸之,并依經內藥用之。獨形而小者為結核,續數 連結者為瘰𤻤。形表如蛤者,為馬刀。

《成無己明理論》

項強

傷寒項強,何以明之?太陽脈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 上,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臂內,挾脊抵腰中。《經》曰: 「太陽之病,項背強痛而惡寒。」以太陽感受風寒,則經 脈不利,而頸為之急,項為之強耳。傷寒頸項強急者, 太陽表證也,必發散而解之可也。太陽病,項背強八 八,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太陽病,項背 「強八八,無汗惡風者,葛根湯主之」,是皆發散之劑也。 二者均是項背強而發散。又有輕重者,蓋發熱汗出 惡風者為表虛,表虛者可解肌;無汗惡風者為表實, 表實者可發汗,是以為治不同也。桂枝加葛根湯方, 是桂枝加麻黃葛根。又葛根湯方,亦是桂枝湯中加 麻黃葛根。深詳究之,無汗惡風為表實,正可發汗,則 於桂枝湯中加麻黃葛根為當矣。汗出惡風為表虛, 表虛者可解肌,恐是桂枝湯中但加葛根而不加麻 黃也。八音殊,引頸之貌。八,短羽鳥也。短羽之鳥不能 飛騰,動則先伸引其頭耳。項背強者,動亦如之,非若 几按之几而偃屈也。太陽傷寒項背強,其或太陽中 風,加之寒濕而成痙者,亦項強也。經曰:「病者身熱足 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脈赤,獨頭面搖,卒 口噤,背反張者,痙病也。」《金匱要略》曰:「太陽病,其證項 背強八八,然脈反沉遲者,此為痙,桂枝加䒷蔞湯主 之。」雖項背強,然太陽病表證,悉當發散。又有結胸病 者,項亦強如柔痓狀,下之則和,宜大陷胸丸主之。臨 病之際。審其表裏。可汗可下。隨證投湯。則萬全矣。

《危亦林得效方》

項軟

小兒因風頸軟,頭不得正,或去前,或去後,宜用天柱 五加皮散。風熱項軟,合用涼肝丸。

《張潔古活法機要》

瘰𤻤

夫瘰𤻤者,結核是也。或在耳後,或在耳前,或在耳下, 連及頤頷,或在頸下連缺盆,皆謂之瘰𤻤。或在胸及 胸之側,或在兩脅,皆謂之「馬刀。」手足少陽主之。 結核耳前後有之,或耳下頷下有之,皆瘰𤻤也。桑葚 二斗,極熟黑色者,以布袋取自然汁,不犯銅鐵,以文 武火慢熬作薄膏子,每日百沸湯點一匙,食後,日三 服。

《張從政儒門事親》

瘰𤻤

夫人頭目有瘡腫瘰𤻤,及胸臆胠脇之間,或有瘡痂 腫核不消,及有膿水不止,可用滄鹽一二兩炒過,以 長流水一大椀煎放溫,作三五次頓服訖,候不多時, 於咽喉中探引吐涎二三升,後服和血通經之藥,如 玉燭散、四物湯之類是也。《內經》曰:「鹹味涌泄為陰。」涌 者,吐也,泄者,瀉也。《銅人》曰:「少陽起於目銳眥,行耳後」, 下脇肋。過期門。瘰𤻤結核。馬刀挾癭。是少陽膽經多 氣少血之病也。

《李杲十書》

馬刀瘰𤻤

耳下至缺盆,或至肩上生瘡,堅硬如石,動之無根者, 名「馬刀瘡」,從手足少陽經中來也。或生兩脅,或已流 膿作瘡,或未破,連𧄍散堅湯並皆治之。 瘰𤻤馬刀將先出一瘡,用四楞鐵環定住,不令出,移 破作口子,以油紙撚絍之,勿令合了,以絕其瘡之源, 其效至速。如瘡不破,或病人不肯破,更以藥塗之,三 日一易之,以龍泉散主之。

《朱震亨心法》

瘰𤻤結核癭氣

夫瘰𤻤初起,必起於少陽經,不守禁戒,必延及陽明 經。大抵食味之厚,鬱氣之積,曰毒、曰風、曰熱,皆此三 端,招引變換,須分虛實。彼實者固易治,自非痛斷厚 味與發氣之物,雖易亦難,殊為可慮。以其屬膽經,主 決斷有相火,而且氣多血少,婦人見此,若月經行不 作,寒熱可生,稍久轉為潮熱,其證危矣。自非斷慾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