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7 (1700-1725).djvu/109

此页尚未校对

或問:「頸上兩耳後生疽何如?」曰:「此名杼疽,初不甚腫, 但痛痒不時而出清水,漸漸長大,如玳瑁斑點者是 也,亦名化骨瘡。急服八陣散、奪命丹、活命飲加桔梗、 柴胡。若過時潰爛,日久出骨者,大惡之證也。此證多 生於積鬱之人,《七惡》多見,犯禁者不治。」

《陳實功外科正宗》

《腦疽論》

夫腦疽者,俗稱「對口」是也。但所發不同,其源有二:得 於濕熱交蒸,從外感受者輕;五臟蘊結,從內發外者 重。其理何也?濕熱之為病,天行氣候,寒暑不調,節序 溫涼,陰陽失度,凡有體虛者,易於侵襲。項後雖屬督 脈,又主太陽寒水司行之道,所有侵襲,氣血必凝,凝 則後必為腫。此從外感受者。其患初起有頭,多生正 「穴,三四日間,多作焮痛,始生寒熱,口和而乾,色紅根 活,瘡勢漸高,形不散大,時止時疼,易膿易腐,飲食知 味,起坐尋常」,外勢雖可畏,而內無七惡之證相干,此 屬陽證,其由從外來矣,故多不治可愈。所有五臟蘊 結而成者重,其源有五,蓋心主血,故心緒煩擾,煽動 不寧,以致火旺而沸騰,行於項間,與寒水交滯而為 腫者一也。肝統筋,故「惱怒傷肝。」項乃三陽統筋之所, 肝傷則血脈不潮,筋無榮養,凝結為腫,故項緊急強 痛,不能轉側。其患未潰前,肉色紫暗,堅硬漫腫,破流 血水,不痛無膿,此等之證,皆肝氣受傷者二也。脾主 肌肉,故思慮傷脾,脾氣日損,又或膏粱損胃,胃汁乾 枯,以致中脘否塞,氣「不運行,逆於肉裏,乃生臃腫。其 患外皮雖腐,而內堅不潰,口燥舌乾,飲食不進,根腳 走散,膿穢色敗,此等之證,皆脾氣受傷者,三也。」肺主 皮毛,故憂鬱傷肺,肺傷則毛竅閉塞,腠理不通,氣不 舒暢,縱橫經絡,結而為腫。其形「瘡多平陷,色淡不華, 皮腐脂流,形如湯潑,氣粗短促,面黴鼻掀,碌碌生痰, 殷殷」發嗽,此等之證,皆肺氣受傷者,四也。腎主骨髓, 故恣慾傷腎,腎傷則真陰之氣敗矣。真陰一敗,相火 自生,此火最能自升自降,或動或靜,煎熬臟腑,消鑠 津液,更變形容,改換聲音,瘡形紫黑,脈數乖度,煩躁 口乾,隨飲隨渴,此等之證,皆腎氣受傷者五也。凡治 此證,必內分虛實,外辨陰陽,體順天時,察「其病理。七 日以前,瘡勢未成者,當通竅以汗發之。七日已後,病 勢已成,治當兼補以托之,此則毒不內攻,外無變證。 如藥攻利太過,元氣受傷,毒多難出,又敷圍涼藥,氣 血冰凝,則肌肉多死,反難腐潰。予嘗治此,及諸發背 初起未成者,用鈹針當頂點入,知痛處,出其惡血,通 其瘡竅,隨插蟾酥條直至」瘡底,外用膏蓋,內服「萬靈 丹或蟾酥丸發其大汗,解散內蘊之毒」,次日患止,或 腫或不腫,或痛或不痛,仍插仍貼,直至患頂腫高,根 腳突起,四圍裂縫,有膿方住。插藥輕淺者,九日後吐 出病根堅硬不化之物,毒甚者不能頓然脫落,亦可 漸腐成膿,為轉重就輕之良法。外用玉紅膏長肉,內 服補托收斂。其患不久自愈。如陽證輕淺者。候自腐 潰。不用前法針刺。如不腫不疼。灸亦不痛。陰證尤當 速用。不必遲延。此為移深居淺之大法也。

《看法》

初起頂高根活,色紅皮薄,作疼焮熱,腫不開散者順。 已成,無論偏正,瘡形獻起,疼痛發熱,易膿易腐者順。 已潰膿稠,肉色紅活,瘀腐易脫,焮腫漸消痛減者順。 潰後腐脫新肉,便生瘡口,漸斂凝結,痴膿作癢者順。 初生一點黃泡,或似疙瘩,不腫不疼,自不知覺者逆。 已成,不發高腫,亦不焮痛,瘡頂軟陷,根腳平散者逆。 已潰膿清,肉色紫黑,外皮不腐,內生臭穢,不食者逆。 腐肉雖盡,新肉不生,瘡口散大,軟陷無神,色敗者逆。

《治法》

「初起有頭或無頭,大痛或不痛,俱隔蒜灸,兼服解毒。 已成堅硬,發熱焮痛,口乾便祕者,邪在內也,宜泄之。」 「堅腫不痛,發熱惡寒,頭疼四肢拘急者,兼發表攻裏。 腫硬日深,形色紫黑,外皮不腐,內膿不潰,宜行拔法。」 「腫強,頭面焮熱,口燥惡心嘔吐者,邪在上也,宜清之。」 焮熱腫痛,紅色光亮,疼苦有時,內膿脹痛者,急開之。 將潰不潰,微熱微紅,不作腐潰者,脾胃虛也,宜補之。 潰後腐肉不脫,膿水清稀,腫痛仍作者,當大養氣血, 大便多溏,小便短濇,自汗食少,脈細身涼,溫中健脾。

《瘰𤻤論》

夫瘰𤻤者,有風毒、熱毒、氣毒之異,又有瘰𤻤、筋𤻤、痰 𤻤之殊。風毒者,外受風寒,縳於經絡,其患先寒後熱, 結核浮腫。熱毒者,天時亢熱,暑中三陽,或內食膏粱 厚味,釀結成患,色紅微熱,結核堅腫。氣毒者,四時殺 厲之氣,感冒而成。其患耳項、胸腋驟成腫塊,令人寒 熱頭眩,項強作痛。瘰𤻤者,累累如貫珠,連接三五枚, 「此不足寒熱,其患得於悮食蟲蟻鼠殘不潔之物,又 或汗液宿茶陳水混入而餐,其患先小後大,初不覺 疼,久方知痛。」筋𤻤者,憂愁思慮,暴怒傷肝,蓋肝主筋, 故令筋縮,結蓄成核,生於項側筋間,形如棋子,堅硬 大小不一,或陷或突,久則虛羸,多生寒熱,勞怒則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