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7 (1700-1725).djvu/124

此页尚未校对

當歸酒拌 龍膽草酒拌炒 梔子仁炒 黃連 青皮 黃芩各一兩 大黃酒炒 蘆薈 青黛 柴胡各五錢 木香二錢五分 麝香五分,另研

右為末,炒神麯糊為丸「菉豆大,每服二三十丸,薑湯下。」

分心氣飲

治「七情鬱結,胸膈不利;或脅肋虛脹,噎塞不通;或噫氣吞酸,嘔噦惡心;或頭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痿黃,口苦舌乾,飲食減少,日漸羸瘦;或大腸虛祕;或病後虛痞。」

木通 赤芍藥 赤茯苓 官桂 半夏薑製 桑白皮炒 大腹皮 陳皮去白、 青皮去白 甘草炙 羌活各五分 紫蘇二錢

右作一劑,水二鍾,薑三片,棗二枚,燈心十莖,煎八分,食遠服。

生地黃丸

許白雲學士云:有一師尼,患惡風體倦,乍寒乍熱,面赤心煩,或時自汗。是時疫氣大行,醫見寒熱,誤作傷寒治之,而大小柴胡湯雜進,數日病劇。予診視之曰:「三部無寒邪脈,但厥陰肝脈,弦長而上魚際,宜用抑陰之藥。」 遂用此方而愈。更治頸核瘰𤻤,大效。

生地黃一兩,酒拌搗膏 秦艽 黃芩 柴胡各五 錢 赤芍藥

右為細末,入地黃膏,加煉蜜少許,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烏梅煎湯下,日服。

逍遙散

治「婦人血虛,五心煩熱,肢體疼痛,頭目昏重,心松頰赤,口燥咽乾,發熱盜汗,食少嗜臥;及血熱相搏,月水不調,臍腹脹痛,寒熱頸核如瘧。及治室女血弱,榮衛不調,痰嗽潮熱,肌體羸瘦,漸成骨蒸。」

當歸酒拌 芍藥、 茯苓、 白朮、 柴胡各一錢, 甘草三分。

右作一劑,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補中益氣湯

治「中氣不足,身熱心煩,頸核瘰𤻤」 等證。

黃芪蜜灸,一錢五分 甘草、炙 人參各一錢 白朮、土炒 陳皮、 當歸各五分 升麻、 柴胡各 三分

右,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椒仁丸

治病在血分

椒仁 甘遂 續隨子去皮研 附子 㮋李仁 黑牽牛 五靈脂碎研 當歸 吳茱茰 延胡索 各五錢 芫花酢浸 膽礬 石膏 白砒石各一 錢 蚖青十枚,去頭翅足,糯米炒黃,去米不用 螌蝥十箇,糯米炒黃,去米不用

右為末,麪糊為丸,如豌豆大,每服一丸,橘皮湯下。此方雖峻利,所用不多,若畏而不服,有養病害身之患。常治虛弱之人用之,亦未見其有悮也。

葶藶丸

治病在水分

葶藶炒,另研 續隨子去殼,各半兩 乾筍末,一兩

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七丸,煎扁竹湯下。如大便利者,減續子、葶藶各一錢,加白朮五錢。

托裏養榮湯

治瘰𤻤流注,及一切不足之證。不作膿,或不潰,或潰後發熱,或惡寒,肌肉消瘦,飲食少思,睡臥不寧,盜汗不止。

人參 黃芪炙 當歸酒拌 川芎 芍藥炒 白朮炒,各一錢 五味子炒研 麥門冬去心 甘草各五分 熟地黃生者,酒拌,蒸半日,忌鐵器。

右作一劑,水二鍾,薑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

單方

頭項強不得顧視:大黑豆蒸熟。納袋中枕之。本草下同 頭項強不得回顧:生桃葉蒸熟入袋,著項上熨之。 項強身中急者,取活鼠破腹,去五臟,就熱敷之,即瘥。 風濕項強,搗蓖麻葉傅之,妙。俗方

風,項強不得顧視:穿地作坑,燒令通赤,以水灑之,令 冷,納生桃葉,鋪其席下臥之,令項在葉上,以衣著邊, 令氣上蒸,病人汗出,良久即瘥。千金方下同

頸項風強,「八月後取荊芥穗作枕,及鋪牀下,立春去 之。」

小兒疳疾及諸病後天柱骨倒,乃體虛所致,宜「生筋 散」貼之。木𪔀子六箇,去殼蓖麻子六十粒,去殼研勻, 先包頭,擦頭上令熱,以津調藥貼之。鄭氏小兒方 小兒項軟,因風虛者:蛇含石一塊,煅七次,酢淬七次, 研鬱金等分為末,入麝香少許,白米飯丸龍眼大,每 服一丸,薄荷湯化服,一日一服。活幼全書

項下熱腫,俗名「蝦蟆瘟。」五葉藤搗傅之。丹溪纂要 治對口瘡效方新鮮茄蔕七箇,秤若干重,又用鮮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