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7 (1700-1725).djvu/38

此页尚未校对

火併於舌,故令腫而滿口。蒲黃性寒,能清氣涼血,故 愈。

熱證多舌出,有病愈而舌不能入者,以冰片分許研 未,摻其舌上則入。所以舌出者,熱實於內,而欲吐舌 泄氣也。所以不能入者,邪氣久居,舌強而不柔和也。 冰片味辛熱而氣清香,可以利竅,可以柔筋,可以泄 氣,故得之而舌入矣。

有人舌腫舒出口外,無敢醫者。一村人云:偶有此藥, 歸而取至,乃二紙撚,以燈燒之,取煙熏舌,隨即消縮。 眾問其方,村人曰:「吾家舊有一牛,亦舌腫脹出口,人 教以蓖麻油蘸紙作撚,燒煙熏之而愈,因以治人,亦 驗。」崐謂:舌腫舒出口,《外經》所謂熱勝則腫也。然舌者 心之苗,又脾之經絡,連舌本,散舌下,其熱當責於心 脾二經。《本草》云:「蓖麻主浮腫惡氣,取油塗之。葉主風 腫不仁,搗蒸傅之」,則其能解風腫內熱也可知矣。然 用其煙,猶有妙義。煙乃輕清之物,一入於口,呼吸傳 變,可使徑達心脾,匪惟治標,亦可療本。村人用之而 不達其理,斯其所以為村人。醫者聞之而不察其理, 則亦村人而已矣。

《景岳全書》
臣張介賓著

《論胎色》

舌胎舌黑,雖云火證,然實火、虛火俱能為之。凡治此 者,但當察脈證以虛實為主,而再以辨色之法參之, 庶可無誤。蓋實熱之黑,必兼紅紫乾渴,或多芒刺,若 沉黑少紅而帶潤滑者,本非實熱證也。若其六脈細 弱,而形困氣倦,則又最為虛候,是必寒水乘心,火不 歸原之病。此不救本,而但知治標,則萬無一生矣。此 之治法,凡裡熱未甚而表散有未解者,宜柴胡諸飲 之類以解其表;裡邪熱甚者,宜涼膈散、犀角地黃湯 之類以清其內。此治實熱之法也。若陰虛火盛,而兼 有表邪未解者,宜補陰益氣煎之類,兼表裡而治之。 若形氣病氣俱不足,寒水乘心,而虛陽不斂者,必用 理陰煎、理中湯,或大補元煎之類,以單救其裡,自可 保其無虞。此治虛火之法也。若舌有白胎,語言蹇澀 者,以薄荷、白蜜同薑片蘸而揩擦之。

舌為心之官,本紅而澤。凡傷寒三、四日已後,舌上有 胎,必自潤而燥,自滑而濇,由白而黃,由黃而黑,甚至 焦乾,或生芒刺,是皆邪熱內傳,由淺入深之證也。故 凡邪氣在表,舌則無胎;及其傳裡,則津液乾燥,而舌 胎生矣。若邪猶未深,其在半表半裡之間,或邪氣客 於胸中者,其胎不黑不澀,止宜小柴胡之屬以和之。 若陽邪傳裡,胃中有熱,則舌胎不滑而澀,宜梔子豉 湯之屬以清之。若煩躁欲飲水數升者,白虎加人參 湯之類主之。大都舌上黃胎而焦澀者,胃腑有邪熱 也,或清之,或微下之。《金匱要略》曰:「舌黃未下者,下之 黃自去。」然必大便燥實,脈沉有力而大渴者,方可下 之。若微渴而脈不實,便不堅,胎不乾燥芒刺者,不可 下也。其有舌上黑胎而生芒刺者,則熱更甚矣,宜涼 膈散、承氣湯、大柴胡之屬,酌宜下之。若胎色雖黑,滑 而不澀者,便非實邪,亦非火證,非惟不可下,且不可 清也。此辨舌之概,雖云若此,然猶有不可概論者,仍 宜詳察如左。

按:《傷寒》諸書,皆云:「心為君主之官,開竅於舌。」心主火, 腎主水,黑為水色,而見於心部,是為鬼賊相刑,故知 必死。此雖據理之談,然實有未必然者。夫五行相制, 難免無尅,此其所以為病,豈因尅為病,便為必死?但 當察其根本何如也。如黑色連地,而灰黯無神,此其 本源已敗,死無疑矣。若舌心焦黑,而質地紅活,未必 皆死證。陽實者清其胃火,火退自愈,何慮之有?其有 元氣大損,而陰邪獨見者,其色亦黃黑;真水涸竭者, 其舌亦乾焦。腎中水火俱虧,原非實熱之證。欲辨此 者,但察其形氣脈色,自有虛實可辨,而從補從清,反 如冰炭矣。故凡以焦枯乾澀者,尚有非實非火之證。 再若青黑少神,而潤滑不燥者,則無非水乘火位虛 寒證也。若認此為火,而苦寒一投,則餘燼隨滅矣。故 凡見此者,但當詳求脈證,以虛實為主,不可因其焦 黑而執言清火也。《傷寒》固爾,諸證亦然。

重舌木舌

「重舌」、「木舌」,以舌下腫出如舌,故曰「重舌」,又謂之「子舌。」 忽腫木而硬者,謂之「木舌」,皆上焦熱壅故也。惟宜砭 鍼刺去其血為上策,及內服清胃降火之劑自愈。若 舌忽腫起如豬胞,或硬如木石,不能出聲,脹滿塞口, 則閉悶殺人。但看舌下有如螻蛄,或如臥蠶者,急於 腫突處砭去其血,仍用釜底煤不拘多少,以鹽酢調 厚傅之。或用《井華水》調傅亦可。脫去更傅。如不甚者。 單以此傅之亦愈。

《石室祕籙》
臣陳士鐸著

生瘡

「人口中忽生瘡於舌上,吐出在外寸餘,上結成黃靨, 難以食物,人以為病在心也,心熱故生此瘡。」此亦近 理之談,而不知非也,亦有祟以憑之也。方用冰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