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7 (1700-1725).djvu/48

此页尚未校对

下結喉上,一說取舌下兩脈,何者為當?」答曰:「舌本者」, 乃舌根蔕也。若取舌下兩脈,是取舌梢也,舌標也。此 法誤也,當取頷下者,為當此舌根也。況足陽明之脈, 根於厲兌,結於廉泉,頷下乃足陽明之所行也。若取 舌下兩脈,非足陽明經也,戊與癸合,廉泉,足少陰也, 治涎下。《解》云:胃中熱上溢,廉泉開,故涎下當出血,瀉 胃中熱。又知非舌下兩脈也,頷下結喉上者為準矣。 《脹論》曰。廉泉玉液者。津液之道路也。按《針經》云。少陽 結於廉泉。今曰陽明者誤也。

《得效方》曰:「舌腫如豬胞,以鍼刺舌下兩旁大脈,血出 即消。切勿刺中央脈,血不止則死。若誤刺,以銅筯火 燒烙之,或酢調百草霜塗之,須臾自消。此患人多不 識,失治則死。」

《醫學綱目》曰:「治重舌、木舌、紫舌脹等疾,腫脹疼痛,硬 強不語,又兼舌根并兩齒合經盡處作腫,瘀肉塗塞, 口噤難開,俱用此法刺之。用粗綿針紥在筯頭上,在 患處點刺出血,紅紫毒輕,紫黑毒重。患甚者數十點 皆可。血盡溫湯漱之。甚者金鎖匙,輕者冰硼散搽患 上,流去熱涎,內服涼膈散、清涼飲,俱可選用。」

舌腫難言:取廉泉、金津、玉液,各以三稜出血,又取天 突、少商、然谷、風府。

舌卷取液門二間。

舌縱涎下。取陰谷。

舌下腫難言,口瘡,舌縱涎出,及舌根急縮廉泉三分, 得氣即瀉,灸三壯。

舌腫:「廉泉三分,灸之,金津、玉液,各用三稜針出血,又 取天突、少商。」

又法:「取廉泉、然谷、風府、天突、關元。」

針灸舌卷獨取手少陽絡與筋。《經》云:「邪客手少陽之 絡,令人喉痹舌卷,口乾心煩,臂外廉痛,手不及頭。刺 手中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葉,各一痏。」又云:「手陽 明之筋,其病支痛轉筋舌卷,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 度,以痛為輸是也。」

《萬病回春》曰:「凡舌腫脹甚,先刺舌尖,或舌上,或舌旁 出血,唯舌下廉泉穴禁鍼。」

導引

《得效方》曰:「重舌擦法,重舌急證,用指去爪,先於舌下 筋上擦至根,漸深深擦入,如此三次,又用指蘸水,取 項後燕窠小坑中筋,自上赶下,至小屈,深深擦入,亦 三次。小兒若飲乳勝前,則病去矣。」

《保生祕要》曰:「舌下重舌,先於患處推散腎水,升至舌 下洗之,推開肺經,呵而吸之。」

醫案

《儒門事親》曰:南鄰朱老翁,年六十餘歲,身熱數日不 已,舌根腫起,和舌尖亦腫,腫至滿口,比元舌大二倍。 一外科以燔針刺其舌兩旁下廉泉穴,病勢轉凶,將 至顛巇。戴人曰:「血實者宜決之。以䤵鍼磨令鋒極尖, 輕砭之。日砭八、九次,血出約一二盞,如此者三次,漸 而血少痛減腫消。夫舌者,心之外候也。心主血,故血」 出則愈。又曰:諸痛痒瘡瘍。皆屬心火。燔鍼艾火。是何 義也。

一婦人木舌脤,其舌滿口,諸藥不愈。余用䤵鍼,小而 銳者砭之,五七度腫減,三日方平,計所出血,幾至盈 斗。

《本事方》曰:「一士人夜歸,其妻熟寢。士人撼之,妻問何 事,不答。又撼之,其妻驚視之,舌腫已滿口,不能出聲。 急訪醫,得一叟負囊而至,用藥摻之,比曉復舊。問之, 乃蒲黃一物。」

《薛己醫案》曰:「一婦人善怒,舌本強,手臂痳。余曰:『舌本 屬脾土,肝木尅之故耳。治以六君子加柴胡、芍藥而 愈』。」

先兄口舌糜爛,痰涎上壅,飲食如常,遇大風欲仆地, 用補中益氣湯及八味丸即愈。間藥數日仍作,每勞 苦則痰盛目赤,漱以冷水,舌稍愈,頃間舌益甚,用附 子片噙之即愈。服前二藥,諸證方痊。

弘治辛酉,金臺姜夢輝患傷寒,舌見全黑,手足厥冷, 吃逆不止,眾醫猶作火治,幾致危殆,判院吳仁齋用 附子理中湯而愈。夫醫之為道,有是病必用是藥。附 子療寒,其效可數,奈何世皆以為必不可用之藥,寧 視人之死而不救,不亦哀哉!凡用藥得宜,效應不異, 不可便謂為百無一治而棄之也。

余在留都時,地官主事鄭汝東妹婿患傷寒,舌見全 黑。院內醫十曾禧曰:「當用附子理中湯。」人咸驚駭而 止。及其困甚,治棺,曾與其鄰復往視之,謂用前藥猶 有生意,其家既待以死。而從之,數劑而愈。大抵舌 黑之證,有火極似水者,即杜學士所謂薪為黑炭之 意也,宜涼膈散之類以瀉其陽。有水來尅火者,即曾 醫士所療者是也,宜理中湯以消陰翳。又須以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