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7 (1700-1725).djvu/49

此页尚未校对

薑切平擦其舌,色稍退者可治,堅不退者不可治。 一男子不慎酒色,冬喜飲冷,舌作痛,小便頻數,舌裂 痰盛,此腎水枯涸,陰火無制,名「下消」,用加減八味丸 而愈。若寸脈洪數有力,多飲少食,大便如常,口舌生 瘡,大渴引飲者,名「上消」,是心移熱於肺,用白虎湯加 人參治之。若關脈洪數有力,喜飲冷,小便黃,大便鞕 而自汗者,名「中消」,調胃承氣湯下之。

學士吳北川過飲,舌本強,言語不清,痰氣湧盛,肢體 不遂。余作「脾經濕痰」治之而愈。 秋官鄭君過飲,舌本強腫,言語不清。此脾虛濕熱,用 補中益氣加神麴、麥芽、乾葛、澤瀉而愈。

一膏粱之人患舌痛,敷服皆消毒之藥,舌腫勢急,余 刺舌尖及兩旁,出紫血杯許,腫消一二,更服犀角地 黃湯一劑,翌早復腫脹,仍刺出紫血杯許,亦消一二, 仍服前湯,良久舌大腫,又刺出黑血二杯許,腫漸消。 忽寒熱作嘔,頭痛作運,脈浮洪而數,此邪雖去,而真 氣愈傷,與補中益氣,倍用參、芪、歸、朮,四劑而安,又數 劑而愈。

一婦人善怒,舌腫煩熱,用降火化痰等藥,前證益甚, 兩脅作脹,服流氣飲,肚腹亦脹,經行不止。此肝虛不 能藏血,脾虛不能統血,用加味歸脾加麥門、五味而 愈。若因暴怒而患前證,用小柴胡加丹皮、山梔。血虛 者,用《八珍》加參、朮、柴胡、山梔、丹皮,虛甚須加炮薑。 一男子舌下牽強,手大指、次指不仁,或大便祕結,或 皮膚赤暈,此大腸血虛風熱,用逍遙散加槐角、秦艽 而愈。

一婦人冬患腦疽,腫痛熱渴,脈洪數實,余用清涼消 毒散,潰之而愈。次年三月,其舌腫大,遍身患紫疔如 葡萄,不計其數,手足尤多,各刺出黑血,服「達命丹」七 粒,出臭汗,瘡熱益甚,便閉二日,與大黃、芩、連各三錢, 升麻、白芷、山梔、薄荷、連𧄍各二錢,生甘草一錢,水煎 三五沸服,大小便出臭血甚多,下體稍退,乃磨入犀 角汁。再服。舌本及齒縫出臭血。諸毒乃消。更與犀角 地黃湯而愈。

工部徐檢齋,口舌生瘡,喜冷飲食,或咽喉作痛,大便 祕結,此實熱也,用清涼飲治之而愈。

仲侍御多思慮,舌作痛,用苦寒降火藥,發熱便血,盜 汗口乾,肢體日瘦,此脾氣虧損,血虛之熱,用加味歸 脾湯而愈。 《醫學入門》曰:「一婦人因產子,舌出不能收。周真見之, 以硃砂傅其舌,令作產子狀,以兩女扶掖之。乃於壁 外置瓦盆,墮地作聲,聲聞而舌收矣。」

《古今醫統》曰:王況治一大賈,因失驚伸舌出,遂不能 收,經旬食不下咽,尫羸已甚,國醫不能療。其家榜於 市曰:「有能治者,酬千金。」況醫名未著,學且未精,因檢 《鍼經》,有鍼法治此疾,遂往治之。用鍼舌之底,抽鍼出 舌,遂伸縮如平時。

《醫方考》曰:有人舌腫,舒出口外,無敢醫者。一村人云, 偶有此藥。歸而取至,乃二紙撚,以燈燒之,取煙熏舌, 隨即消縮。眾問其方,村人曰:「吾家舊有一牛,亦舌腫 脹出口,人教以蓖麻油蘸紙作撚,燒煙熏之而愈。」因 以治人,亦驗。

《景岳全書》曰:「余在燕都,嘗治一王生,患陰虛傷寒,年 出三旬,而舌黑之甚,其芒刺乾裂,焦黑如炭,身熱便 結,大渴喜冷,而脈則無力,神則昏沉。群醫謂陽證陰 脈,必死無疑。余察其形氣未脫,遂以甘溫壯水等藥, 大劑進之,以救其本,仍間用涼水以滋其標。蓋水為 天一之精,涼能解熱,甘可助陰,非若苦寒傷氣者之」 比。故於津液乾燥。陰虛便結。而熱渴火盛之證。亦所 不忌。由是水藥並進。前後凡用人參、熟地。「各一二 斤,附子、肉桂各數兩,冷水亦一二斗,然後諸證漸退, 飲食漸進,神氣俱復矣。」但察其舌黑,則分毫不減。余 甚疑之,莫得其解。再數日,舌上脫一黑殼,而內則新 肉燦然,始知其膚腠焦枯,死而復活,使非大為滋補, 安望再生?此一證特舉其甚者紀之。此外凡舌黑用 補而得以保全者,不可枚舉。所以凡診傷寒者,當以 舌色辨表裡寒熱,若以之辨虛實,則不能無誤。蓋實 固能黑,以火盛而焦也;虛亦能黑,以水虧而枯也。若 以舌黃舌黑,悉認為實熱,則陰虛證萬無一生矣。

咽喉門一

《黃帝素問》

《太陰陽明篇》

喉主天氣,咽主地氣。

喉乃太陰呼吸之門,主氣而屬天。咽乃陽明水穀之道路,屬胃而主地。

《陰陽別論》

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

一陰一陽者,厥陰少陽也。厥陰木主氣而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