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7 (1700-1725).djvu/53

此页尚未校对

以涼膈為要,搽藥以冰片散佐之,或用小䤵刀點之, 以出紫血。或風毒喉痹,內外俱腫,其故何也?風毒之 氣,結於喉間,則壅塞喉間,乃風毒與痰相搏故也。《素 問》云:「無風則不動痰,無痰則不受風」,風痰相搏,結塞 咽喉。其外證:咽喉形如雞子大,其色微白,外面腮上 有腫,其形似瘡,身發寒熱,牙關緊強,語聲不出者是 也。先用虀汁加元明粉,或蜜湯探取其痰,急服「荊防 消毒散。」牙間腫處紫黑,用小刀點破,即用冰片散吹 之,無不效驗。

「或蓮花重舌」者。其蘊熱乘風而發。心火炎上之義。治 法同前。

或病人瘥後,口中臭。腹中絞痛者,何皆因熱毒積於 脾家。急用「蘇子降氣湯」服之。

或病人瘥後,喉中乾痛者何?皆腎水枯涸,心火衝上, 耗散津液。先用麥門冬、五味、人參、杏仁、天門冬、甘草、 天花粉、生地、當歸、桔梗、山梔仁之類,噙以雙清丸。 或病人瘥後氣短,及聲不出者,皆肺氣不行,降氣湯 多加前胡,臨服加薑汁以佐之。若病後聲啞不言,此 乃肺經受刑,百無一生。

或風熱喉閉,內外俱腫者,謂其人久積熱毒,因而感 風,風熱相搏,發出外來,則壅喉間,其人面赤腮腫,身 發寒熱,喉中有塊如拳,外血鮮紅。先用「玉」字藥,蜜調 點之,次用荊防消毒飲加減治之。

或牙關緊強不得開者,此皆風痰相搏,壅塞咽喉。先 用木鍼排開,或黃虀菜汁,或溫蜜湯或酢水俱下,元 明粉灌喉,再用鵝翎攪之,吐出痰涎幾椀,外用五倍 末,酢調敷之,急服《荊防》二陳湯,再吹冰片散。

或喉中有瘡,其色帶黃,探痰同前,用小刀點瘡上,出 膿後即吹冰片散。宜服「鼠黏子解毒湯。」

或風熱喉閉。其因皆由病人久積熱毒。因而感風。風 熱相搏故爾。「發外治法同前。」

或虛陽上攻,由於久病元氣虛弱,邪火上行,咽喉腫 痛,上下不升降,水火不既濟,心火衝喉,故腫痛而閉 塞。其形若何?語聲不出,牙關緊急,痰涎滿口,手足厥 冷,頭目昏眩者是也。治法如前。

或厥重不省人事,目張直視,可用茱茰研爛,酢調塗 腳心,然後用降氣湯治之。氣喘加前胡、烏藥,氣短加 沉香、人參,待手足溫,飲薄粥以斂元氣。入穀則昌,絕 穀則亡,此之謂也。

或腮頷浮腫,外面赤者,此必感於風毒,急用紫蘇、楓 葉、柏枝煎湯洗之,外用荊防羌活湯以祛其風,或十 宣散。

或病人手足厥冷,口脣搖動者,宜用小續命湯,薑棗 煎熱服。

或病傳右畔者,餘毒未除,急服牛蒡子湯氣湯加 減治之。

或口中乾,夜間潮熱,不得睡臥,時發譫語,舉足妄動 者,用十味人參散主之。地松汁亦妙,穀精草碾末吹 之,小青草汁亦妙,雄黃、元明粉、白礬為末吹之吐痰, 或病後夜間不得睡,津液少者,杏蘇膏或「人參酸棗 仁湯治之。」

或虛陽上攻,上下不升降,水火不既濟,腰冷不知痛 癢,口中痰多,脣黑者,不治。

或前證口中紅活,吐得血,又有痰涎喘息,面青者,不 治。

或前證手足冷者,聲音不響,喉中無腫,乾痛者,不治。 「或前證手足冷,不能自收,頸低不能自舉,眼昏暈暗 者,不治。」

或舌卷大,不得吞嚥,皆由熱毒衝上,急用紫雪加腦、 麝摻舌上,再用冰片散吹之。

或咽喉有腫,復生重舌,此兩經受病,俱有邪也。心邪 發於舌下,胃邪出於喉嚨,蓋因喉間之邪,觸起於心 經之邪,則其病俱發。外證頭疼項強,身發潮熱者是 也。《探痰法》同前,再用紫雪、冰片散等治之。

若傷寒十餘日已上,病後煩滿,咽喉痛,舌卷而卵縮 者,不治。

若十餘日已上,病不解,傳變「咽喉痛」,外證「脣青舌卷」 者,此病屬厥陰經受病也,難治。咽喉乾痛無痰,不治。 咽喉痛而脣卷,不治。咽喉痛而頭出汗,不治。口中黑 者,難治。鼻中塞者,不治。

或咽喉有腫,兼舌上生瘡,此心經受熱也。邪熱存心, 日久則為喉閉。餘毒干心,則舌生瘡也。須用冰片散、 元參升麻湯加減治之。其形如楊梅,故謂之「重齶」,或 酒毒喉閉。酒毒蒸於心脾二經,則壅咽喉。其人面赤 而目睛上視者是也。取痰法如前,再用冰片散吹之, 清涼散飲之。

或口中卒然有腫。轉脹轉大。此名飛瘍也。漸至殺人。 用小刀點出血。鼠黏子解毒加紅花、牡丹皮。惡心腹 脹滿者難治。

大凡男婦治法一般,惟女人喉中有腫而色紅者,此 「月經不調也。經不能行,則壅塞於上,故咽腫痛也。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