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7 (1700-1725).djvu/61

此页尚未校对

繳法用青魚膽末,繳三次,紅腫即散。

吐法,用冬月青魚膽,以枯礬入內,臨用加百草霜、炒 鹽少許,酢調,以鵝毛蘸藥,引吐痰盡。如無魚膽,用白 礬半斤,巴豆肉十枚,同枯過,去巴,用引吐痰,神效。吐 後用金鎖匙吹之。常服甘桔湯最妙。如牙關緊者,用 後開關藥,或「二仙散。」不省人事者,一字散。

火鬱發之

火鬱發之,謂發汗也。咽瘡忌汗,最不誤人,惟砭針出 血,即汗之之義也,血出多則愈。有針瘡者,薑汁調熟 水,時時呷之。畏針者,委曲針之。凡關上血泡最重,關 下不見者,令病人含水一口,用蘆管削尖入鼻孔刺 出血妙。惟腎傷寒及帝鍾腫者忌針,用蛇牀子於瓶 中燒煙,令病人吸入喉中即愈。

開關法

雄黃解毒丸龍腦破毒散玉鑰匙或用巴豆壓油紙 上,取油紙撚成條子,點燈吹滅,以煙熏入鼻中,一時 口鼻涎流,牙關自開。一方用巴豆肉以緜裹定,隨左 右塞於鼻中,左右俱有,左右俱塞,立透。蓋方中以巴 豆治走馬喉痹者,以熱攻熱,熱則流通之意也。

喉痹失音

喉痹失音者,祕傳降氣湯去陳皮加黃芩。風寒失音 者,甘桔湯加訶子、木通,入生地汁潤之,或訶子散。血 虛受熱,咳嗽聲嘶者,用青黛、蛤粉,蜜調含化,或潤肺 丸、蜜脂煎。尋常聲音不清者,加味固本丸。內傷虛損, 咽瘡失音者,無治法。

《方賢奇效良方》

《總論》

戴人云:「咽與喉,會厭與舌,此四者同在一門,而其因 各異。咽以納氣,故咽氣通於天;喉以納食,故喉氣通 於地;會厭與喉上下,以司開闔,食下則吸而掩,氣上 則呼而出,是以舌抵上齶,則會厭能閉其咽矣。四者 相交為用,缺一則飲食廢而死矣。此四者,乃氣與食 出入之門戶,最急之處,故為病也。」為咽痛、喉痹之證, 是以難治。輕者或治而愈,甚者雖治必殆矣。《內經》曰: 「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王注曰:「一陰者,手少陰君火 心主之脈也。一陽者,手少陽相火三焦之脈也。」二火 皆主脈,竝絡於喉,氣熱則內結,甚則腫脹,腫脹則甚, 甚則痹,痹甚而不通則死矣。非惟二脈繫此為病,以 十二經推之,惟足太陽別下項,其餘皆湊於喉嚨。惟 君相二火獨勝,則熱結正絡,故痛且速也。故《十二經》 中言「嗌痛、咽腫、頷腫、舌本強」,皆君火為之也。惟喉閉 急速,相火之所為也。夫君火者,猶人火也,相火者,猶 龍火也。人火焚木,其勢緩,龍火焚木,其勢速。經言喉 痹,則咽與舌在其中矣。以其病同是火,故不分也。後 之學者,各詳其狀。今列咽喉一十八證:一曰單蛾風, 其形如圖,小筯頭,生於咽喉關上,或左或右,可治;生 於關下者難治。二曰雙蛾風,生兩箇,在喉關兩邊,亦 圓如小筯頭大,或生關下者,難治。三曰蟬舌風,又名 「子舌」,自舌下再生重舌者是也。四曰牙蜞風,牙齦上 腫盛,聚毒成瘡者是。五曰木舌風,其舌漸漸長大相 似,煑熟猪舌不能轉動;六曰舌黃風,自舌上腫痛,黃 色;七曰咬牙噤風,牙盡頭作臖,口噤不開;八曰魚口 風,如魚吸水者,不治。九曰聚毒塞喉風,喉關聚毒,涎 唾稠實,發寒熱,仍分上下。關上者依法治療,關下者 難治。十曰懸蜞蠱毒風,上眶腫,食而不能掩水,外形 腫如雞卵。十一曰嗆食風,又名「飛絲毒」,口中或食腥 膾之惡物,發泡者。十二曰獵頰風,腮頰結腫者是,牙 盡處腫破。十三曰纏喉風,風自頤邊過頤下,赤色者 是。亦有寒熱,甚者危殆。十四曰松子風。口內滿喉赤 如猪肝,張口吞物,則氣逆關閉,飲食不能者,用吹喉 藥,或絳雪點腫處,輕者退,甚者喉關響急不治。十五 曰崩砂甘口風,自舌下牙齦上下腫赤,口內作臖,如 湯熱,牙齦漸甚爛者,亦能脫齒。十六曰連珠風。自舌 下起,初起一箇,又起一箇,甚者三五、七九箇,連珠者 是也。十七曰「蜂子毒」,或在腮臉洋爛,或在喉關舌下 作臖,其色黃如蜂者是。十八曰走疰。瘰𤻤風。頸項結 核五七箇,皮膚赤腫,作寒熱者。惟木舌者,木強而不 柔和也。熱「結於喉,腫遶於外,且痲且痒,腫而大者,名 曰纏喉風喉痹;暴發暴死者,名走馬喉痹。」於十八證 之名雖別,而為治若不歸之於火,則相去遠矣。其微 者,可以鹹耎之;其大者,可以辛散之。治此疾者,世之 有方,如薄荷、烏頭、殭蠶、白礬、𥐚硝、銅綠之類。至如走 馬喉痹,何待此乎?其死生如人一反掌之間耳。其最 不誤人者,無如砭針出血,血出則病已。但人畏針,委 曲旁求,若執不從,瞬息喪命。凡用針時,喉中嗆者,宜 搗生薑一塊,入熱白湯,時時呷之,則嗆隨止。治喉痹 之疾,如救火之法同,豈可容易哉。《諸書治驗》,木舌脹 者,急以䤵針小而銳者,砭之五七度,出所藏血而愈。 纏喉風腫,藥不能下者,以涼藥灌鼻中吐之,外以拔 毒散之劑敷之,熱退腫消而已。喉痹,龍火也,雖用涼 劑,常令煎極熱,時時呷之,此藥以熱行寒,不為熱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