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7 (1700-1725).djvu/62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扞格故也。又常以䤵針刺少商穴,出血而愈。後之業

醫者,須分人火、龍火之病,用藥無不取效矣。

《張三錫醫學準繩六要》

腫痹

咽以嚥物,喉以候氣,其體清虛,不容一毫濁物。《難經》 曰:「三焦之氣通於喉,喉嚨之聲則發矣。」然三焦屬相 火,火為病最速,故卒然喉中腫塞,古謂之喉痹是也。 亦有胃中痰火泛上,腫塞為患者。大抵暴起必是痰 火,取吐為急,惟針刺去毒血為妙。昧者不知,畏首畏 尾,多致悮事,是不明正理也。

《薛己醫案》

痹痛諸證

丹溪先生云:「咽痛屬血虛,用四物加竹瀝。陰虛火上 炎者,必用元參;氣虛,加人參、竹瀝。」又云:「咽喉腫痛,有 陰虛陽氣飛越,痰結在上者,脈必浮大,重取必澀,去 死為近。宜人參一味,濃煎,細細飲之。如作實證治之, 禍在反掌。」此發前人未發,救無窮之夭枉。余更以上 焦風熱、積熱,及膀胱陰虛等證,一二於後。

疼痛或寒熱者。邪在表也。宜發散。

腫痛。痰涎壅盛者,邪在上也。

痛而「脈數無力者,屬陰虛,宜滋陰降火。」

腫痛發熱便閉者。表裏俱實病也。宜解表攻裏。如證 緊急。更刺患處。或刺少商穴。

蕭山先生云:「喉痹不惡寒,及寸脈洪大滑實於關尺 者,皆屬下證,宜硝石、青黛等寒藥降之,或膽礬等酸 劑收之。」韓祗和先生云:「寸脈大於關尺者,宜消陽助 陰。」東垣先生云:「兩寸脈實,為陽盛陰虛,下之則愈。」故 余尊此法以治前證,如鼓應桴也。

陳藏器每治臟寒咽閉,吞吐不利。用附子去皮臍炮 製,以蜜塗炙,令蜜入內,噙之勿嚥,云「甚效。」

《龔信古今醫鑑》

梅核氣

梅核氣者,窒礙於咽喉之間,咯不出,嚥不下,如梅核 之狀是也。始因喜怒太過,積熱蘊釀,乃成痰涎鬱結, 致斯疾耳。宜加味四七湯、加味二陳湯。

痹腫乳蛾

熱結咽喉,腫遶於外,且痲且痒,腫而大者,名「纏喉風。」 喉閉而暴發暴死者,名「走馬喉痹。」

乳蛾乃熱氣上行,摶於喉之兩旁,近外腫作。以其形 似乳蛾,一為單,二為雙。又其乳蛾之差小者,名喉閉。

《王肯堂證治準繩》

夾喉疽

或問:喉之兩旁生疽何如?曰:此名夾疽,屬手少陰心 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火熱毒上攻而然。宜琥珀 犀角膏、犀角散、黃連消毒飲、活命飲加元參、桔梗、黃 連。內潰者,難治。虛火上升,痰壅飲食不進者死。

結喉癰

或問:「當結喉生癰何如?」曰:「是名喉癰,又名猛疽,以其 勢毒猛烈可畏也。屬任脈及手太陽、手少陰經,積熱 憂憤所致。急宜清熱攻毒,用琥珀犀角膏,及黃連消 毒飲、紫金丹、烏金散選用。壯實者,一粒金丹下之。若 過時不治,潰穿咽嗌者死。」

《趙獻可醫貫》

《腫痛論治》

喉與咽不同。喉者,肺脘呼吸之門戶,主出而不納;咽 者,胃脘水穀之道路,主納而不出。蓋喉咽司呼吸,主 升降,此一身之緊關櫜籥也。經曰:足少陰所生病者, 口渴舌乾,咽腫上氣,嗌乾及痛。《素問》云:「邪客於足少 陰之絡,令人咽痛,不可納食。」又曰:「足少陰之絡,循喉 嚨,通舌本。」凡喉痛者,皆少陰之病,但有寒熱虛實之 分。少陰之火,直如奔馬,逆衝於上,到此咽喉緊鎖處, 氣鬱結而不得舒,故或腫或痛也。其證必內熱口乾 面赤,痰涎湧上,其尺脈必數而無力,蓋緣腎水虧損, 相火無制而然,須用六味地黃、門冬五味大劑,作湯 服之。又有色慾過度,元陽虧損,無根之火遊行無制, 客於咽喉者,須八味腎氣丸大劑,煎成。冰冷與飲。使 引火歸原。庶幾可救。此論陰虛咽痛者如此。治法正。 氏所謂「上病療下」也。人之喉咽如曲突,曲突火炎, 若以水自上灌下,曲突立爆烈矣。惟竈牀下以盆水 映之,上炎即熄,此上病療下之一驗也。其間有乳蛾 纏喉,二名不同。腫於咽喉兩旁者,為雙蛾;腫於一邊 者為單蛾。治法用鵝翎蘸米酢攪喉中,去盡痰涎,復 以鵝翎探吐之,令著實一欬,欬出蛾中紫血即潰。或 紫金錠磨下即愈。不散者,以小刀刺出紫血即愈。古 方有刺少商穴法甚好,刀針刺血,急則用之,然亦有 不宜用者。《薛案》云:「一人年五十,咽喉腫痛,或針去血, 神思雖清,尺脈洪數而無倫次,按之微細如無,曰有 形而無痛,陽之類也,當峻補其陰,今反傷陰血必死, 已而果歿。」引此一案,為粗工輕用刀針之戒。纏喉風 者,腫透達於外,且痲且癢且痛,可用解毒雄黃丸。 古方有用巴豆油染紙作撚子,點火吹滅,以煙熏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