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7 (1700-1725).djvu/64

此页尚未校对

欬傷咽痛者,無法可治。

《看法》

初起紅色腫痛,語聲清朗,亦無表裏之證,相兼者輕。 已成腫痛,咽喉半閉半開,咯吐痰涎,飲食稍進者順。 咽喉腫閉,牙關緊急,言語不清,痰壅氣急,聲小者險。 咽喉驟閉,痰涎壅塞,口噤不開,探吐不出,聲喘者死。 時瘡之後,毒結咽間,腫痛腐爛,吐納不堪,聲啞者重。 久嗽痰火,虛陽上攻,欬傷咽痛,但見聲嘶而色紅者 死。

《治法》

「初起腫痛,寒熱交作,頭眩拘急者,邪在表也,宜發散。 初起腫痛發熱,脈有力而便祕者,邪在內也,宜下之。 腫痛寒熱,口乾作渴,脈洪大而有力者,宜發表攻裏。」 「咽喉腫痛,痰涎壅甚,面紅口乾,邪在上也,宜探吐之。 喉閉,痰涎壅塞,氣急口噤難開,先刺少商,後行吐法。 已成脹痛,咽喉壅塞,湯水不入,膿已成也,宜急針之。」 腫痛微紅,脈虛無力,午後痛者屬陰虛,宜滋陰降火。 腫痛色白,咯吐多涎,上午痛者屬陽虛,治宜補中健 脾。

喉癰

喉癰生於咽外,正中腫痛,妨礙飲食,紅腫發熱,必欲 潰膿,軟而脹痛者鍼之,內服補托之藥,玉紅膏搽貼 長肌完口。又有腐潰內通,湯水隨孔出者,曾治數人, 俱亦無妨。

《景岳全書》
臣張介賓著

《論證》

喉痹一證,在古方書雖有十八證之辨,而古人悉指 為相火。然此證雖多由火,而復有非火證者,不可不 詳察也。蓋火有真假,凡實火可清者,即真火證也;虛 火不宜清者,即水虧證也。且復有陰盛格陽者,即真 寒證也。故《內經》曰:「太陽在泉,寒淫所勝,民病嗌痛頷 腫。」其義即此,何後人之弗究也。

「喉痹所屬諸經,凡少陽陽明、厥陰、少陰,皆有此證,但 其中虛實各有不同。蓋少陽厥陰木火之臟,熱證固 多;陽明為水穀之海,而胃氣直透咽喉,故又惟陽明 之火為最盛。欲辨此者,但察其以情志鬱怒而起者, 多屬少陽、厥陰;以口腹肥甘,辛熱太過而起者,多屬 陽明。凡患此者,多宜以實火論治。至若少陰之候,則 非此之比。蓋少陰之脈,絡於橫骨,終於會厭,繫於舌 本。」凡陰火逆衝於上,多為喉痹。但少陰之火,有虛有 實,不得類從火斷。若果因實火,自有火證,火脈,亦易 知也。若因酒色過度,以致真陰虧損者,此腎中之虛 火證也,非壯水不可。又有火虛於下,而格陽於上,此 無根之火,即腎中之真寒證也,非溫補命門不可。凡 此諸經不同。而虛實大異。皆後人所罕知者。獨褚氏 遺書。有上病察下之說。誠見道之言也。

咽喉證,總謂之火,則名目雖多,似有不必盡辨者,然 亦有不可不辨者,如單乳蛾、雙乳蛾及纏喉風之有 不同也。蓋腫於咽之兩旁者為雙蛾,腫於一邊者為 單蛾,此其形必圓突如珠,乃癰癤之類,結於喉間,故 多致出毒,或宜刺出其血而愈者。若纏喉風則滿片 紅腫,多不成膿,亦不必出血,但使火降其腫自消,此 其所以有異。而治之當有法也。

龐氏曰:「伏氣之病,古方謂之腎傷寒,謂非時有暴寒 中人,毒氣伏於少陰經,始初不病,旬月乃發,脈微弱, 法當以傷寒治之,非喉痹之病也,次必下利。」愚按此 證亦所常有,是必以少陰少陽之火令,太陽之寒令, 太陰之濕令,而復兼風寒之邪者,皆有此證。故治此 者,不必治喉痹,但治外邪,其喉自愈。即如《新方》諸柴 胡飲及散陣諸方。皆可隨宜酌用。

《論治》

火證喉痹,悉宜以抽薪飲主之。火不甚者,宜徙薪飲 主之。凡肝膽之火盛者,宜以芍藥、梔子、草龍膽為主。 陽明胃火盛者,宜以生石膏為主。若大便祕結不通, 則宜加大黃、芒硝之屬,通其便而火自降。如火浮於 上,而熱結於頭面咽喉者,最宜清降,切不可用散風 升陽等劑。蓋此火由中,得升愈熾。《經》曰:「高者抑之」,正 此之謂,非火鬱宜發,及升陽散火之義,學者於此最 當體察,勿得誤認其面目也。至於外治火證腫痛之 法,宜以木𪔀子磨酢,用鵝翎蘸攪喉中,引去其痰,或 少和清水,免其太酸,時時呷漱喉中,不可嚥下,引吐 其痰為更善。漱後以代匙散吹之,仍內服煎藥,自無 不愈。若火壅於上,而食物之治,最宜「雪梨漿」、菉豆飲 之屬為妙。若南方少梨之處,或以好蘿蔔杵汁,和以 清泉,少加元明粉攪勻,徐徐飲之,既可消痰,亦可清 火。其單雙乳蛾,若毒未甚,膿未成者,治之自可消散。 若勢甚而危者,必須砭出其血,庶可速退,此因其急, 亦不得已而用之也。又古法用三稜鍼刺少商穴出 血,云治喉痹立愈。

陰虛喉痹,其證亦內熱口渴喉乾,或脣紅頰赤,痰涎 壅盛,然必尺脈無神,或六脈雖數,而浮軟無力,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