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7 (1700-1725).djvu/82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也。」

治喉痹豐隆、湧泉、關衝,甚者以小三稜鍼藏筆鋒中, 詐言點藥於喉痹上,乃刺出紫血頓下,立愈。

喉閉不通,少商、隱白,少衝、湧泉。

喉痹頷腫如升。水粒不下。少商出血。手大指背、頭節。 三稜鍼刺三鍼,出血。陽谷三分。

喉痹,刺少陰,少陰在手腕當小指掌後動脈是也,鍼 入三分,補之。

《內經》灸刺咽喉腫痛有二:其一取足少陰。經云:「腎足 少陰之脈所生病者,咽腫上氣,嗌乾痛。」又云:「嗌中腫, 不能內唾,時不能出唾者,刺然骨之前,出血立已。左 刺右,右刺左。」又云:「邪客足少陰之絡,令人嗌痛,不可 納食,無故善怒,氣上走賁上,刺足下中央之脈各三 痏,凡六刺,立已。左刺右,右刺左是也。」

其二,取手太陽。《經》云:「小腸手太陽之脈是動,則病嗌 痛頷腫,視虛實寒熱陷下取之也。」

《內經》灸刺咽嗌介介如梗狀有二:其一取陽陵泉。經 云:「膽病者善太息,口苦嘔宿汁,嗌中介介然,數唾,取 陽陵泉是也。」

其二取大陵。《經》云:「心欬之狀,喉中介介然如梗狀,取 心之俞是也。」

《醫學入門》曰:「火鬱則發之,砭刺出血,即汗之之義也, 血出多則愈。有鍼瘡者,薑汁調熟水,時時呷之。凡關 上血泡,最宜鍼,關下不見者,令病人含水一口,用蘆 管尖刺鼻孔出血,妙。」

《醫方考》曰:「急喉閉,於患人手大指外邊,指甲後一韭 葉許鍼之,男左女右,血出即效。如大段危急,兩手大 指俱鍼之,其效甚捷。蓋喉嚨者,肺之系,所鍼之處,乃 少商也,為肺之井穴,故出血則愈。」

喉中紅赤,用鍼從旁鍼之,出血即愈。所以必欲旁穿 者,避瘂門穴,犯之令人失音故耳。

導引

《古今醫統》曰:「治喉痹,就令患人將手大拇指第二節 屈踡,急令張口,勤勤堅咬,其氣通暢,血絲自散,腫亦 消矣。」

《保生祕要》曰:「喉風可於患處推清肺經,呵而吸之。」

醫案

《後漢書·華佗傳》曰:佗嘗行道,見有病咽塞者,因語之 曰:「向來道隅有賣餅人,蓱虀甚酸,可取三升飲之,病 自當去。」即如佗言,立吐一蛇,乃懸於車而候佗。時佗 小兒戲於門中,逆見,自相謂曰:「客車邊有物,必是逢 我翁也。」及客進,顧視壁北懸蛇以十數,乃知其奇。 儒《門事親》曰:「一婦人病咽喉腫塞,漿粥不下,數日腫 不退,藥既難下,針亦無功。」戴人以當歸、荊芥、甘草煎, 使熱漱之,以冷水拔其兩手。不及五、六日,痛減腫消, 飲食如故。咽喉之病甚急,不可妄用針藥。

《衛生寶鑑》曰:「梁氏膏粱之子,因洪飲大熱之氣所傷, 滋溢心火,刑於肺金。故以桑白皮、地骨皮苦微寒,降 肺中伏火而補氣,用以為君;黃芩、知母苦寒,治氣息 腥臭,清利肺氣,用以為臣;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五 味子之酸溫,以收肺氣。麥門冬甘苦寒,治涕唾稠黏, 口舌乾燥,用以為佐;桔梗體輕辛溫,治痰逆,利咽膈」, 為使也。戊辰春,鄉村病喉痹者甚眾,蓋前年終之氣, 及當年初之氣,二火之邪也。用甘桔湯加芩、連、半夏、 殭蠶、鼠黏子、葛根等劑發之,虛加參、芪、當歸之類。水 漿不入,先用解毒雄黃丸,酢化灌之,痰出更灌薑汁, 服前藥無不神驗。若用膽礬酸寒點過者,皆不治,蓋 邪鬱不出故也。

《奇效良方》曰:楊立之自廣府通判歸楚州,喉間生癰, 既腫潰而膿血流注,曉夕不止,寢食俱廢,醫者束手。 適楊吉老來赴郡守招立之,兩子走往邀之至,熟視 良久,曰:「不須看脈,已得之矣。然此疾甚異,須先啖生 薑片一斤,乃可投藥,否則無法也。」語畢即出,子有難 色曰:「喉中潰膿痛楚,豈宜食生薑?」立之曰:「吉老醫術」 通神,其言不妄。試取一片啗看,如不能進,則屏去無 害。遂食之,殊有甘香,稍加益至半斤許,痛處已寬。滿 一斤,始覺味辛辣,膿血頓盡,粥飲入口,了無滯礙。明 日招吉老,謝而問之,對曰:「君居南方,多食鷓鴣,此禽 好啖半夏,久而毒發,故以薑製之。」今病源已清,無服 他藥。子記《唐小說》載崔魏公病此,醫梁新診之曰:「中 食毒。」僕曰:「常好食竹雞。」梁曰:「竹雞多食半夏苗,蓋其 毒也。」命攪生薑汁折齒灌之,遂復活,甚與此相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