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7 (1700-1725).djvu/83

此页尚未校对

《醫學綱目》曰:孫押班治都知潘元從喉閉,孫以藥半 錢吹入喉中,少頃吐出膿血,立愈。潘詣孫謝曰:「大急 之患,非明公不能救。救人之急,非藥不能療。」贈金百 兩,願求方以濟非常《之急》,孫曰:「用猪牙皂角、白礬、黃 連各等分,置新瓦上,焙乾為末耳。」既授以方,不受所 贈。

《薛己醫按》曰:「通府李朝用咽喉腫痛,口舌生瘡,此上 焦風熱。先用荊防敗毒二劑,喉痛漸愈。又以元參升 麻湯,口舌遂愈。」

地官黃北盤喉痛,作渴飲冷。大便不通。此上下表裏 實熱。用「防風通聖散」治之頓愈。

一男子咽喉腫痛,予欲針之以泄其毒。彼畏針,止服 藥,然藥及熟,已不能下矣,始急針患處,出毒血,更飲 清咽消毒藥而愈。

地官胡誠甫咽喉燥痛,此腎經膀胱虛熱。用四物加 黃蘗、知母、元參,四劑少愈。更以「人參固本丸」,一劑,不 復發。

職方盧抑齋,咽喉腫痛,兩目矇眛,小便赤濇,此膀胱 濕熱,用四苓散加黃蘗、黃連、知母、茵陳、防己治之而 頓愈,又用六味地黃丸而痊。

儒者王文遠,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勞則愈甚。余謂脾 肺氣虛,膀胱有熱,以補中益氣加元參,酒炒黑黃蘗、 知母,稍愈。乃去黃蘗、知母,加山茱、山藥乃瘥。

一儒者,年踰五十,咽喉痛,服涼藥或過勞,痛愈甚。此 中氣虛熱,以「補中益氣」加炒黑芩、連,四劑而愈。乃去 芩、連,又數劑全愈。

一儒者腳發熱則咽喉作痛,內熱口乾,痰涎上湧。此 腎經虧損,火不歸經。用「補中益氣」加麥門、五味、加減 八味丸而全愈。

一老人咽喉痛,小便數而赤,日晡尤甚,此「膀胱陰虛, 當滋化源」,以「補中益氣」加酒炒黑黃蘗、知母二味,四 劑咽痛稍可。乃去二味,加以山茱、山藥、麥門、五味,頓 愈。

一男子咽喉腫,藥不能下,針患處出紫血,少愈。以《破 棺丹》含化,更用「清咽利膈散」而頓愈。

一男子素善飲,咽喉作痛,內熱作渴,小便不利,飲食 如常,此膀胱積熱,用四苓散加茵陳、大黃,四劑諸證 漸退,又用清心蓮子飲而安。

一星士勞而入房,喉痛漸閉,痰涎上湧,四肢乍熱,此 陰虛陽氣飛揚,用補中益氣湯加附子煎灌而愈。 憲副姜時川,癸卯冬就診於予,右寸浮數有力,口中 有瘡。余曰:「此胃火傳於肺也,當薄滋味,慎起居。」甲辰 秋復就診,尺脈洪數而無力。余曰:「此肺金不能生腎 水,宜靜養以滋化源。」彼云:「今喉間及耳內不時燥痛, 肢」體不時發熱。若無根之火。殞無疑矣。後謂劉古峽 云:立齋謂我之病可疑。至乙巳孟春,古峽謂余曰:「姜 公之病,已如尊料。」遂同余往視。喉果腫潰。脈愈洪大。 或用湯火之藥,反速其歿。

雲間吳上舍,年踰五十,咽喉腫痛,或針出血,神思雖 清,尺脈洪數而無倫次,按之微細如無。余曰:「有形而 無痛,陽之類也,當峻補其陰,今反傷陰血,必死。」已而 果歿。蓋此證乃腎氣虧損,無根之火炎上為患,惟加 減八味丸料煎服,使火歸源,庶幾可救。

府庠歸雲橋之內,產後患喉痛,服清熱等劑益甚。余 診之,屬膀胱經血虛也。蓋膀胱之脈,上行至頸而還, 用八珍湯、牡丹皮、柴胡、酒炒黑黃蘗,二劑而愈。 沈大方咽喉間偶有痰,遂左顧吐之,以未及合而頸 骨如摧,莫能轉視,至夜增劇,潛發盜汗,手足痲冷,臥 起必藉人扶持,稍動則痛連心腹,苦楚萬狀,不可勝 數,如是者三四日。延予視之曰:「此怒動肝火,膽得火 而筋攣縮。」以六味地黃丸料加山梔、柴胡,以清肝火、 生膽血。一劑未竟日,而談笑舉動一一如常矣。接見 賓從,俱以為前日之病者罔也。

一婦人喉間作痛,兩月後而潰,遍身筋骨作痛,余以 為楊梅瘡毒,先以萆薢湯數劑而平,更以四物加萆 薢、黃芪二十餘劑,諸證悉退。 一彌月小兒口內患之,後延遍身,年餘不愈。以萆薢 為末,乳汁調服,母以白湯調服,月餘而愈。

一男子先患喉痛,後發楊梅瘡,用輕粉等劑,愈而復 發,仍服前藥,後又大發,上齶潰爛,與鼻相通,臂腕數 顆,其狀如桃,大潰年餘不斂,虛證悉見。余以萆薢湯 為主,兼以健脾之劑,月餘而安。

按《齊東野語》:喉閉之疾,極速而烈。前輩傳帳帶散,惟 白礬一味,然或時不盡驗。辛丑歲,余侍親自福建還, 沿途多此證,至有闔家十餘口一夕併命者,道路蕭 然,行旅惴惴。及扺南浦,有老醫教以用鴨嘴膽礬研 細,以釅酢調灌,歸途恃以無恐,然亦未知其果神也。 及先子守臨汀日,鈐下一老兵,素愿謹,忽垂泣請告 曰:「老妻苦喉閉,絕水粒者三日,命垂殆矣。」偶《藥笈》有 少許,即授之,俾如法用。次日,喜拜庭下云:「藥甫下咽, 即大吐去膠痰,凡數升即瘥。」其後凡治數人,莫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