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9 (1700-1725).djvu/73

此页尚未校对

五臟有邪,留在肢節。《經》云:「肺心有邪,其氣留於兩肘; 肝有邪,其氣留於兩股;脾有邪,其氣留於兩髀;腎有 邪,其氣留於兩膝」是也。

腳氣

腳氣壅腫,便溺阻隔,心下痞滿,飲食不消,宜微利之。 腳氣多屬肺氣實,經云:「肺病者汗出,尻、陰、股、膝、髀腨 胻足皆病。」故戴人治腳氣,用涌法者,良由此也。又《千 金方》多汗之者,亦瀉肺之法也。

「風有一百二十四種,氣有八十種,唯腳氣、頭風、上氣, 當須藥不絕,餘則隨其發動,臨時消息。」但有風氣之 人,春末夏初及秋暮,得通泄,則不困劇。所謂通泄者, 如麻黃、牽牛、㮋李仁之類,不必苦寒利藥也。 按:《東垣論》南方腳氣,外感清濕,作寒治;北方腳氣,內 傷酒醴,作濕熱治。此實發前人之末發者。以余論之, 不必以「南北分寒熱,凡外感寒濕者,皆為寒濕,不必 南方為然。凡內傷酒醴者,皆屬濕熱,不必北方為然, 但隨脈證及詢其病之由來而施治可也。」

《外臺》《總錄》所錄,皆謂南方卑濕,霧露所聚之地,其民 腠理疎,陽氣不能外固,因而履之,則清濕襲虛,病起 於下。此因血虛氣弱,受清濕之邪,氣與血併行於膚 腠,邪氣盛,正氣少,故血氣濇,濇則痹,虛則弱,故令痹 弱也。後人名曰腳氣。《鍼經》云:「有道以來,有道以去」,治 之多以灸焫為佳,以導引濕氣外出,及飲醪醴以通 經散邪。所制之方,寒藥少,熱藥多,多用麻黃、川烏、薑、 附之屬。《內經》云:「濕淫於外,以苦發之。」麻黃苦溫發之 者也。川烏辛熱走而不能守通行經絡;薑附辛甘大 熱,助陽退陰,亦能散清濕之邪。又察足之三陰三陽, 是何經絡所起,以引用藥為主治。復察六氣中何氣 當之,治以佐使之藥。孫真人云:「醫者意也。隨時增損, 初無定方。」真知言哉。

臂痛

按:東垣云:「臂痛有六道經絡,以行本經藥行其氣血 者」,蓋以兩手伸直其臂,貼身垂下,大指居前,小指居 後而定之,則其臂臑之前廉痛者,屬陽明經,以升麻、 白芷、乾葛行之。後廉痛者,屬太陽經,以藁本、羌活行 之。外廉痛者,屬少陽,以柴胡行之。內廉痛者,屬厥陰, 以柴胡、青皮行之;內前廉痛者,屬太陰,以升麻、白芷、 蔥白行之。內後廉痛者,屬少陰,以細莘、獨活行之。并 用鍼灸法,視其何經而取之也。

《李梴醫學入門》

《腳氣總論》

腳曰:氣者,風寒暑濕四氣,蒸於足循經入臟之深,而 發則以漸,非若四氣中人,雖淺而驟也。外證全類傷 寒,且有六經傳變,一如太陽頭疼身熱云云,直至厥 陰煩滿囊縮。又有合併二病,但初起腳膝軟弱,頑痹 轉筋,赤腫為異耳。如太陽證見外踝循京骨至小指 外側皆痛者,隨四氣偏勝,發散麻黃湯加防風、羌活、 細莘、葛根、白朮、茯苓、防己,或敗毒散合檳蘇散。陽明 證見,髀膝外廉,下入中指內痛者,隨四氣偏勝微利, 大柴胡湯加羌活、細莘杏仁,或升麻葛根湯合檳蘇 散。少陽證見,諸足指節痛者,宜和解,小柴胡湯去參, 加防風、葛根、細莘、白朮、茯苓、麥門冬、乾薑、小草。三陽 合病,拘攣便閉者,合前三方加減而服,名「左經湯」,或 專入足太陰經。證見腳膝內廉,足大指端內側痛,或 浮腫者,古桂附湯加防已、白朮、茯苓。《少陰經》證見足 小指下連足心膕外廉,股內痛沖胸不食,面黑溺澀, 小腹不仁者,難治,八味丸救之。《厥陰經》證見足大指 連內廉,臍腹脹痛,腳攣乾嘔者,養真丹。如足三陰攣 痹緩弱,上攻胸脅肩背,下注腳膝,足心熱者,換腳丸。 要之,風多入肝,病筋走注,脈浮無汗,小續命湯加獨 活。風毒腫痛,排風湯、檳榔散。筋急掣痛,乳香定痛散。 濕多入脾,病肉重著,行起忽倒或腫,除濕湯。痰多者, 用此湯吞青州白丸子。暑多入心,病氣喘悶煩躁,所 患必熱,敗毒散加大黃。寒多入腎,病骨攣急掣痛,所 患必「冷,五積散、越婢加木瓜,通用千金續命湯、流氣 飲子、烏藥順氣散;煩躁者,單竹瀝飲;大便閉者,三和 散、脾約丸。毒氣沖心作痛者,蘇子降氣湯下,養正丹, 或吳茱萸煎湯,入薑汁速救之,不然死在旦夕。」尋常 春夏檳蘇散加川楝子;熱腫赤者,敗毒散加木瓜、蒼 朮,秋冬五積散加木瓜、檳榔、牛膝、吳萸。最忌補湯淋 洗,草藥攤盦。其證有因於氣,因於飲食及丹石者,不 可不知。

分乾濕證

腳氣,《內經》名厥,兩漢名緩風。初病不覺,因他病始發, 或奄然大悶,其證寒熱全類傷寒,但初起則卒然腳 痛,發則旬月又作為異。濕者,筋脈弛長而軟,或浮腫, 或生臁瘡之類,謂之濕腳氣,宜利濕疏風。 乾即熱也。乾者,筋脈踡縮攣痛,枯細不腫,謂之乾腳 氣,宜潤血清燥。

辨內外因

內因好食乳酪醇酒,濕熱下流肝腎,加之房勞,故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