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0 (1700-1725).djvu/21

此页尚未校对

腰以下,粗細通為一律,痛不可忍,臥欲轉側,用兩人 挾持方可動,或者用以鍼刀決之。予用甘𪔀散服之, 至五更初,細嚼米飲下,至辰巳時,下膿如水晶者數 升,即時痛止腫退,一月尚拄拐而行。予再以赤烏散 塗貼其膝方愈。後十年過毘陵,率其子致謝云:「向腳 疾至今不發,腎臟風併已失去,今健步不苦矣。」 紹興府戒珠寺一僧,病數年,足不能行,服《立效丹》而 愈。亨老亦傳此方。

一人體充肥,腳氣始發,頭面渾身肢節微腫,皆赤色, 足脛赤腫,痛不可忍,不敢扶策,手近皮膚,其痛轉甚, 坐而復臥,臥而復起,晝夜苦楚,難以名狀。乃北方高 寒,故多飲酒,積久傷脾,不能運化,飲食下流之所致。 投以「當歸拈痛湯」一兩二錢,其痛減半。再服腫痛悉 除,止有右手指微赤腫,以三稜鍼刺手爪甲端,多出 黑血,赤腫全去,不數日,因食濕麪,肢體覺痛,又以枳 實半錢,大黃酒煨三錢,羌活一錢半,當歸身一錢,水 煎溫服,利下兩行,痛即止矣。

丁酉歲在臨安,是時劇暑,見吳寬夫用火踏上寘,一 布囊烘足,叩其所以,答云:「某舊有腳氣之疾,近得一 方,用川椒二三斤,實於疎布囊中,寘火踏上,趺足踏 椒囊。」蓋椒氣性熱,能辟去寒濕氣,言甚有理,用之月 餘,亦漸有效。庚子歲在淳安,寬夫經過,因問其疾,云 「愈之已久,乃椒囊之力也。不特某用之效,傳之數親」 知,皆無恙矣,真奇方也。壬寅再來臨安,適於賓次中 邂逅都司王成之,見其用火踏亦有一布囊,問之,豈 非椒乎?云又添破開檳榔并熟艾各三分之一,且云: 「果是奇妙。」大扺足膝之病居下屬陰,又加寒濕,陰益 甚矣。血氣為冷凝結,非至熱不可除,今用川椒性熱, 復加以火蒸之,自然寒濕俱去,信乎處方之妙也。 《醫方考》曰:「唐柳子厚《救死方》云:『元和十二年二月,得 乾腳氣,夜成痞絕,左脅有塊,大如石,且死。因大寒不 知人,家人號哭。滎陽鄭洵美傳杉木湯,服半食頃,大 下三次,氣通塊散,病蓋死矣。會有救者,因得不死。恐 他人不幸,有類予病,故以方傳焉』。」

顧安中,廣德人,久患腳氣,筋急腿腫,行履不得,因至 湖州附船,船中先有一袋物,為腿疼痛,遂作腿閣之 袋上,微覺不痛,及筋寬而不急,乃問舟人袋中何物, 應曰:「宣瓜。」自此腳氣頓愈。噫!藥氣相感,且能愈疾,則 用藥當病者,從可知矣。

《外科正宗》曰:「一男子年近五旬,右足小指初生如粟 米,漸成白泡,三日始痛。請治。頭已腐爛,一指紫腫,此 脫疽也。隨用艾火明灸十三壯,始大痛乃止。又用鍼 刺灸頂,以蟾酥餅貼灸上,膏蓋本指腫上,用鈹鍼擊 刺七八處,發泄毒血,用蟾酥錠磨濃塗之。腫外以真 君妙貼散,敷護良肉,庶不外侵。其時患者脈數,身發」 寒熱,惡心體倦,先用「人參敗毒散解其表證,次用黃 連內疏湯」通其大便,而惡心煩熱亦止。又以托裏消 毒散加金銀花、牛膝數服,早以八味丸,晚用蠟礬丸, 相兼服之。喜其火疏,毒氣隨散,又用鍼刺並泄其毒, 故不變作解毒為膿,其腫方散。後用十全大補湯加 山萸、五味、麥冬等藥,調理月餘而愈。此疽若不鍼灸 發泄毒氣,專假藥力敷圍,再加峻藥攻利,必致傷其 元氣,能保毒不侵犯得安之理。

一客商右足次指生一紫泡,痒痛異常,次日指甲俱 紫肉黑,視之,乃肝腎二經之毒。彼曰:「何別也?」予曰:「甲 乃肝之餘氣,甲紫則肝受毒也,骨乃腎之餘氣,腎傷 則骨黑,此理甚明。」彼曰:「何以致之?」予曰:「凡人勞疲筋 力,傷於肝悮,服熱藥,傷於腎旁者。」曰:「情實有此。」因彼 久居客旅,交結私妓,情懷最密,極力承奉,但夜並服 「興陽細丸」,期許常至,立交戲謔,有此二年矣。前言正 中其病,此勞力熱藥,傷腎傷筋之實也。其病尤險,欲 辭不治,彼哀告客途,欲得生返,再三求治,予又斟酌, 先取妓者頂髮十餘根,撚線纏紮患指盡處,隨將艾 炷安於所紮上面紫色處,排勻三處,每灸七壯,各放 蟾酥餅膏蓋。次後脹痛相忍,不令解此,紮髮過夜,一 指皆黑,相量筋骨皮肉俱死,仍用利刀順節取脫。患 指乃冰冷惡物,預煎甘草湯浸洗良久,候瘀血稍盡, 以止血散摻之。次日灸上,紫色不退,恐其上延,又以 神燈照法照之,候血散皮縐,旋合蟾酥丸料,多加海 羊,研爛敷之,早晚二次,腫不復作,紫色變紅,紅色潰 膿,外用生肌止痛、活血收斂之藥,又熬參朮地黃膏, 朝服接補真元,午服健脾藥以回胃氣,晚用金液丹 以解藥毒,如此調理,三月而愈。後人問之:用妓者頂 髮紮之,何也?予曰:「彼之頂髮,乃心契之物也。以髮靠 肉,雖疼而不疼,彼又如在目前,此釋情之意也。」 一婦人中年肥胖,生渴三載,右手食指痲痒,月餘後 節間生一「小泡,隨後本指漸腫,疼脹不堪。視之,原泡 處已生黑斑,半指已變紫黑,此亢陽之極,乃成脫疽。」 診之,脈洪大數而有力。此與肥人相反,如再黑色,上 延壞人,迅速詢問,此婦先居富室無嗣,每縱膏粱,架 烘爐炭,又兼多服種子熱藥,中年喪夫,家業盡被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