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0 (1700-1725).djvu/32

此页尚未校对

水一百五十丸,令三次咽之,次以通經散三錢,空腹 淡酒調下。五更下臟腑壅積之物數行,痛腫皆去,不 三日平復如故。《內經》曰:「木鬱則達之。」謂吐之令條達 也。肝積本當吐,然觀其病之上下,以順為貴,仲景所 謂上宜吐,下宜瀉也。

七疝病形

寒疝,久而無子,其狀囊冷,結硬如石,陰莖不舉,或控 睪丸而痛,得於坐臥濕地,或寒月涉水,或置雨雪,或 坐臥磚石,或風冷處,使內過勞,宜以溫劑下之。 水疝,其狀腎囊腫痛,陰汗時出,或囊腫而狀如水晶, 或囊痒而燥出黃水,或少腹中按之作水聲。得於飲 水,醉後使內過勞,汗出,而遇風寒濕之氣聚於囊中, 故水多令人為卒疝。宜以逐水之劑下之。有漏針去 水者。人多不得其法。

筋疝,其狀陰莖腫脹,或潰或膿,或痛而裏急筋縮,或 莖中痛,痛極則痒,或挺縱不收,或白物如精,隨溲而 下。得於房室勞傷,及邪術所使,宜以降心之劑下之。 血疝,其狀如黃瓜,在大腹兩旁,橫骨兩端約中,俗云 「便癰。」得於重感,春夏大燠,勞動使內,氣血流溢,滲入 脬囊,留而不去,結成癰腫,膿少血多,宜以和血之劑 下之。

氣疝,其狀上連腎區,下及陰囊,或因號哭忿怒,則氣 鬱之而脹,怒哭號罷,則氣散者是也。有一治法,以鍼 出氣而愈者。然鍼有得失,宜以散氣之藥下之。或小 兒亦有此疾,俗曰「偏氣。」得於父已年老,或年少多病, 陰痿精怯,強力入房,因而有子,胎中病也。此疝不治, 惟築賓一穴言之。

狐疝,其狀如瓦,臥則入小腹,行立則出小腹,入囊中, 狐則晝出穴而溺,夜則入穴而不溺。此疝出入上下 往來,正與狐相類也。亦與氣疝大同小異,今人帶《鉤 鈐》是也。宜以逐氣流經之藥下之。

㿗疝,其狀陰囊腫縋,如升如斗,不痒不痛者是也。得 之地氣卑濕所生,故江淮之間,湫塘之處,多感此疾, 宜以去濕之藥下之。女子陰戶突出,雖亦此類,乃熱 則不禁固也。不可便謂虛寒,而澀之、燥之、補之,本名 曰瘕,宜以苦下之,以苦堅之。王冰云:陽氣下墜,陰氣 上爭,上爭則寒多,下墜則筋緩,故睪垂縱緩,因作㿗 疝也。已上七疝下去其病之後。可調則調。可補則補。 各量病勢。勿拘俗法。《經》所謂陰盛而腹脹不通者。㿗 癃疝也。故不可不下。

便癰

夫便癰者,乃男子之疝也。俗呼為便癰,言於不便處 害一癰,故名便癰。便癰者,謬名也,《難》《素》所不載。然足 厥陰肝之經絡,是氣血行流之道路,衝、任、督脈,亦屬 肝經之旁絡。《難經》曰:「男子有七疝」是也。便癰者,血疝 也。治之以導水丸、桃仁承氣湯,或抵當湯投之,同瘀 血不散而治。大作劑料峻瀉一、二十行,次以玉燭散 「和氣血通經絡之類。」則是世只知多用大黃、牡蠣而 已。間有不愈者。是不知和血通經之道也。

下疳

夫下疳久不愈者,俗呼曰「臊疳」是也。先以導水、《禹功》 先瀉肝經,外以木香散摻之,日上三兩度,然後服淡 粥,一二日則止。

《李杲十書》

隱曲不利

經曰:「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釋之 者謂:男子則脾受之,而味不化,故少精;女子則心受 之,而血不流,故不月。分心脾為男女各受立說。竊獨 謂不然。夫二陽,陽明也,胃與大腸之脈也。腸胃有病, 心脾受之。發心脾,猶言延及於心脾也。雖然,脾胃為 合,胃病而及脾,理固宜矣。大腸與心,本非合也,今大 「腸而及心,何哉?蓋胃為受納之府,大腸為傳化之府。 食入於胃,濁氣歸心;飲入於胃,輸精於脾」者,以胃之 能納,大腸之能化也。腸胃既病,則不能受,不能化,心 脾何所資乎?心脾既無所資,則無所運化而生精血 矣。故腸胃有病,心脾受之,則男為少精,女為不月矣。 心脾當總言男女,不當分說。至隱曲不月,方可分說 耳。若如釋者之言,則男之精獨資於脾,而不資於心, 女之血獨資於心,而不資於脾,有是理耶?蓋男女之 精血,皆由五臟之相養而後成,可謂之男精資於脾, 女血資於心乎?《經》本曰:男女皆有心脾之病,但在男 子則隱曲不利,在女子則月事不來耳。

《論疝》

前陰分大寒大熱,囊垂縮。《陰陽別論》云:「三陽為病,發 寒熱,下為壅腫,及為痿厥腨㾓,其傳為索澤,又傳為 㿗疝。」夫熱在外,寒在內,則囊垂,此九夏之氣也。寒在 外,熱在內,則卵縮,此三冬之氣也。足太陽膀胱之脈 逆上迎手太陽小腸之脈下行,至足厥陰肝之脈不 得伸,其任脈並厥陰之脈逆,則如巨川之水,致陽氣 下墜。是風寒濕熱下出囊中,致兩睪腫大,謂之曰疝, 大甚則為㿗。足厥陰之脈,與太陽膀胱寒水之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