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0 (1700-1725).djvu/35

此页尚未校对

半,黃連薑汁炒、山梔炒各六錢,川芎一兩、吳茱萸炒、 青皮去穰各五錢。

疝證專主肝經者多。如運氣,或在泉,寒勝木氣攣縮,禁於此經;或司天,燥勝木氣抑鬱於此經;或忿怒悲哀,憂抑頓挫,結於此經;或藥淋外固,閉尾縮精,壅於此經,其病差別如此。且夫遺溺閉癃,陰痿脬痹,精滑白淫,皆男子之疝也,不可妄歸之。腎冷血涸,不月月罷,腰膝上熱,足躄嗌乾,癃閉,少腹有塊,或定或移,前「陰突出,後陰痔核,皆女子之疝也。」但女子不謂之疝,而謂之瘕,若年少而得之,不計男子婦人皆無子,故隱蔽委曲之事,了不干脬腎小腸之事,乃足厥陰之證也。竊謂前證,若因肝經濕熱,當用炒山梔、茯苓、黃蘗、澤瀉、川芎、當歸、吳茱萸、黃連、山樝。若肝腎二經濕熱,當用六味地黃丸料加柴胡、山梔;若肝脾二經陰虛濕熱,宜補中益氣加炒山梔、炒黑黃連、吳茱萸。蓋疝名有七。形證所因不同,治法亦異。

《方賢奇效良方》

囊縮

此厥陰經證,其筋脈循陰器,絡舌本。厥陰經受病,其 筋脈動急,故舌捲囊縮者難治。治用當歸四逆湯、吳 茱萸生薑湯治之。

《疝論》

巢氏《病源論》:「疝者,痛也,其名曰厥、曰癥、曰寒、曰盤、曰 氣、曰附、曰狼,此七者,疝之名也。其厥逆心痛,足寒嘔 吐,飲食不下,曰厥疝。腹中氣乍滿,心下盡痛,氣積如 臂,曰癥疝。因寒飲食,即脅下腹中盡痛,曰寒疝。腹中 乍滿乍減而痛,曰氣疝。腹中痛在臍旁,曰盤疝。腹中 臍下有積聚,曰附疝。小腹與陰相引而痛,大便難,曰 『狼疝』」,其證發則可驗。又有石疝、血疝、陰疝、妬疝、氣疝, 此五者,有名而無形也。外有心疝、寒疝、饑疝、疝癖、數 者,其名不同,病則大同小異,世俗呼為小腸氣、膀胱 氣、奔豚氣、蟠腸氣、橫弦弦,偏墜,木腎,腎餘,陰腫,與 疝病其名有別也。至於張子和論七疝,曰:寒疝、水疝、 筋疝、血疝、狐疝、氣疝、㿗疝之名,又與諸論不同。且如 㿗疝者,外腎堅腫也;痛者為陰腫;不痛者為木腎;一 邊墜下者為偏墜疝。諸論立名,雖多且異。《靈樞經》云: 「邪在小腸,連睪系,屬腎,貫肝絡肺,系心,氣盛,厥氣上 衝也。」《內經》又云:「任脈為病,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 瘕聚。衝脈逆,為氣裏急。」然則任脈雖稱病,有七疝之 名,而無七疝之狀。而任脈者,是疝病之本源,各經是 病疝之支流也。又云:「厥陰脈滑為狐疝,少陽脈滑為 肝風疝,太陰脈滑為脾風疝,少陰脈滑為心風疝,太 陽脈滑為腎風疝,陽明脈滑為肺風疝。」此風非外入 之風,乃肝木陽臟氣動之風也。此六疝者,應乎六經, 在於五臟。何謂疝病?皆屬肝?病生於陰,起於下。陰者, 內之太陰脾,厥陰肝,少陰腎,皆足之陰經也。下者,地 下寒氣也,足常履地。蓋天地之風寒,皆入於地,人之 風濕,皆從足起。或因經虛,聚於脬囊小腹,兩陰相併, 二氣相搏,則為疼痛矣。或冷飲過情,水流歸腎;或坐 臥處濕寒搏留陰,以寒攻陰,則為疝痛。《經》曰:「痛者通 也。」疝氣作痛,宜通不宜塞,宜溫不宜涼。通謂瀉其實, 不瀉其虛;塞謂補其虛,不補其實。實者邪氣也,虛者 正氣也。若正氣虛極,則先溫而後瀉;若邪氣盛極,則 先瀉而後補。溫者必兼於氣,瀉者必兼於寒。寒則入 於經而導其邪,溫則疏其氣,養其正也。大凡內外之 氣,交人於腎者為腎氣;入於膀胱者為膀胱氣;入於 小腸者為小腸氣。腎與膀胱為臟腑,其氣相通,連為 外腎,系於睪丸,此三經乃相連而病者也。其脈當以 弦緊,弦則為寒,緊則為痛,從寒則痛,從濕則腫,始得 不愈,邪氣留滯,結成積聚,而為疼痛,或脅左右如杯, 或臍上下如臂,或腹大如蠱,令人羸瘦少氣,洒淅寒 熱,嗜臥,飲食不為肌膚,腹滿嘔吐,醫者當臨期審察。 若因七情而得者,當調其氣,安五臟。外邪相干者,散 濕祛寒為先,去邪之實,補肝之虛,無不愈矣。

《戴思恭證治要訣》

囊縮

舌捲囊縮,不特陰中之陰有之,陽明之熱陷入厥陰 亦有之。蓋「陽明主宗筋,宗筋為熱風所吹,故弗榮而 急引舌與卵,是以舌捲囊縮。」當瀉陽以救陰,宜大承 氣湯。

厥陰舌捲囊縮。宜急下。如此等證。當速用利下之劑。 苟或當下而不下。則熱毒轉深。遂致失下,不可救療。 豈可一以下藥宜遲為說。

小腸氣

氣因寒聚為疝,血因寒聚為瘕,即是疝氣,今謂之「橫 弦。」弦。繞臍走注。小腹㽲痛。宜「蟠葱散」吞下。「茱萸內 消丸。」或鹽酒調異功散。

不問何證,皆可用生料五苓散,加炒茴香半錢或一 錢。服藥未效,大痛攻刺不已,陰縮,手足厥冷,宜香附 子,仍炒鹽,乘熱用絹裹熨臍下。若大小腑不甚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