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0 (1700-1725).djvu/88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二百二十六卷目錄

 醫部彙考二百六

  前陰門七

  醫案

藝術典第二百二十六卷

醫部彙考二百六

前陰門七

醫案

《史記·倉公傳》曰:安陵阪里,公乘項處病。臣意診脈,曰: 「牡疝。牡疝在鬲下,上連肺,病得之內。」臣意謂之:「慎毋 為勞力事,為勞力事則必嘔血死。」處後蹴踘要蹶,寒 汗出多,即嘔血。臣意復診之,曰:「當旦日日夕死,即死。 病得之內。」所以知項處病者,切其脈,得番陽。番陽入 虛裡,處旦日死。一番一絡者,牡疝也。臣意曰:「他所診, 期決生死,及所治已病眾多,久頗忘之,不能盡識,不 敢以對。」

齊北宮司空命婦出於病,眾醫皆以為風入中,病主 在肺,刺其足少陽脈。臣意診其脈,曰:「病氣疝,客於膀 胱,難於前後溲,而溺赤。病見寒氣則遺溺,使人腹腫。」 出於病得之欲溺不得,因以接內。所以知出於病者, 切其脈大而實,其來難,是蹶陰之動也。脈來難者,疝 氣之客於膀胱也。腹之所以腫者,言蹶陰之絡結小 「腹也。蹶陰有過,則脈結動,動則腹腫。」臣意即灸其足 蹶陰之脈,左右各一所,即不遺溺而溲清,小腹痛止。 即更為火齊湯以飲之,三日而疝氣散即愈。

《游宦紀聞》曰:「辛稼軒初自北方還朝,官建康,忽得㿗 疝之疾,重墜大如杯。有道人教以取葉珠。」即薏苡仁也用 東方壁土炒黃色,然後水煮爛,入砂盆內研成膏,每 用無灰酒調下二錢即消。沙隨先生晚年亦得此疾, 辛親授此方,服之亦消。然城郭人患不能得葉珠,只 於生藥鋪買薏苡仁亦佳。按《本草》:薏苡仁上等上上 之藥為君,主養命,多服不傷,欲輕身養命,不老延年 者。《本上經》:味甘,微寒,無毒。主拘攣不可屈伸,除風濕 痹,下氣,除筋骨寒邪氣不仁,利腸胃,消水腫,令人能 食。久服輕身益氣。其根下三蟲。生真定平澤及田野。 八月採實,採根無時,今在在有之,真良藥也。蜀中巴、 蓬間甚多,士大夫以此相饋遺,雜之飲食間也。饒之 城中有宗子善平,病腎虛腰痛。沙隨先生以其尊人 所傳《宋誼叔方》,用杜仲酒浸透炙乾,搗羅為末,無灰 酒調下。趙如方製之,三服而愈。

《儒門事親》曰:「律科王敏之病寒疝,臍下結聚如黃瓜, 每發遶腰急痛不能忍。戴人以舟車丸、豬腎散四、五 行,覺藥繞病三、五次而下,其瀉皆水也。豬腎、甘遂皆 苦寒,經言以寒治寒,萬舉萬全。但下後忌飲冷水及 寒物,宜食乾物,以寒疝本是水故也。即日病減八分, 食進一倍。又數日,以舟車丸百餘粒,通經散四、五錢」 服之利下。候三四日。又服舟車丸七八十粒。豬腎散 三錢。乃健步如常矣。

一僧病疝發作,冷氣上貫齒,下貫腎,緊若繩挽,兩睪 時腫而冷。戴人診兩手脈細而弱,斷之曰:「秋脈也。」此 因金氣在上,下伐肝木,木畏金,抑而不伸,故病如是。 肝氣礡不能下榮於睪丸,故其寒實非寒也。木受 金制,傳之胃土,胃為陽明,故上貫齒病,非齒之病。肝 木者,心火之母也,毋既不伸,子亦屈伏,故下冷而水 化乘之。《經》曰:「木鬱則達之,土鬱則洩之。」令涌洩四次, 果覺氣和畢丸癢而暖。戴人曰:「氣已入睪中矣。」以茴 香、莪朮之藥,使常服之,首尾一月而愈。

霍秀才之子,年十二歲,睪丸一旁腫墜。戴人見之曰: 「此因驚恐得之。驚之為病,上行則為嘔血,下則腎傷 而為水腫。」以「琥珀通經散」,一瀉而消散。

汝南司候李審言,因勞役王事,飲水坐濕地,乃濕氣 下行,流入脬,囊大腫,痛不可忍。以金鈴、川楝子等藥 不效,求治於戴人。曰:「可服洩水丸。」審言惑之。又數日, 痛不可堪,竟從。戴人先以舟車丸、濬川散,下青綠沫 十餘行,痛止;次服茴香丸、五苓散以調之,三日而腫 退,至老更不復作。夫疝者,乃肝經也;下青沫者,肝之 色也。

《東垣十書》曰:「一富者,前陰間嘗聞臊臭,又因連日飲 酒,腹中不和,求予治之。予應之曰:『夫前陰者,足厥陰 之脈,絡陰器,出其挺孔。凡臭者,心之所主,散入五方 為五臭,入肝為臊,此其一也。當於肝經中瀉行間,是 治其本;後於心經中瀉少衝,乃治其標。如惡針,當用 藥除之。酒者,氣味俱陽,能生裡之濕熱,是風濕合於』」 下焦為邪。故《經》云:「下焦如瀆。」又云。「在下者引而竭之。」 酒是濕熱之水。亦宜決前陰而去之。

《證治準繩》曰:「鮑兄二十餘歲,玉莖挺長,腫而痿,皮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