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1 (1700-1725).djvu/10

此页尚未校对

治之不能,即奏功也。陽生後日長一線,陽漸長,陰漸 消矣,宜用灸法治之,無不效者。病人亦要戒氣少勞 為上策。擇晴明和暖吉日,在不通風淨煖室中坐臥, 取頂上旋毛中百會穴,以醬一匕搽上,艾灸三壯,隨 服升元大補湯,其肛漸收矣。蓋百會為一身之樞紐, 大能升提下陷之氣,故能奏功。若冬至前不可灸,灸 之何益?次日再灸尾骶骨,又灸臍中,隨年壯。此法余 用之甚效,諸痔漏亦治之。

《丹溪心法》曰:「凡痔瘡,先取頭垢揑成餅子,安痔頭上, 其上又安大蒜一片,以艾灸之。」

又,痔痛,以附子末,津唾和作餅子,如錢大,安漏上,以 艾灸令微熱,乾則易以新餅再灸,明日又灸,直至肉 平為效。

《醫學綱目》曰:「脫肛,取大腸俞、百會長強肩,并合谷、氣 衝。」

針灸痔獨取足太陽。《經》云:「足太陽之脈所生病者,痔 瘧,視盛虛熱寒陷下取之。」蓋後世取承山穴者是也。 其二論督脈,而不見其取法。《經》云:「督脈生病癃痔。」蓋 後世取長強穴是也。

痔漏下血,裡急後重,或痒或疼:二白在掌後橫紋上 四寸,手厥陰脈,兩穴相並,一穴在兩筋中,一穴在大 筋外。針入三分,瀉兩吸。

又法:取長強一寸,大痛方到穴,瀉三吸,如灸可七壯, 雖久不愈者亦效。

又法:取承山二寸半,補一呼,如灸可七壯。

《古今醫統》曰:「命門一穴,脊在中,與臍相對,灸七壯,治 五種痔病。」

又法:「長強」一穴,在尾骶上,隨年壯灸之,治五痔便血 最效。

又法:「治痔疾,大如黃瓜,貫於腸頭,發則僵仆,以荊芥 湯洗之,次以艾灸其上三五壯。若覺一道熱氣入腸 中,大瀉鮮紅血穢,一時許痛,後其疾乃愈。」

又法「治痔初起,痛痒不止,以舊布鞋底烘熱,頻頻熨 之,痛痒處冷則再烘熨,其痛痒立止。」

「脫肛,灸長強穴三壯愈,臍中隨年壯」「百會」一穴,在頂 中,灸三壯,治小兒脫肛。

導引

《古今醫統》曰:「痔漏乃氣血下墜,衝突為痔,既不能坐, 又不能行立,惟導引之法可愈矣。其法高枕偃臥,息 心調氣,氣定其腫自收。」

又法:兩手抱足頭不動,足向口受氣,眾節氣散,來去 三七,欲得捉,左右側身,各急挽腰不動,去四肢腰上 下氣血凝滯,髓內冷,血冷筋急,痔漏腫痛。

又法:「兩足相蹈向陰踹急蹙,將兩手捧膝頭兩向,急 勢捧之二七,竟身側兩向,取勢二七,前後努腰七。」去 心勞痔病。

又法「踞坐合兩膝張兩足。不息兩通。治五痔。」

又法「一足蹈地,一足屈膝,兩手抱犢鼻下,急挽向身 極勢,左右換易四七」,去痔、五勞、三里氣不下。

《保生祕要》曰:「痔瘡導引法,於尾閭骶骨間長強穴上, 掐六十四度,擦亦如數,兼用吸提呵法,自爾安樂 運功:坐定息均,注念存瘡,吸提呬濁九口,再凝艮背 法運尾閭,運瘡百遍,復升腰俞,運二七數,逐日行功, 不間,自去患根。」

痔漏導引法依患處念推而散之,復兩手抱兩膝,吹 而吸之。

又法吹而散之各六遍,旋轉其皮膚患處,想火燒之。 次升湧泉水入《肺經》,推而散之。

艮背法:靜坐片時,將萬慮掃除,凝神定志,於本穴之 中,背之腔子裡,平心元虛處。初從口念《太乙救苦》,而 漸歸於心,歸於背,存無守有,念茲在茲,有復冥於無 神自虛而靈矣。

醫案

《瘡瘍全書》曰:「一人患痔,每日食海螺螄半升,因鹹,以 苦茶漱口,納及一斗,又能清心寡慾,痔即消矣。痔乃 臟火屬陽,海螺螄乃性寒,味鹹屬陰,寒能敵火,鹹能 軟堅,茶又苦涼之味,殆有理也。」

《儒門事親》曰:「趙君玉常病痔,鳳眼草、刺、蝟皮、槐根、狸 首之類皆用之。或以乾薑作末,塗豬肉炙食之,大便 燥結不利且腫。後數日,因病黃。予治令大涌瀉數次, 不言痔作。麻先生偶記而書之。君玉自識戴人之後, 痔更不發耳。」

《丹溪心法》曰:「許孺人產後,痔作瘡,有頭如蒜頭大,或 下鮮血或紫血,大便疼,與黑神散,又多食肉大飽,此 濕熱在大腸所為。以㮋李仁、麻仁、槐角各七錢,枳實、 皂角仁各五錢,蒼朮、歸尾、生地各三錢,大黃炒一錢, 分六貼,內三樣仁另研,煎服而愈。」

《醫學綱目》曰:「一女子脫肛,以糯米濃煎汁洗肛,將磚 燒紅沃酢,青布鋪其上,令溫和坐布上,肛自吸入。 唐峽州王文顯充西路安撫司判官,乘騾入駱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