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1 (1700-1725).djvu/15

此页尚未校对

而至相合而為痹。蓋皮肉筋骨。內合於五臟。五臟之氣外合於四時。始病在外之有形。復傷在內之五氣。外內形氣相合。而邪舍於內矣。

帝曰:「痹其時有死者,或疼久者,或易已者,其故何也?」 岐伯曰:「其入臟者死,其留連筋骨間者疼久,其留皮 膚間者易已。」

夫風寒濕氣中其俞,其臟氣實,則邪不動臟;若神氣消亡,則痹聚在臟而死;其留連筋骨間,而不內舍於其合者,疼久;其留皮膚間者,隨氣而易散。若中其俞,則內通五臟,兼之陰氣不藏,則邪直入於臟,而為不治之死證矣。

帝曰:「善。」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熱,或燥或濕, 其故何也?岐伯曰:痛者寒氣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 痛不仁者,病久入深,榮衛之行濇,經絡時疎,故不通。 皮膚不營,故為不仁。通當作痛

不仁,不知痛癢也。寒氣勝者為痛痹,故痛者寒氣多也。病久入深者,久而不去,將內舍於其合也。邪病久,則榮衛之道傷而行濇,邪入深,則不痹閉於形身,而經絡時疎,故不痛也。榮衛行濇,則不能營養於皮膚,故為不仁。

帝曰:夫痹之為病,不痛何也?岐伯曰:痹在於骨則重, 在於脈則血凝而不流,在於筋則屈不伸,在於肉則 不仁,在於皮則寒,故具此五者,則不痛也。

骨有骨氣,脈有脈氣,筋有筋氣,肌有肌氣,皮有皮氣,皆五臟之氣,而外合於形。身如病形,而不傷其氣,則止見骨痹之身重,脈痹之血凝不行,筋痹之屈而不伸,肉痹之肌肉不仁,皮痹之皮毛寒冷,故具此五者之形證而不痛也。

《皮部論》

黃帝問曰:「余聞皮有分部,脈有經紀,筋有結絡,骨有 度量,其所主病各異別,其分部,左右上下,陰陽所在, 病之終始,願聞其道。」岐伯對曰:「欲知皮部以經脈為 紀者,諸經皆然。陽明之陽,名曰害蜚,上下同法,視其 部中有浮絡者,皆陽明之絡也。其色多青則痛,多黑 則痹,黃赤則熱,多白則寒,五色皆見則寒熱也,絡盛」 則入客於經,陽主外,陰主內。少陽之陽,名曰「樞持」,上 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少陽之絡也,絡盛則 入客於經。故在陽者主內,在陰者主出,以滲於內,諸 經皆然。太陽之陽,名曰「關樞」,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 浮絡者,皆太陽之絡也,絡盛則入客於經。少陰之陰, 名曰「樞儒」,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少陰之 絡也,絡盛則入客於經,其入經也,從陽部注於經,其 出者從陰內注於骨。心主之陰,名曰害肩,上下同法, 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心主之絡也,絡盛則入客於 經。太陰之陰,名曰關蟄,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 者,皆太陰之絡也,絡盛則入客於經。」凡十二經絡脈 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於皮毛,邪中 之則腠理開,開則入客於絡脈,留而不去,傳入於經, 留而不去,傳入於腑,廩於腸胃。」邪之始入於皮也,泝 然起毫毛,開腠理;其入於絡也,則絡脈盛色變;其入 客於經也,則感虛乃陷下;其留於筋骨之間,寒多則 筋攣骨痛,熱多則筋弛骨消,肉鑠䐃破,毛直而敗。帝 曰:「夫子言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何如?」岐伯曰:「皮者 脈之部也,邪客於皮,則腠理開,開則邪入客於絡脈, 絡脈滿則注於經脈,經脈滿則入舍於臟腑也。故皮 者有分部,不與而生大病也。」帝曰:「善。」

此章論十二經之絡脈,分絡於皮膚之間。病之始生,必先於皮毛入客於絡脈,隨皮部所循之脈而傳入於經,入舍於所主之臟腑,如不入於絡,則留於筋骨之間,而為筋攣骨痛也。

《四時刺逆從論》

少陰有餘,病皮痹癮疹,不足病肺痹;滑則病肺風疝; 濇則病積溲血。

肺主皮毛,毛脈合精於皮膚之間,是以少陰之為皮痹肺痹也。疝則病在氣也,溲血則病在血也。

秋氣在皮膚,秋者天氣始收,腠理閉塞,皮膚引急。

《五常政大論》

太陽司天,寒氣下臨,心氣上從,而火且明,土迺潤,水 豐衍。寒客至,沉陰化濕氣變物,水飲內稸,中滿不食, 皮𤸷肉苛,筋脈不利,甚則胕腫,身後癰。

太陽司天,則太陰濕土在泉,故土乃潤。稸,積蓄,𤸷,痹也。水飲中滿,皮痹肉苛,皆水濕之為病也。「身後癰」者,癰發於背也。

《至真要大論》

「歲少陰在泉,熱淫所勝,則焰浮川澤,陰處反明。」民病 腹中常鳴,氣上衝胸,喘不能久立,寒熱皮膚痛,目瞑 齒痛,䪼腫,惡寒發熱如瘧,少腹中痛,腹大,蟄蟲不藏。

少陰在泉,卯酉歲也。少陰君火,生於水中,故焰浮川澤。少陰標陰而本火,故陰處反明。腹中常鳴者,火氣奔動也。氣上衝胸者,火氣炎上也。喘不能久立,寒熱皮膚痛者,火淫肺金也。目瞑者,熱甚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