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1 (1700-1725).djvu/45

此页尚未校对

視。治皆如右方也。

足陽明之筋,上挾口,為目下綱。手太陽之筋,結於頷,屬目外眥。故「二經之左筋急,則口僻於左,而當刺其左;右筋急,則口僻於右,而當取之右。如左目不能卒視,其病在左;右目不能卒視,其病在右。如兩目皆急,則左右皆病,故治法皆如右方,而其病則有左右之分也。」

《本臟篇》

「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榮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 是故血和則經脈流行,營覆陰陽,筋骨勁強,關節清 利矣。

《陰陽二十五人篇》

足太陰之下,血氣皆少,則善轉筋,踵下痛。

「《轉筋》踵下痛」者,血氣少而不能營養筋骨也。

《邪客篇》

地有林木,人有募筋。

肺心有邪,其氣留於兩肘;肝有邪,其氣留於兩腋;脾 有邪,其氣留於兩髀;臂有邪,其氣留於兩膕。凡此八 虛者,皆機關之室,真氣之所過,血絡之所遊,邪氣惡 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則傷經絡,骨節機關不得屈伸, 故病攣也。

兩肘、兩腋、兩髀、兩膕,乃關節交會之處,心臟之神氣,從此而出,如五臟有邪,則氣留於此而不得布散矣。「真氣之所過」,謂五臟之經脈各從此而經過,邪氣住留,則傷經絡,謂邪在於皮膚,留而不去,則傷經絡矣。此言機關之室,在於骨節之交,五臟之血氣,從此而出於分肉皮膚,不涉於血脈也。故五臟有邪,則氣留於此。如外感於邪氣,惡血留滯於此,則骨節機關不得屈伸,而病攣也。

虛邪之入於身也,深寒與熱相搏,久留而內著,寒勝 其熱,則骨疼肉枯;熱勝其寒,則爛肉腐肌為膿。內傷 骨,內傷骨,為骨蝕。有所疾前筋,筋屈不能伸,邪氣居 其間而不反,發為筋溜。

寒與熱搏者,形中陰陽之氣也。蓋形舍氣,氣歸形,形氣之相合也。故形傷則病氣,氣傷則病形。結「氣歸之」者,寒熱相搏之氣,歸於邪留之形所也。

《九鍼論》

「形苦志樂,病生於筋」,治之以熨引。

《扁鵲難經》

損病筋緩

四「損損於筋,筋緩不能自持。」

轉筋

假令得肝脈:其外證:善潔,面青,善怒。其內證:臍左有 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滿,閉,淋溲便難,轉筋。有 是者肝也,無是者非也。

得肝脈,診得弦脈也。肝與膽合,為清淨之府,故善潔。肝為將軍之官,故善怒。面青,肝之色也。此外證之色脈情好也。臍左,肝之部也。按之牢若痛者,謂其動氣按之牢堅而不移或痛也。

筋會

《筋會》陽陵泉。

足少陽之筋,結於膝外廉。陽陵泉,在膝下一寸外廉陷中。又膽與肝為配,肝者筋之合,故為筋會。

《漢張機金匱要略》

筋緩

味酸則傷筋,筋傷則緩,名曰「泄」;鹹則傷骨,骨傷則痿, 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斷泄。」榮氣不通,衛不獨行,榮 衛俱微,三焦無所御,四屬斷絕,身體羸瘦,獨足腫大, 黃汗出,脛冷,假令發熱,便為歷節也。

轉筋

轉筋之為病。其人臂腳直。脈上下行。微弦。轉筋入腹 者。雞屎白散主之。

《華佗中藏經》

筋病善惡

心脈急,甚則瘈瘲微急,心中痛引腰背痛,不下食。 脾脈急,甚則瘈瘲微急,則膈中不利,食不入而還出, 筋絕,魂驚虛恐,手足爪甲青,呼罵不休者,八九日死。 筋痹者,由怒叫無時,行步奔急,淫邪傷肝,肝失其氣, 因而寒熱所客,久而不去,流入筋會,則使人筋急而 不能舒緩也,故名曰「筋痹。」宜活血以補肝,溫氣以養 腎,然後服餌湯丸。治得其理。合自瘳已。不然則害人 矣。其脈左關中弦急而數。浮沉而有力是也。

《晉王叔和脈訣》

筋病脈

肝脈歌曰:「緊因筋急有些些。」

又曰:「甚浮筋弱身無力,遇此還須四體癱。」

又曰:「二十九動濇匿匿,本臟及筋終絕塞。」

《又》曰:「溢關過寸口相應。目眩頭重與筋疼。」

《脾脈歌》曰:「有緊脾家痛,仍兼筋急拘,欲吐即不吐,沖 沖未得疏。」

《唐孫思邈千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