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1 (1700-1725).djvu/81

此页尚未校对

垣主乎氣,彥修主於濕,反以風為虛象,而大異於昔 人矣。吁!昔人與三子也,果孰是而果孰非歟?以三子 為是,則昔人為非也,而三子未出之前,固有從昔人 治之而愈者矣。以昔人為是,則三子為非也,而三子 已出之後,亦有從三子治之而愈者矣。故不善讀其 書者,往往致亂。以余觀之,昔人三子之論,皆不可偏 廢。但三子以相類中風之病,視為中風而立論,故使 後人狐疑而不決。不知因於風者,真中風也;因於火 與氣與濕者,類中風而非中風也。三子所論者,自是 因火氣濕,而為暴病暴死之證,與風何相干哉?如《內 經》所謂「三陰三陽發病,為偏枯痿易,四肢不舉」,亦未 嘗必因於風而後能也。夫風火、氣濕之殊,望聞問切 之異,豈無所辯乎?辯之為風,則從昔人以治;辯之為 火氣濕,則從三子以治。庶乎析理明而用法當。惟其 以火氣濕之證,強以風而合論之,所以真偽不分,而 名實相紊。若以火氣濕證分出之,則真中風病彰矣。 所謂西北有中風。東南無中風者。其然歟。否歟。

《羅天益衛生寶鑑》

《中風雜說》

風者動而多變熱則動,宜以靜勝,是養血也,宜和,是 行榮衛壯筋骨也,天麻丸主之,非大藥不能治也。 如中風自汗,昏冒發熱,不惡風寒,不能安臥,此是風 熱煩躁,瀉青丸主之。如小便少,不可以藥利之,既自 汗,津液外泄,小便內少,若利之使榮衛枯竭,無以制 火,煩熱愈甚,俟熱退汗止,小便自行也。兼此證屬陽 明經,大忌利小便,須當識此。

中風人多能食,蓋甲己化土,脾盛故能多食,由此脾 氣愈盛,下尅腎水,腎水虧則病增劇,宜廣服藥,不欲 多食,病能自愈。

《論犀角升麻湯》

足陽明者,胃也。《經》云:「腸胃為市」,如市廛無所不有也。 六經之中,血氣俱多,腐熟水穀,故飲食之毒,聚於腸 胃。此方以犀角為主,解飲食之毒也。陽明經絡,環脣 挾口,越於鼻交頞中,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髮 際至額顱。故王公所患,此一經絡也。以升麻佐之,餘 藥皆滌除風熱,升麻、黃芩,專入胃經為使也。

《明虞摶醫學正傳》

《總論》

《內經》曰:「風之傷人也,或為寒熱,或為熱中,或為寒中, 或為癘風,或為偏枯。」又曰:風者,百病之長也,至其變 化,乃為他病,無常方。又曰:「諸風掉眩,皆屬肝木。」《千金》 云:「岐伯所謂中風,大法有四:一曰偏枯,謂半身不遂 也。二曰風痱,謂身無疼痛,四肢不收也。三曰風懿,謂 奄忽不知人也。四曰風痹,謂諸痹類風狀也。是以古」 之名醫,皆以外中風邪,立方處治,惟河間劉守真氏 所謂中風癱瘓者,非謂肝木之風實甚而卒中之,亦 非外中於風,良由將息失宜,心火暴甚,腎水虛衰,不 能制之,則陰虛陽實,而熱氣怫鬱,心神昏冒,筋骨不 用,而卒倒無所知也。亦有因喜怒思悲恐,五志有所 過極而卒中者。夫五志過極,皆為熱甚。俗云:風者,言 末而忘其本也。東垣李氏明之,亦謂:中風者,非外來 風邪,乃本氣自病也。凡人年逾四旬,氣衰之際,或憂 喜忿怒傷其氣者,多有此證,壯歲之時無有也。若肥 盛者,則間而有之,亦是形盛氣衰,故如此耳。丹溪先 生亦曰:「有氣虛,有血虛,有痰盛。」又曰:西北二方,真為 風所中者有之。東南之人皆是濕土生痰,痰生熱,熱 生風也。夫上古之論中風,一以為外感風邪之候,及 乎三先生之論一出,皆以風為虛象,而謂內傷正氣 為病,然三先生又別各有外感之論,而使後學狐疑 不決。故王安道有論三子主氣、主火、主濕之不同,而 與昔人之主風不合,而立「真中」、「類中」之目,岐為二途, 愚竊疑焉:曰「卒中,曰暴仆,曰暴瘖,曰蒙眛,曰喎僻,曰 癱瘓,曰不省人事,曰語言蹇澀,曰痰涎壅盛」,其為中 風之候,不過如此。無此候者,非中風之病也。夫外候 既若是之相侔,而病因又何若彼之異耶?欲求歸一 之論,終不可得。於是積年歷試,四方之病此者若干 人,盡因風濕痰火挾虛而作,何常見其真中、類中二 者之分哉?是以一旦豁然,有所感悟,未知是否?請陳 梗概,與明達者共議。夫中風之證,蓋因先傷於內,而 後感於外也,但有標本輕重之不同。假如百病皆有 因有證,因則為本,證則為標。古人論中風者言其證, 三先生論中風者言其因,知此則中風之候,可得而 詳論矣。其所謂真中風邪者,未必不由氣體虛弱,榮 衛失調,然後感於外邪。若非體虛所致,則西北二方, 風寒大盛之地,而中風者比比皆是,何暇為他證哉? 其所謂因火、因氣、因濕者,亦未必絕無外邪侵侮而 作也。若無外邪侵侮,則因氣、因火、因濕,自為他證,豈 有喎僻、癱瘓、暴仆、暴瘖之候乎?《經》曰:「邪之所湊,其氣 必虛」是也。豈可以一中風之證,岐為二途哉!治之之 法,重於外感者,先驅外邪而後補中氣;重於內傷者, 先補中氣,而後驅外邪。或以散風藥為君,而以補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