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湯去附子,加秦艽半錢;恍惚錯語者,加茯神、遠志 各半錢;不得睡者,加炒酸棗仁半錢;不能言者,加竹 瀝一蜆殼許;人虛無力者,去麻黃加茯苓如其數。 感冒後四逆,手足不遂,牙關緊急,與霍亂後四逆,手 足搐搦,欲成風者,草果飲和星香散各半貼,煎服。 有無故口眼喎斜,投以中風藥劑不效,蓋綠骨虛中 受風所致,當於此求之,不可例作尋常中風治之。川 烏一味,決不可少,宜炮熟用。
病有終身不愈者,其在腰,或屈而不能伸,或伸不能 屈者,在手足亦然。以風傷肝,肝主筋,筋為之也。治法 活血為先,多服四物湯,吞活絡丹。
風有偏枯、風痱、風懿、風痹,此皆言其至重也。外有證 狀不同,其名亦眾,非旦暮可愈,非口耳可授,不復繁 引。若中風人,髮直,吐清沫,搖頭上攛,面赤如粧,汗綴 如珠,或頭面赤黑,眼閉口開,手撒遺尿,聲如鼾睡,皆 不可治。所謂風中脈則口眼喎斜;中腑則支體廢;中 臟則性命危。不特中風,他中亦然。
有虛熱生風,元氣虛則風乘之,治虛當兼治風。有虛 證似風,當治其虛,不可以風論。
中風而疼痛甚者,或在遍身,或在手足,惟鐵彈丸佳。 如碧霞丹、青州白丸子、防風丸、犀角丸、八風散、骨碎 丸、烏荊丸、大三五七散、四生散、省風湯、五痹湯、四生 丸、輕腳丸、伏虎丹、《祕方》換腿丸、左經丸、木瓜丸、胡麻 散,皆治諸中風,斟酌病源,而用治效方藥。
《樓英醫學綱目》
《論中風》
中風,世俗之稱也。其證卒然仆倒,口眼喎斜,半身不 遂,或舌強不言,脣吻不收是也,然名各有不同。其卒 然仆倒者,經稱為「擊仆」,世又稱為「卒中」,乃初中風時 如此也。其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者,經稱為「偏枯」,世又 稱為左癱右瘓及腲腿風,乃中倒後之證,邪之淺者 如此也。其舌強不言,脣吻不收者,經稱為「痱病」,世又 稱為風懿、風氣,亦中倒後之證,邪之深者如此也。東 垣以邪淺為中脈,中腑而易治,邪深為中臟,而難治 者,得之矣。凡病偏枯,必先仆倒,故《內經》連名稱為擊 仆偏枯也。後世迷失經意,以偏枯痱病之旨,一以中 風名之,遂指偏枯為枯細之枯,而非左癱右瘓之證, 習俗之弊,至於如此也。殊不知仲景云:「骨傷則痿,名 曰枯。」蓋痿緩不收,則筋骨氣肉無氣以生,脈道不利, 手足不稟水穀之氣,故曰枯,非細之謂也。或積日累 月,漸成細者間有之,非可便指枯為細也。
仲景云:夫風之為病,當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 為痹,脈微而數,中風使然。《無擇諸方論》中,所謂左癱 右瘓者,蓋邪氣中人,邪氣反緩,正氣即急,正氣引邪, 喎僻不遂也。風懿者,以心悶閟不能言,但噫噫作聲, 蓋肺氣入心,則不能言,邪中心肺,涎潮昏塞,故使然 也。四肢緩縱為風痱者,以風涎散注於關節,氣不能 行,故使四肢不遂也。舌強不能言者,以風入心脾經, 心之別脈,系於舌本,脾之脈俠咽,連舌本,散舌下,今 風涎入其經絡,故舌不轉而不能言也。四肢拘攣者, 以中風冷邪氣入肝臟,使諸經攣急,屈而不伸也。風 柔者,以風熱入於肝臟,使諸經張緩而不收也。故《經》 曰:「寒則攣急,熱則弛張。」風顫者,以風入於肝臟經絡, 上氣不守正位,故使頭招面搖,手足顫掉也。《風瘖》者, 以風冷之氣客於中,滯而不能發,故使口噤不能言 也。與前所謂「涎塞心肺同候,此以口噤為差耳。《腲腿 風》者,半身不遂,失音不語,臨事不前,亦偏中於心肺 經所致也。」已上皆言風從外入者也。
初中倒時隨即醒者宜治。若不醒者,宜掐《人中》至醒。 若痰涎壅盛,宜吐之,口噤者亦宜吐之。若口開手撒 遺尿者,為陽暴絕,速宜大料參芪補接之。若眼戴上 者,宜灸之。
風病口開手撒、眼合、遺尿、鼻聲如鼾者,五臟氣絕也。 蓋「口開心絕,手撒脾絕,眼合肝絕,遺尿腎絕,聲如鼾 肺絕也。」若見一猶可用工。若面赤時黑,主陽上散,腎 水反尅心火,兼遺尿口開氣喘者,斷不救也。 五臟氣絕,速宜大料參、芪煎濃湯灌之,及臍下大艾 灸之,亦可轉死迴生也。
潔古言「中臟者,大小祕澀。」東垣言「中腑者,有便溺阻 隔。」二說當以東垣為主。蓋大小祕結,不中臟者亦有 之。中臟者,亦有大小便不祕結者也。
丹溪中風不可與痿同治諸論,蓋因《局方》治中風,孟 浪用發表行濕之藥,戕賊血氣,誅伐根本,不知補養 之法,故引痿病以救《局方》之失,而其言如此。然《局方》 所述中風,足手不隨起,便須人,神魂恍惚,不語語澀 等證,即《內經》熱病相同,至於異處,不得不察。《針經》刺 節真邪云:「真氣去,邪獨留,發為偏枯。」《痿論》云:「陽明虛 則宗筋縱,帶脈不引,而足痿不用。」由是知手足不隨 者,在偏枯則手足為邪氣阻塞脈道而然;在痿病則 陽明虛,宗筋縱,帶脈不引而然也。痱病有言變志亂 之證,痿病則無之也。痱病又名風痱,而內傷外感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