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1 (1700-1725).djvu/84

此页尚未校对

備,痿病獨得於內傷也。痱病發於擊仆之暴,痿病發 於怠惰之漸也。凡此皆明痱與痿,明是兩疾也。 凡治中風。莫如「續命」之類。然此可扶持初病。若要收 全功。火艾為良。中風皆因脈道不利。血氣閉塞也。灸 則喚醒脈道。而血氣得通。故收全功。

凡中風,續命、排風、風引、竹瀝諸湯,及神精丹、茵芋酒 之類,更加以灸,無不愈者。然此疾聚積之久,非一日 所能攻,宜大劑久而取效。《唐書》載王太后風瘖不語, 醫者蒸黃芪防風湯數斛以熏之,得瘥。蓋此類也。今 人服三五盞求效,則責醫也亦速矣。孟子曰:「七年之 病,必求三年之艾。」久而後知爾。

偏枯

偏枯證半身不遂者,用追風散吐之。諸風掉搖,目直, 不知人事,便可用懸頭膏,吐涎立效。諸厥氣中風,不 省人事,便用神聖散,鼻內灌之,吐出涎立效。吐後汗 下之效。三法俱用之者,乃上古高醫,神妙莫測。今庸 下之流,只有諸方,不知治法,不識源流,不行聖人法。 《去聖日》。遠矣。可惜悲哉! 痱,廢也。痱即偏枯之邪。氣深者,痱與偏枯是二疾,以 其半身無氣榮運,故名偏枯;以其手足廢而不收,或 名痱,或偏廢,或全廢,皆曰痱也。

《刺節真邪篇》論中風之淺深也。其偏枯,身偏痛,而言 不變,志不亂者,邪在分腠之間,即仲景東垣所謂邪 中腑是也。痱病無痛,手足不收,而言瘖志亂者,邪入 於裏,即仲景東垣所謂邪中臟是也。

「偏枯證」,內傷外感相兼而成也。至於河間、東垣、丹溪, 則專主內傷;仲景、陳無擇、孫思邈,則專主外感。今詳 偏枯邪淺者,宜瀉外感為主,補內傷佐之。痱病邪深 者,宜補內傷為主,瀉外感佐之也。

語澀

運氣語澀皆屬風。《經》云:「厥陰司天,風淫所勝,民病舌 本強。」是風氣勝也。又云:「厥陰司天,主勝則舌難以言。」 是風氣虛也。

口眼喎斜

凡半身不遂者,必口眼喎斜。亦有無半身不遂之證 而喎斜者,故另附之。

運氣,口眼喎斜者,多屬胃土。風木不及,金乘之,土寡 於畏也。《經》云:「木不及曰委和。」委和之紀,其動緛戾拘 緩。又云:「厥陰所至為緛。」蓋緛,縮短也。木不及則金化, 縮短乘之,以勝木之條達也。戾者,口目喎斜也。拘者, 筋脈拘強也。木為金之縮短牽引,而喎斜拘強也。緩 者,筋脈縱也。木為金乘,則土寡於畏,故土兼化緩縱 於其空隙,而拘緩者自緩也。故口目喎斜者,多屬胃 土有痰。治法宜辛溫,瀉金之短縮,平土之濕痰也。 口目喎斜之證,大率在胃而有筋脈之分。《經》云:「足之 陽明、手之太陽,筋急則口目為僻,眥急不能卒視」,此 胃土之筋為喎斜也。《經》云:「胃足陽明之脈,挾口環脣, 所生病者,口喎脣胗」,此胃土之脈為喎斜也。

《內經》治口眼喎斜,多屬足陽明筋病。蓋足陽明筋結 頰上,得寒則急,得熱則弛。左寒右熱,則左頰筋急,牽 引右之弛者而喎向左也。右寒左熱,則右頰筋急,牽 引左之弛者而喎向右也。故其治法,宜火灸,且為之 膏油熨其急者,以白酒調和桂末,塗其弛者,又以桑 為鉤,鉤其口吻之喎僻處,使正平而高下相等。復以 水調生桑灰。於鉤柄之坎縫處。連頰塗之。以收其弛。 兼飲美酒。噉美肉。使筋脈和氣以助外之塗熨不飲 酒者。自強其筋骨。以手拊拍其急處。使證自去也。

《王綸明醫雜著》

問答

問,「左手臂攣縮不能伸舉,手指拳縮,肩背重墜,有似 筋牽引作痛,伸縮間骨節處筋作痛,左手大指中指 常欲反張難屈,左手指掌時常作麻,指縫近掌處但 覺有物夾於其間,左足底近前高突處如腫硬急脹, 摸之無形,步履時只如多一氈墊者,語言短澀,拜起 頭運,口眼喎斜,舌根痰纏,胸膈痰礙,咽中有痰核,左」 肋下有痰,不時打寒噤,嚏噴呵欠,便牽動手足之病。 左耳左面左體,使手或粗衣摸擦,則皮膚痛,左腮、左 項、左脅肋皆時常木而急,如有物粘貼其上,左體或 頭項,或手足作癢,左眼時常有淚,流凝不乾,左口角 似寬縱,左面上似蟲蟻遊行,被風吹襲,左鼻孔清涕 出,即打嚏噴等證。答曰:大經小絡,貫「串一身,謂之脈。 脈者血之隧道也。血隨氣行,周流無停。筋者,周布四 肢,百節,聯絡而束縛之,此屬肝木,得血以養之,則和 柔緩而不急。脈皆起於手足指端,故十二經皆以手 足名之,而筋則無處無之。皮毛者,屬肺主外,而易於 感冒。人身之血,行於脈絡,而外充於皮毛,滲透肌肉, 滋養筋骨,故百體和」,運動無礙。若氣滯則血滯,氣逆 則血逆,得熱則瘀濁,得寒則凝泣,衰耗則運行不周, 滲透不遍,而外邪易侵矣。津液者血之餘,行乎脈外, 流通一身,如天之清露。若血濁氣滯,則凝聚而為痰, 痰乃津液之變,如天之露也。故云:「痰遍身上下,無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