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1 (1700-1725).djvu/90

此页尚未校对

而火與水之總根,兩腎間動氣是也。此五臟六腑之 本,十二經之源,呼吸之門,三焦之根,又名守邪之神。 《經》曰:「根於中者,命曰神機,神去則機息。根於外者,名 曰氣立,氣止則化絕。」今人縱情嗜慾,以致腎氣虛衰, 根先絕矣。一或內傷勞役,或六淫七情,少有所觸,皆 能卒中,此陰虛陽暴絕也。須以參附大劑,峻補其陽, 繼以地黃丸、十補丸之類,填實真陰。又有心火暴甚, 腎水虛衰,又兼之五志過極,以致心神昏悶,卒倒無 知,其手足牽掣,口眼喎斜,乃水不能榮筋,筋急而縱 也。俗云:風者,乃風淫末疾之假象,風自火出也。須以 河間地黃飲子峻補其陰,繼以人參、麥冬、五味之類, 滋其化源,此根陽根陰之至論也。若夫所謂痰者,凡 人將死之時,必有痰,何獨中風為然?要之,痰從何處 來?痰者水也,其原出乎腎。張仲景曰:「氣虛痰泛,以腎 氣丸補而逐之。」觀此,凡治中風者,既以前法治其根 本,則痰不治而自去矣。若初時痰涎壅盛,湯藥不入, 少用稀涎散之類,使咽喉疏通,能進湯液即止。若欲 必盡攻其痰,頃刻立斃矣。戒之哉!戒之哉! 或問人有半肢風者,必須以左「半身屬血,右半身屬 氣,豈復有他說乎?」曰:「未必然。人身劈中,分陰陽水火。 男子左屬水,右屬火;女子左屬火,右屬水。男子半肢 風者,多患左;女子半肢風者,多患右。即此觀之,可見 以陰虛為主。」又有一等人,身半以上俱無恙,如平人 身半以下,軟弱痲痹,小便或濇,或自遺,果屬氣乎?屬 血乎?此亦足三陰之虛證也。不可不知。

經曰:「胃脈沉鼓濇,胃外鼓大,心脈小堅急,皆得偏枯。 男子發左,女子發右,不瘖舌轉可治。三十日起,其從 者瘖,三歲起。年不滿二十者,三歲死。」蓋胃與脾為表 裏,陰陽異位,更實更虛,更逆更從,或從內,或從外,是 胃陽虛則內從於脾,內從於脾則脾之陰盛,故胃脈 沉鼓濇也。濇為多血少氣,胃之陽盛,則脾之陰虛,虛 「則不得與陽主內,反從其胃越出於部分之外,故胃 脈鼓大於臂外也。」大為多氣少血,心者元陽君主宅 之生血生脈,因元陽不足,陰寒乘之,故心脈小堅急, 小者陽不足也,堅急者陰寒之邪也。夫如是,心、胃脾 三脈,凡有其一,即為偏枯者,何也?蓋心是天真神機 開發之本,胃是穀氣充大真氣之標,標本相得,則胸 膈間之膻中氣海所留,宗氣盈溢,分布四臟三焦,上 下中外,無不周遍。若標本相失,則不能致其氣於氣 海而宗氣散矣,故分布不周於經脈則偏枯,不周於 五臟則瘖。即此言之,是此一條可為後之諸言偏枯 者綱領也,未有不因真氣不周而死者也。

《乾坤生氣》云:「凡人有手足漸覺不遂,或臂膊髀股、指 節痳痹不仁,或口眼歪斜,語言蹇澀,或胸膈迷悶,吐 痰相續,或六脈弦滑,而虛軟無力,雖未至於倒仆,其 中風運厥之候,可指日而決矣,須預防之。」愚謂預防 之理,當節飲食,戒七情,遠房事,此至要者也。如欲服 餌預防,須察其脈理之虛實。如兩尺虛衰者,以六味 地黃、八味地黃切補肝腎。如寸關虛弱者,以四君子、 十全大補之類,急補脾肺,纔有裨益。若以搜風順氣 及清氣化痰等藥,適所以招風取中也,不可不知。 如正氣不足之證,只補正氣,不必祛邪。如邪氣有餘, 若痹證之類,雖以扶正氣為主,不可不少用祛邪之 法,如《易老》天麻丸之類。

或曰:風淫所勝,治以辛涼天麻丸,何故反用桂附藥, 使火盛制金,不能平木,而風木益甚邪。曰:此是腎虛, 真陰失守,孤陽飛越,若非桂、附,何以追復其散失之 元陽?其痰涎上湧者,乃水不歸源也。其面赤煩渴者, 火不歸源也。惟桂附能引火歸源,故效。水火既歸其 源,則水能生木,木不生風,而風自息矣。

《靈樞》言「足陽明之經,其病頰筋有寒,則急引頰移,口 熱則筋弛縱緩不能收,故僻是。左寒右熱,則左急而 右緩,故偏於左;右寒左熱,則右急而左緩,故偏於右 也。」夫寒不可徑用辛熱之劑,蓋左中寒則逼熱於右, 右中寒則迫熱於左,陽氣不得宣行也。所謂口之喎 灸以地倉,目之斜灸以承泣,不效當灸人迎。夫氣虛 風入而為偏。上不得出。下不得泄。真氣為風邪所陷。 故宜灸。《經》曰:「陷下則灸之」是也。

《醫門法律》
臣喻昌著

《中風緒論》

中風一證,動關生死安危,病之重大,莫有過此者。《內 經》風痹痿、厥四證,各有顓論,獨風論中,泛及雜風。至 論中風,惟曰風中五臟六腑之俞,亦為臟腑之風,各 入其門戶所中,則為偏風,不過兩述其名而已。後論 五臟并胃腑之風,亦但各述其狀而已。賴仲景《金匱 書》表章云:夫風之為病,當半身不遂,或但臂不舉者, 「此為痹。脈微而數,中風使然。」又云:「寸口脈浮而緊,緊 則為寒,浮則為虛,寒虛相搏,邪在皮膚,浮者血虛,絡 脈空虛,賊邪不瀉,或左或右,邪氣反緩,正氣即急,正 氣引邪,喎僻不遂;邪在於絡,肌膚不仁;邪在於經,即 重不勝;邪入於腑,即不識人;邪入於臟,舌即難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