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2 (1700-1725).djvu/118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十之二三,火熱所傷者,十之七八,寒冷所傷,不過裡

束其外,火熱所傷,則更消爍其中,所以為害倍烈也。 然火熱傷肺,以致諸氣膹欝,諸痿喘嘔,而成燥病。《百 道方》中,率皆依樣壺盧,如烏藥、香附、紫蘇、半夏、茯苓、 厚朴、丁、沉、訶、蔻、薑、桂、蓬稜、檳榔、益智之屬,方方取足。 祇因《內經》脫遺燥證,後之無識者,競皆以燥治燥,恬 於操刃,曾不顧陰氣之消亡耳。

雖以東垣之大賢,其治燥諸方,但養榮血及補肝腎 虧損,二便閉結而已,初不論及於肺也。是非謂中下 二焦有燥病,而上焦獨無也。不過缺《經旨》傷濕之疑, 遂因仍不察耳。夫諸氣膹欝之屬於肺者,屬於肺之 燥,非屬於肺之實也。苟肺氣不燥,則諸氣禀清肅之 令,而周身四達,亦胡致膹欝耶?諸痿喘嘔之屬於上 者,上亦指肺,不指心也。若統上焦心肺並言,則心病 不主痿喘及嘔,惟肺燥甚則肺葉痿而不用,肺氣逆 而喘鳴,食難過膈而嘔出,三者皆燥證之極者也。經 文原有「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之文,其可稱 為濕病乎?更考東垣治肺消方中,引用白豆蔻、蓽澄 茄,及治諸氣方中,雜用辛香行氣之藥。覺於傷燥一 途。有未悉耳。又如丹溪《折衷》。證,為後代取宗。亦無 一方一論及於肺燥,但於熱欝湯下云:「有陰虛而得 之者,有胃虛食冷物,抑遏陽氣於脾土中而得之者」, 其治法皆見發熱條中。此治非陰虛,非陽陷,亦不發 熱,而常自蒸蒸不解者。夫蒸蒸不解,非肺氣為熱,致 內蒸而不能外達耶。方用:連𧄍、薄荷黃芩、山梔仁、麥 門冬、甘草、欝金䒷蔞皮、穰八味,竹葉為引,方後復設 為問答,云何不用蒼朮、香附、撫芎?曰:火就燥,燥藥皆 能助火,故不用也。似此一方,示不欲以燥助火之意, 於熱欝之條,其不敢以燥益燥,重傷肺金,隱然可會, 何為不立燥病一門,暢發其義耶?又如繆仲醇治病, 所用者,無非四君、四物、二冬、二母、沙參、元參、黃芪、山 藥、蘇子、橘紅、桑葉、枇杷葉、杏仁、棗仁、扁豆、蓮心、䒷蔞、 五味、升、葛、柴、前、芩、連、梔蘗、滑石、石膏、菊花、枸杞、牛膝、 續斷、薏苡、木瓜、胡麻、首烏、豆豉、霜梅、膠飴之屬,千方 一律。不過選擇於此,增入對證一二味,自成一家。識 者稱其不盡用,方書所載,投之輒效,蓋獨開門戶者 也。又有稱其精於《本草》,擇用五六十種無過之藥,屢 獲奇驗,無以多為者。昌謂不然,世之患燥病者多,仲 醇喜用潤劑,於治燥似乎獨開門戶,然亦聰明偶合, 未有發明,可以治內傷之燥,不可以治外感之燥,何 況風、寒、暑、濕哉。節取其長可矣。

《內經》云:「心移熱於肺,傳為膈消。」肺燥之由來者遠矣。 苟其人腎水足以上升而交於心,則心火下降而交 於腎,不傳於肺矣。心火不傳於肺,曾何傷燥之虞哉! 即腎水或見不足,其腸胃津血足以協濟上供,肺亦 不致過傷也。若夫中下之澤盡竭,而高源之水猶得 措於不傾,則必無之事矣。所以經文又云:「二陽結謂」 之消。手陽明大腸熱結而津不潤,足陽明胃熱結而 血不榮,證成消渴,舌上赤裂,大渴引飲,與心移熱於 肺,傳為膈消。文雖異而義則一也。治膈消者,用白虎 加人參湯,耑救其肺,以施於諸氣膹欝,諸痿喘嘔,罔 不合矣。學者可不知引伸觸類以求坐進此道耶? 《陰陽別論》云:「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男子少 精,女子不月,其傳為風消」,其傳為息賁,死不治。此亦 脾燥所由來,而未經揭出者。夫燥而令男子精液衰 少,女子津血枯閉,亦云極矣。然其始但不利於隱曲 之事耳;其既則胃之燥,傳入於脾,而為風消。風消者, 風熱熾而肌肉消削也;大腸之燥,傳入於肺,而為息 賁,息賁者,息有音而上奔不下也。是則腸胃合心脾, 以共成肺金之燥,三臟二腑陰氣消亡殆盡,尚可救 療乎?夫由心之肺,已為死陰之屬,然脾氣散二陽之 精,上輸於肺,猶得少甦涸鮒,今以燥之為害,令生我 者盡轉而朘我之生,故直斷為死不治也。從前《憒憒》, 特繹明之。

《病機》十九條內云:「諸濇枯涸,乾勁皴揭,皆屬於燥。」燥 金雖為秋令,雖屬陰經,然異於寒濕,同於火熱,火熱 勝則金衰,火熱勝則風熾,風能勝濕,熱能耗液,轉令 陽實陰虛,故風火熱之氣,勝於水土而為燥也。 肝主於筋,風氣自勝,燥熱加之,則液聚於胸膈,不榮 於筋脈而筋燥,故勁強緊急而口噤,或瘛瘲昏眛僵 仆也。

「風熱燥甚,怫欝在表,而裡氣平者,善伸數欠,筋脈拘 急,或時惡寒,或筋惕而搐,脈浮數而弦。」若風熱燥并, 欝甚於裡,則必為煩滿,必為閟結。故燥有表裡氣血 之分也。

至於筋緩不收,痿痹不仁,因其風熱勝濕,為燥日久, 乃燥病之甚者也。至於諸氣膹欝,諸痿喘嘔,皆屬於 肺,金從燥化,金且自病,而肺氣日見消亡,又何論痿 痹乎。

五臟五志之火,皆有真液以養之,故凝聚不動,而真 液尤賴腎之陰精,胃之津液,交灌於不竭。若腎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