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2 (1700-1725).djvu/123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二百五十六卷目錄

 醫部彙考二百三十六

  火門一

  黃帝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調經論 氣交變大論 五常政大論 六元正紀大

  論 至真要大論

  劉完素六書火熱病機

  李杲十書飲食勞倦所傷始為熱中論 安養心神調治脾胃論

  朱震亨心法

  格致餘論相火論

  李梴醫學入門火分內外虛實 治法 積熱分虛實

  趙獻可醫貫論火 滋陰降火論 相火龍雷論

  喻昌醫門法律先哲格言論火

  張介賓景岳全書論君火相火 論病機火證 論虛火 論五志之火

  論治火 論命門火 論河間 論丹溪 升陽散火辨

藝術典第二百五十六卷

醫部彙考二百三十六

火門一

《黃帝素問》

《陰陽應象大論》

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 散氣,少火生氣。

「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蓋陽亢則火壯,而生氣反衰,陽和則火平,而氣壯盛矣。如火壯於內則食氣,氣盛於內則食火。食,猶入也。言火壯則氣併於火,氣盛則火歸於氣,氣火之合一也。如火壯於外則散氣,火平於外則生氣。

「南方生熱」,熱生火。

南方主夏令。故生熱。夫火生熱。今以在天之熱而生火。正陰陽不測之變化。

《調經論》

帝曰:陰虛生內熱奈何?岐伯曰:「有所勞倦,形氣衰少, 穀氣不勝,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氣熱,熱氣熏胸中, 故內熱。」

飲食勞倦則傷脾,脾主肌肉,故形氣衰少。水穀入胃,由脾氣之轉輸,脾不運行,則穀氣不盛,上焦不能宣五穀之味,下焦不能受水穀之津。胃為陽熱之腑,氣留而不行,則熱氣熏於胸中,而為內熱矣。

《氣交變大論》

歲火太過,炎暑流行,金肺受邪。民病瘧,少氣欬喘,血 溢,血泄注下,嗌燥耳聾,中熱,肩背熱。

火盛則尅金,故金肺受邪。瘧,暑熱病也。壯火食氣,故少氣,肺受火邪,故喘欬也。肺朝百脈,陽脈傷則血溢於上,陰脈傷則血溢於下。嗌燥者,火熱鑠金也。腎竅耳,水竭則腎虛而耳聾也。中熱者,熱淫於內也。肩背者,肺之俞。火運太過,諸戊運也。

歲金不及,炎火迺行。民病肩背瞀重,鼽嚏,血便注下。

金運不及,則所勝之火氣乃行。肺俞在肩背,故民病肩背鼽嚏,肺病也。「血便注下」,火迫血液下注也。

《五常政大論》

升明之紀,正陽而治,德施周普,五化均衡,其氣高,其 性速,其用燔灼,其化蕃茂,其類火,其政明曜,其候炎 暑,其令熱,其臟心。

火位南方,故正陽而治。火主陽氣,故德施周普。陽和之氣,四布五化,俱以均平,皆感火之化也。火氣炎上,故其氣高。火性動急,故性速。燒炙曰燔,灼火之用。萬物蕃茂,夏長之化也。凡在地之火,皆與之同類。明曜火布之政,炎暑乃夏之候。在天為熱火之令,在臟為心。

「赫曦之紀,是謂蕃茂」,陰氣內化,陽氣外榮,炎暑施化, 物得以昌,其化長,其氣高,其政動,其令明顯,其動炎 灼妄擾,其德暄暑鬱蒸,其變炎烈沸騰。

歲火太過,是謂赫曦,長氣盛,故草木蕃茂。少陰之上,君火主之,故陰氣內化,陽氣外榮。炎暑施化,司夏令也。物得以昌,受長氣也。夏主長,故其化長,火氣升,故其氣高,火性動,故其政動,火光明,故其令明。炎灼妄擾,乃手足躁擾。暄暑鬱蒸,為氣之和祥,炎烈沸騰,極則變易也。

太陽司天,火氣高明,心熱煩,嗌乾善渴,鼽嚏,喜悲數 欠。熱氣妄行,寒迺復,霜不時降,善忘勝則心痛。

「火者,其體明」者,火之用也。心熱煩,嗌乾善渴,火炎於上也。肺者心之蓋,鼽嚏善悲,火熱鑠金也。火為陽,水為陰。數欠者,陽引而上,陰引而下也;善忘者,寒復而神氣傷也。

《六元正紀大論》

火鬱之發,炎火行,大暑至。民病少氣,瘡瘍癰腫,脅腹